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新一代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的网络通信协议采用的是TCP/IP,这种协议在客户端增多的情况下,不能保证通信的实时性。而采用UDP协议实现网络通信,解决了出错、重复、丢包、乱序等问题,保证了通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符合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2.
400kHz列调通信系统原为无线感应通信制式,由西安科研所研制的直接耦合装置用于系统的机车和车站电台后,使系统的性能和通信质量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3.
交流电气化铁道通信电磁防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交流电气化铁路不仅对通信系统引起干扰,还会使电气化铁路附近的金属与导体间或金属导体与大地间产生感应电压而危及设备和人员安全,干扰通信设备正常工作。为保证通信安全,需要对电气化铁路对铁道通信的电磁影响和电磁防护进行研究,从而给铁路现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利用电磁场对地下传输系统激励耦合的传输线方程及其一般解,建立了交流电气化铁路对地下传输系统干扰影响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研究得出了电气化铁路对铁道通信的影响机理,电气化铁路对铁道通信危险影响的限值,以及磁耦合影响、地电流影响和干扰影响计算公式,计算出了引起超限隔距数据。研究结论:电气化铁路的铁道通信电缆和铁道通信光缆电磁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交流电气化铁路对铁道通信光、电缆的影响,达到电磁防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王苏汴 《西铁科技》1998,(2):9-10,18
电气化铁路应用的400kHz感应式无线列调通信系统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制式。尤其是在山区电气化铁路区段,它有很多其它制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但由于其频率低,使用中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本文通过物理数学推导,计算出牵引网对感应通信耦合干扰值对消除牵引风外的干扰耦合提供了具体的数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GSB方法研究车桥耦合模型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近似解。针对车桥耦合模型,由Lagrange方程得到了变刚度SD振子的动力学方程。利用GSB方法对μ(t)作为常数激励的情况进行讨论,得到了非对称系统的含有完全椭圆积分的二阶近似解表达式。利用Matlab进行数值模拟,并将近似结果与原系统进行比较,发现近似解与原系统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6.
通信系统是铁路运营的基础设施,在高速铁路对地面信号依赖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列车安全运行更需要高质量的通信设施,来满足列车调度和列车控制以及司机和运营指挥中心、车站管理和线路维护人员之间的话务通信。这样,一个可靠的铁路通信系统就显得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差分混沌键控方案中,由于混沌信号是非周期的,因而相关解调时得到每信息比特的能量不是恒定值,即解调结果在无键声干扰情况下也会存在偏差,从而影响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本文提出将混沌多相序列引入到差分混沌键控方案中,利用混沌多相序列的统计特性可有效解决相关解调时的偏差问题。文中给出了一类混沌多相序列的生成方案,以及该通信系统的误码特性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多网融合通信系统无法保证关键性数据传输的确定性。分析了该系统对TSN(时间敏感网络)技术的需求,构建了流量整形网络试验平台,开展了基于TSN技术的时间同步与流量整形的相关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其他外界条件干扰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预期的列车通信网络时间同步功能;流量整形技术在网络带宽达到上限的极端情况下,仍可以保证关键性数据传输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弹性轮对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弹性轮对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弹性轮对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振动微分方程。通过输入脉冲型激扰,对弹性轮对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进行了轮轨力及轮轨接触应力的动力学仿真,并与刚性轮对车辆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接触网参数检测系统采用多并口通信,很难满足列车在高速情况下对采集信号通信速度的要求。为此开发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接触网参数检测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结构与实现方法,并对系统中CAN总线通信模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给出了实现电路。  相似文献   

11.
根据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和ATS(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的功能特点,以及非通信列车运营场景,明确ATS子系统对非通信列车追踪的系统需求。介绍了室内测试验证的内容、流程和期望结果。通过ATS子系统的室内测试平台以及现场系统集成测试,模拟线路轨道区段空闲、占用或受扰等不同情况下非通信列车的追踪功能,在ATS子系统上观察非通信列车按照预设的各种典型场景运行时的区段占用情况和列车追踪结果。结合现场运营测试,对比系统需求,使CBTC系统非通信列车追踪功能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作业车排气系统在发动机怠速情况下的振动,利用MSC/NASTRA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利用模态分析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了解排气管的振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怠速下发动机的激励频率与排气系统的固有频率发生耦合,引起了排气系统的共振,最后,针对实际进行情况,提出以改进发动机与排气系统的连接方式来改变排气系统的固有频率,降低气系统的振动。  相似文献   

