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今我国交通事故每年造成伤亡人员高达20万左右,死亡人数占伤亡人数的35%,伤员因延误救治而死记的高达58%左右,因此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怎样搞好自救、互救工作,而在事故现场司乘人员又是第一个出现在现场的人员,这就要求司乘人员能够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的一般知识,使急救,后送能赢得更多的时间,为减少自身和他人伤亡而共同努力,现就自救、互救的一般知识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跃华 《人民公交》2015,(10):68-69
每到夏季,车辆故障甚至自燃导致的事故发生几率就会不断增高,带来十分严重的安全隐患。本文从车辆使用的角度对公交驾驶员进行友情提示,有助于开好车,开放心车。  相似文献   

3.
瞿均 《驾驶园》2006,(3):48-49
1、车辆追尾事故现场处理 在高速公路上,车辆一旦发生事故,驾驶员首先要开启紧急信号灯,夜间还要同时开启示宽灯和尾灯,要立即抢救伤员,保护好现场.如遇死者须做好标记后抬到路边,防止连环事故的发生.并在车后150米处放置警示标志,向后续车辆的驾驶员发出信号,以免再次发生追尾事故确保安全.很多连环追尾事故的发生,就是驾驶员没有来得及或没有想到设置警示标志,而造成了更多的车辆追尾.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视认性与行车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设置不合理将直接影响标志的视认性,增加驾驶员认知难度,使行驶车辆产生速度差,严重时甚至导致交通事故.文中从驾驶员视认习惯及视认能力的角度,分析了指路标志的合理性与行车安全的关系,针对不合理指路标志设置情况,参照国内外成熟示例,给出了改善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注意力不集中是驾驶员的大忌,在道路上不管是驾驶员还是行人都是平等的,一旦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走神都会导致危险甚至引起事故。[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对车辆及乘员的安全风险分析,提出车辆减速度即自救车道集料阻力系数为影响车辆及乘员安全风险的直接因素,通过对实际车辆驶入自救车道事故中车辆损坏及乘员心理、惊吓程度等现场调研,车辆车厢强度的计算机仿真分析等方法,提出车辆减速度最大限制为0.5g,即自救车道集料阻力系数在不超过0.5的情况下,不会造成车辆尤其是驾驶室的严重变形,乘员不会碰撞驾驶室内部造成损伤,也不会对乘员心理造成伤害。本文研究成果为更安全的自救车道设计以及我国相关标准规范的编制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碰上交通事故,人们习惯求助"110".在江苏南通市通州四安地区,拨通6569130,年过60的吴秉金亦会在最短时间内出现在你的面前,报警、保护现场、维持秩序、救治伤员……,为你伸出援手.1997年以来,吴秉金不计报酬,随叫随到,为158名发生交通事故的机动车驾驶员提供服务.因此,他的住宅电话6569130,被人民誉为救难解危、匡扶正义的交通"148".  相似文献   

8.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七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驾驶员抱着侥幸心理,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不仅不立即停车,抢救伤员,反而驾车逃离事故现场,以逃避自己的经济赔偿责任和行政、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9.
(5)警告功能由于智能进入和启动系统是如此的方便,所以驾驶员可能会意识不到此钥匙的存在,从而导致人为错误。例如:驾驶员没有意识到钥匙已经被乘员带出车外;在发动机运转时驾驶员从车内出来;当车辆不在P挡位时驾驶员从车辆内出来。如果上述情况出现的话,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错误,例如一旦发动机开关关闭将不能重新启动发动机或者可能车辆被盗。因此,系统设有防止下述假设的人为错误(也有非人为错  相似文献   

10.
驾车行驶中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抢救伤者.然而司机孙某某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不但没有及时抢救事故伤员,且全然不顾车辆严重受损,右后车轮爆破,竟仓惶逃逸.  相似文献   

