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活载作用下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体外索在转向器部位的环氧涂层磨损情况,依托崇启长江公路大桥工程,通过填充型环氧钢绞线体外索与转向器的组合疲劳性能试验,分析活载作用下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体外索在转向部位的局部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活载作用下,无论体外索与转向器间是否存在相对整体滑移,转向段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均不会因磨损疲劳而丧失其防腐保护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上海长江大桥工程全长10km,处于咸淡水交替的腐蚀环境。其中约60%为非通航孔侨梁,基础采用直径1.2m的钢管桩。钢管桩的防腐方式为喷涂熔结环氧粉末与外加电流的阴极防腐方式,介绍了熔结环氧防腐涂层性能及生产工艺流程,总结了熔融结合环氧防腐涂层生产线的主要特点.提出了熔融结合环氧防腐涂层质量控制方法。该技术开创了熔结环氧粉末技术在桥梁大直径钢管桩防腐应用的先例。  相似文献   

3.
不同防腐涂层材料对钢结构桥梁防腐有着重要影响,采用多层不同防腐涂层组合的复合涂层可以分层发挥各自材料优点,并以最佳的附着力、耐盐雾性能控制各涂层干膜厚度和总涂层厚度,以达到最佳防腐目的。现阶段钢桥主体结构采用的防腐手段主要为多涂层组合的重防腐技术和金属喷涂复合涂料技术。  相似文献   

4.
针对跨海大桥钢结构防腐涂层性能评价周期长的问题,提出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A)和红外光谱分析(FTIR)的快速测试技术,3种技术可分别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实现各批次环氧粉末一致性的快速判定。采用这3种技术分别对5种环氧粉末产品随机抽取5个批次样品进行对比测试,得到产品的反应放热量、玻璃化温度、分解模式、填料含量及红外光谱等数据并分析。结果表明:针对环氧粉末各批次质量一致性判定,采用DSC分析时,应满足环氧粉末放热量变化不超过±5J/g且玻璃化温度变化不超过±5℃;采用TGA测试时,应满足树脂分解模式相同且填料含量变化不超过5%;采用FTIR测试时,特征峰的位置和峰强应与基础图谱相符合。舟山港主通道工程采用推荐的DSC和FTIR测试技术,已完成11批次环氧粉末原材料质量的快速判定,为防腐涂层质量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5.
黄雷  马林  李伟雄  聂文 《桥梁建设》2020,50(1):50-54
虎门二桥钢桥面铺装体系采用“钢板+环氧富锌漆防腐层+环氧树脂防水粘结层+环氧沥青铺装下层+环氧树脂粘层+环氧沥青铺装上层”结构。为了研究环氧富锌漆在该铺装体系中的适用性和必要性,设计制作“钢板+环氧富锌漆防腐层+环氧树脂粘结层+热拌环氧沥青铺装层”复合试件,模拟高温施工、长期浸水、高温加载、盐雾侵蚀等外部条件作用,对各试件进行拉拔试验,分析环氧富锌漆防腐层的耐高温性能、水稳定性能及耐久性能。结果表明:环氧富锌漆具有良好的层间粘结性能、耐高温和水稳定性能;环氧富锌漆对钢桥面板铺装体系的整体粘结强度影响很小,但可有效提高钢桥面板服役期间的防腐性能。虎门二桥钢桥面铺装结构体系中采用环氧富锌漆作为防腐层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体外预应力体系的组合抗疲劳性能,依托崇启长江公路大桥南、北引桥,在美国CTL试验室进行了将锚具组装件疲劳试验、锚具偏转试验和转向器微动磨损疲劳试验合成1个试验的组合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崇启长江公路大桥南、北引桥体外预应力体系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国内外规范对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膜厚不小于0.4 mm的规定是合适的;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和塑料分丝管式转向器的组合克服了微动磨损疲劳的问题.该预应力体系很好地解决了体外索穿索及张拉时要求摩擦力小、运营状态要求摩擦力大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公路》2021,66(6):352-357
旧波形梁护栏板再利用实现公路建设的废旧材料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为农村公路的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节省了大量资金。对旧护栏板锈蚀情况进行现场调研,采用定性和定量指标将锈蚀程度分为3类:第Ⅰ类,涂层整体完好,涂层未劣化,护栏板未锈蚀;第Ⅱ类,局部涂层劣化,护栏板局部锈蚀;第Ⅲ类,大面积涂层劣化,护栏板大面积锈蚀,截面厚度明显变薄。根据锈蚀对护栏板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结论,第Ⅰ类和第Ⅱ类旧护栏板可以再利用。根据不同类别的锈蚀程度,给出旧护栏板的防腐处理原则:Ⅰ类旧护栏板可不进行防腐翻新处理;仅在螺栓孔处锈蚀的Ⅱ类旧护栏板,采用局部涂敷环氧富锌漆的方法,对螺栓孔锈蚀处进行防腐处理,螺栓孔以外的其他部位发生锈蚀的Ⅱ类旧护栏板,除锈清洁后进行整个护栏板的防腐翻新处理。  相似文献   

