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RTSⅢ型后张板式无砟轨道(简称Ⅲ型板)是我国无砟轨道结构的主要形式之一,其轨道板采用双向后张预应力结构,施工及使用过程中预应力损失不可避免。预应力损失影响轨道结构的受力及变形,根据Ⅲ型板预应力特征,计算施工锚固阶段及使用过程中的轨道板预应力损失,分析轨道板预应力损失对轨道结构翘曲变形及翘曲应力的影响,并得到以下结论:(1)Ⅲ型板纵向预应力总损失为158.69MPa,长期预应力损失为82.56MPa,横向预应力总损失为164.98MPa,长期预应力损失为78.62MPa;(2)预应力损失对轨道板翘曲位移影响较小;(3)正温度梯度作用下预应力损失使轨道板受压,应力略有减小;(4)负温度梯度作用下预应力损失导致轨道板受拉,应力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预应力设计工程中,由于使用功能上的需要,预应力筋需要布置成空间曲线,其预应力锚固损失应该按照空间三维曲线来计算。现行规范给出的预应力筋的锚固损失计算公式仅适用于平面曲线钢索的预应力锚固损失计算,对于空间多曲线型钢索的预应力锚固损失计算无明确的规定。文章推导出空间曲线组合形式预应力筋的锚固损失计算公式,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被广泛应用于高铁站房,由于预应力的损失可能导致结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服役风险,能即时准确获取构件预应力损失程度,对判断站房的使用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为计算该结构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程度,基于位移影响矩阵原理,建立预应力损失程度与结构中梁监测点处位移变化值之间的关系方程,提出一种计算该结构预应力筋预...  相似文献   

4.
以铁路桥梁常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为研究对象,运用仿真及一榀6.3 m长、内含2孔预应力孔道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模型试验,进行沥青基灌浆料灌浆引起预应力损失研究。结果表明:灌浆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由灌浆引起的预应力钢绞线应力松弛、钢绞线与混凝土的热膨胀差和混凝土温度徐变等造成的预应力损失组成;灌浆过程中,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热膨胀差造成的预应力损失可分为灌浆初期快速增长、灌浆过程中缓慢降低、灌浆结束时快速降低和结束后缓慢降低4个阶段;试验梁在不同工况下的预应力损失实测数据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文提出的灌浆引起的结构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准确有效;不同灌浆浆体温度和灌浆持续时间条件下,灌浆引起的结构长期预应力损失比较接近,损失值较小;灌浆浆体温度为180℃、灌浆持续时间为30 min时,灌浆引起的长期预应力损失约为2.73%。  相似文献   

5.
竖向预应力损失过大是导致混凝土箱梁腹板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竖向预应力损失中钢筋回缩损失占绝大部分。本文提出一种操作简单、传感器可以重复使用的竖向预应力回缩损失测量方法,对6座实桥竖向预应力回缩损失进行实测,共获得239个实测样本。样本检验表明竖向预应力回缩损失服从皮尔逊Ⅲ曲线y=f(珡X,Cy,Cs)分布,得到满足工程可靠度0.95的竖向预应力损失值为73.6kN。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预应力梁施工中预应力损失的内涵,并通过对预应力损失计算、分析,得出影响预应力主要因素是孔道摩阻系数和孔道偏差系数的结论。同时,提出了施工中通过保证孔道平顺来保证其管道摩阻、锚口摩阻和喇叭口摩阻,且以控制锚具的质量达到控制锚具回缩量的目的。另外,介绍了超张拉是不可以彻底消除或减少梁的预应力损失的,但可以抵消一部分损失对预应力的影响;在预应力施工中,为达到减少预应力损失的目的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方法等。  相似文献   

7.
以南宁—昆明铁路K512+510—K512+732段右侧衡重式浆砌片石挡墙锚索加固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试验分析锚索预应力损失规律。结果表明:在中风化石灰岩地层中锚固时,下穿锚索预应力损失分瞬时损失、短期损失与长期损失3个阶段。瞬时损失阶段为锚索锁定前后的预应力损失,单锚与群锚的预应力损失率均略10%。短期损失阶段为锚索锁定后5 d以内,预应力损失率1%。长期损失阶段为锚索锁定后5~180 d,5~30 d锚索预应力稳步下降,预应力损失率为0.20%~0.66%;30~180 d锚索预应力相对平稳,基本在稳定值附近小幅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朔黄铁路T梁提载要求,针对桥梁的特点和构造,采用新型体外预应力体系对其进行强化加固。该体系的锚具、预应力束和转向器均与普通体外预应力不同,预应力损失不能直接按现行规范进行计算。通过24 m足尺梁张拉试验,利用IMC数据采集系统动态记录体外预应力筋在张拉过程中有效应力的整个变化过程,简捷准确地获取了新型体外预应力体系锚固损失、摩擦损失的试验数据。研究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锚固损失为0.98%σcon,摩擦损失为1.6%σcon,摩擦因数μ为0.063。试验结果为该新型预应力体系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效计算依据,也为今后改善体外预应力结构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中的应力损失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梁在预制过程中引起预应力损失的原因 ,确定在施工中采取的降低损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筋摩擦损失与反摩擦损失简化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文忠  周威  王英 《铁道学报》2003,25(6):76-80
由于计算摩擦损失须确定从张拉端到所考察截面预应力筋各相邻特征点(如张拉端、反弯点、计算截面等)的切线夹角之和,同时由于预应力筋不同区段摩擦损失曲线的斜率不同,使得预应力筋摩擦损失计算较为繁复。由于目前反摩擦损失计算的规范方法假定预应力筋各区段的反摩擦损失曲线斜率与正摩擦损失曲线斜率数值相等、方向相反,致使预应力筋反摩擦影响区长度lf及反摩擦损失的计算同样也十分繁复。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在对现行规范方法进行简要回顾之后,基于预应力筋摩擦损失的线性计算公式,提出了将预应力筋在张拉端至锚固端全长范围内的摩擦损失曲线与反摩擦损失曲线均分别统一取为单一斜率直线,且仍沿用正反摩擦损失曲线斜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假定的简化计算方法(法Ⅰ);在对应用法I计算远离张拉端控制截面预应力筋摩擦损失量值偏大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之后,提出对法I的修正方法(法Ⅱ);最后给出了将张拉端至锚固端预应力筋摩擦损失的指数曲线用连接二点的直线去替代,且仍沿用正反摩擦损失曲线的斜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假定的简化计算方法(法Ⅲ)。介绍了三种简化方法的计算分析结果,并附算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