11.
孟斌 《驾驶园》2001,(9):17
5月下旬以来,安徽省凤阳县机动车驾驶员协会全面启动了一项旨在关心和保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大手拉小手、共行平安路"社会公益活动,主动热心的为当地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办好事、干实事,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赢得了社会各界交口赞誉.  相似文献   

12.
刘雅坤 《世界汽车》2012,(9):150-151
汽车玻璃看似是车身上最脆弱的部分,但是在关键时刻却变成了阻碍车内乘员逃生的"铜墙铁壁"。近两个月以来,全国多地普降暴雨甚至特大暴雨,部分城市内涝严重,不但造成多个路段交通中断,甚至出现了车辆被淹、车主被困车中因无法打开车窗而溺亡的惨剧。在危急时刻如何在车中破窗自救成为广大车主关心的热点话题,而流传于网络上的破窗自救方法也众说纷纭,为此《世界汽车》杂志联合天津交通广播等媒体共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状态不良会引起驾驶员行为不当而造成事故.为了合理设置交通设施,提高驾驶安全性,进行了现场调查和试验,分析了交通设施对驾驶行为影响的7个方面.问卷调查侧重于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不同驾驶员行为的影响,现场试验则针对特定路段进行驾驶行为的视频记录和分析.试验结果与路段交通事故数据联合分析发现,因道路交通设施设置不良而导致驾驶员行为事故的比例约占24%.合理设置设施的位置、数量、形式,使其符合驾驶员心理,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车上与驾驶员聊天乘车时经常会遇到,有乘客与驾驶员闲聊,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好习惯,也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据有关部门测试表明,开车时,驾驶员与他人谈话聊天,注意力会下降20%~70%,严重  相似文献   

15.
《驾驶园》2011,(9):94-94
据有关专家预测,长期开车会给驾车人的身体带来潜在危险。 第一、振动病:机动车在发动、行驶时,都在不停地振动,驾驶员的全身尤其手脚受到的振动较大。开车时间一长.手部末梢血管和肌肉可产生痉挛.表现为手麻、手痛.手胀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引起手腕及手指关节的骨质增生.甚至关节变形。  相似文献   

16.
读了《驾驶园》今年第4期刊登的《两辆"雷锋车"的遭遇》和《几十辆过往汽车见死不救》两篇文章,我怒火中烧、义愤填膺.当读到:"撞了任立明的中巴车司机在发生车祸后弃车而逃"时,心里非常难受.汽车驾驶员在发生车祸后,应该保护好现场、迅即报警,急救伤员等,这是职业道德所要求的.  相似文献   

17.
魏鸿 《驾驶园》2008,(5):70-73
驾车行驶中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抢救伤者.然而司机孙某某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不但没有及时抢救事故伤员,且全然不顾车辆严重受损,右后车轮爆破,竟仓惶逃逸.……  相似文献   

18.
汽车养护中,滤清器的重要性往往被大家忽视。不少驾驶员为了省钱,不惜减少更换次数,有的甚至不看产品品质,盲目购买便宜的滤清器。这些做法的直接后果是损坏了汽车中其它昂贵零部件。因为外界的有害物质如灰尘等会通过空气,机油和汽油进入汽车发动机,导致发动机零部件过早磨损,使发动机发生故障,甚至损坏。其实,选用优质滤清器定期更换,这样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可以很简单地避免的。  相似文献   

19.
李瑞金 《驾驶园》2008,(7):16-17
5月12日下午,当特大地震灾害突然袭来时,作为紧邻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市的郫县,一场驰援灾区、抢运伤员的总动员已经迅速拉开了大幕,成都郫县巴士公交有限公司义不容辞,也紧急调派车辆和驾驶员,投入了这场与时间.与灾难的竞赛之中。310路驾驶员钟炳奇就是这浩荡大军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20.
汽车行驶中因一些意外情况或偶然的事件,会使驾驶员处于紧急状态下。日常行车中,驾驶员只有了解和掌握在这种状况下的有关规律,掌握处理的相应措施,才能化险为夷或大事化小,以避免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