8.
《桥梁建设》2021,51(5)
针对海洋环境下传统钢管桩飞溅区、潮差区的防腐涂层材料耐久性差、服役寿命短、易受机械损伤失效等技术难题,以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为背景,结合环氧粉末涂层的优势,提出一种应用于海上钢管桩飞溅区、潮差区的新型纤维增强环氧粉末复合涂层技术。新型纤维增强环氧粉末复合涂层由性能优异的耐磨耐蚀多元有机/无机纤维和环氧粉末制成。采用复合涂层一体化缠绕施工技术,保证了多层复合涂层体系的相容性、粘结性、致密性。与以往加强级双层环氧粉末涂层相比,纤维增强环氧粉末复合涂层抗冲击强度提升100%,耐磨性提升70%,耐划伤性提升60%,该技术首次应用于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环氧锌基聚酯复合涂层的特点,纯聚酯粉末涂层与环氧锌基粉末涂层、环氧锌基粉末涂层与基底金属的结合方式,分析了GB/T 18226-2015《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中环氧锌基聚酯复合涂层的技术要求及检测难点,说明了环氧锌基聚酯复合涂层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0.
黎鹏平  李安  张志杰 《公路》2021,66(12):336-340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清水防腐涂层体系对黏结强度和氯化物吸收量降低效果的影响,并采用直观分析方法分析了最大影响因素,表明面层厚度对涂层的黏接强度影响最大,中间色差调整层对氯化物吸收量降低效果影响最大.提高涂层体系面层厚度不仅可提高黏结强度,还可降低氯化物吸收量降低效果,涂层体系的面层厚度与黏结强度呈二次函数关系,合理地提高涂层面层厚度可有效提高涂层黏结强度,但面层厚度超过100 μm后进一步提高面层厚度,氯化物吸收量降低效果并不显著.涂层混凝土试件电通量要显著低于无涂层混凝土试件,且试件的电通量随面层厚度增加而减少,涂层厚度由200 μm增加至270 μm时,混凝土试件的电通量变化并不显著,混凝土电通量与面层厚度可用二次函数关系表示.  相似文献   

11.
东海大桥陆上段约长 2 .4km,为 4~ 6跨一联的 PC连续梁桥 ,基础持力层取 71-2 层 ,即灰黄色粉砂层 ,根据地质钻孔资料综合分析 ,认为持力层以上的 71-1,即草黄色砂质粉土较均匀 ;71-2 层的标准贯入度 N63 .5及比贯入阻力 Ps的变异系数 δ较大 ,反映了持力层较大的不均匀性 ,在沉桩施工中则出现相应不规则的断续分布、突发性较大变化。对此 ,设计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并与管理、施工等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协作 ,及时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2.
某公司近日接到一批公交车订单,油漆产品由底至面全部采用公交公司指定用漆,车辆下线经雨淋曝晒后整车漆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起泡问题。通过对起泡处的漆面作破坏性的断层剖解,发现起泡的位置主要集中于漆膜最底层的基材表面,且镀锌板、拉延板、铝板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卢浦大桥引桥 T梁构造形式、跨径布置 ,并对不同跨径、不同桥宽的 T梁进行了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们单位有几十辆用了20多年的大型汽车起重机.由于使用年头已久,一些起重机的旋转减速器与转台底板连接的内螺纹孔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  相似文献   

15.
东莞市石龙镇南三桥主桥为40m+2×73.5m+40m预应力砼V型墩连续刚构桥,属于较小跨径的V型墩刚构桥,其结构设计、计算分析均有独特之处.简要介绍东莞市石龙镇南三桥主桥的结构设计特点,总结设计体会.  相似文献   

16.
云清 《商用汽车》2015,(7):105-105
5月,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601亿元,增长13.4%;公路货运量增长7.7%,回升2.4百分点;公路客运量下降1.2%。  相似文献   

17.
18.
林跃 《天津汽车》2007,(4):13-15
该车辆下线检测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某汽车所采用的发动机ECU、AT和AMT变速器TCU、整车防盗设备IMMO、乘员保护系统SRS及ABS防抱刹车系统控制单元的型号,并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实现各种电控单元的故障诊断、实时参数测量和执行器测试等功能。此检测系统在该汽车生产线上的应用表明,其可作为车辆下线前车载电子器件是否正常工作的判断依据,并可同时提供车辆车况跟踪、统计和分析的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盾构掘进机刀盘研制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刀盘是盾构机中的重要部件,具有开挖地层、稳定开挖面、搅拌碴土等功能,处于盾构机与地质状态紧密关联的最前沿。文章通过对刀盘研制实例的剖析,简单介绍了刀盘设计的基本方法、刀盘的制造工艺以及刀盘样机在工业性试验中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在溶洞发育的石灰岩地区进行桩基础的施工 ,各种事故的发生机率是比较高的。广肇高速公路新兴江大桥桥址属于石灰岩地区 ,桩基施工前后历时一年半 ,该桩基施工的事故具有典型性。对本工程施工所遇事故的成因及所采取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