13.
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将机车系统与轨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大系统,提出了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文中建立了主要类型的机车-轨道统一模型;导出了弹性是性轴悬式电机驱动机车学微分方程;采用新型快速数值积分方法设计了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的计算机仿真系统VILT;通过进行铁路轮轨动力学试验,验证了机车-轨道耦合学理论方法的正确有效性,文章还运用VILT仿真软件,详细分析并比较了弹性和刚性轴悬式电机驱动机车对轨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冗余编码系统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可解决冗余编码系统与其他类型冗余编码或非冗余编码系统的通信问题,通过将冗余码校验信息融合到CRC计算过程中,在无故障的情况下得出的冗余码CRC与标准CRC完全一致,保证了系统与外界系统的正常通信功能;在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将错误信息反馈到冗余码CRC中,外界冗余/非冗余系统可校验出故障信息,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故障可检测率。  相似文献   

15.
以实现区间综合监控系统主机与多个解锁盘间的双向通信功能为目的,研究尽量简化其系统结构的方法。通过对RS-485总线技术、ProfiBusDP协议的分析研究,确定通信方式并制定专用通信协议,提出一种基于RS-485总线技术,以呼叫应答机制实现RSSP-I安全通信协议的通信方案,在不增加硬件通信设备的情况下,实现了系统主机与解锁盘间的稳定通信。提出的通信方案可以满足系统主机与解锁盘间通信需求,并简化了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出行方式,随着新型通信技术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也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更高的通信需求。当前的城轨车地通信技术采用有中心式的网络,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的车地通信需求,而基于无线自组网的车地通信网络将有效节省布网成本,提高网络抗毁性,提高通信系统性能。文章就城轨车地通信的需求与低时延、高可靠的车地自组网关键技术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包含的子系统比较多,一般情况下有传输、广播、电视监控、电源、公安无线、消防无线、时钟系统、专用电话等。面对如此多的系统,如果进行分散管理,既浪费人力,又会使一些故障不能及时发现而影响系统修复。为此,采用集中维护系统,使所有故障集中反映到集中网管平台上,便可安全、有效地使用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8.
钱江四桥主跨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江四桥是一座结构非常复杂的组合跨径双层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拱桥。规划中的杭州地铁1号线从该桥下层通过。为确保成桥后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性与乘坐舒适性,对该桥主跨进行了车桥耦合振动分析。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脉动风速场及轨道不平顺。桥梁结构采用有限元模型,机车车辆被简化为车体、转向架和轮对并包含阻尼器及弹簧的两个悬挂系统的体系,每节车辆共有31个自由度。根据车桥耦合关系,并考虑桥上轨道不平顺以及侧向自然风的影响,分别计算了40km/h及80km/h车速下车辆和桥梁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车速为80km/h、风速高达20m/s的情况下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均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铁路运输的发展,我国铁路开始大规模采用GSM—R移动通信系统,这意味着铁路既有模拟无线通信系统逐步改用GSM—R系统已成定局。目前大秦线、青藏线和胶济线正在建设GSM—R系统,并陆续投入运营。GSM—R移动通信工程投资相当大,欧洲GSM—R的建设投资每公里约8万欧元。以胶济线为例,包含传输配套设施的GSM—R系统总投资约为2.5亿元,平均每公里投资50余万元。而且,GSM—R系统对运营维护技术要求较高,维护费用也相当高。按照近年来铁路对通信资产处置的方式,铁路一般是将建成后的通信资产无偿移交给铁通公司,其价值作为国家资本金注入给铁通公司。铁通公司负有为铁路运输企业经营和维护铁路专用通信系统的完全责任,并按年度收取通信服务费用。然而,在铁路通信运营部门与铁路企业已成为电信运营商与客户关系的情况下,对于GSM—R系统通信服务费清算的普遍方法,双方还没有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在通信中断情况下,信号系统降级后备模式运行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超带宽通信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轨旁对象控制器系统,实现了双向列车定位、列车车号识别、列车完整性判断、列车行驶方向判断和轨道占用检测等一系列基础功能。研制了样机并进行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后备模式下,所提智能轨旁对象控制器系统可以提供地面设备办理进路的后备模式,保障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