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邓飞 《交通标准化》2008,(20):29-33
通过比较我国现行汽车转向管柱总成标准与国外相关标准的差异,具体分析现行的国外汽车转向管柱总成标准的特点及优势,从而提出在保留行业标准OC/T649—2000《汽车转向传动轴总成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QC/T647—2000《汽车转向万向节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中11项内容的基础上,可增加汽车转向管柱总成其他相应的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2.
近日,QC/T29063.3《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总成技术条件(第3部分中型)》、QC/T568.3《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台架试验方法(第3部分中型)》和QC/T580《汽车机变速器安装尺寸》三项行业  相似文献   

3.
通过统计18个车型的《乘用车正面碰撞成员保护》(GB 11551-2003)和《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GB 11557-2011)中两类正面碰撞试验的试验结果,分析这两种碰撞试验中转向管柱位移与假人头部伤害指标之间的相对关系,得出了转向管柱上移量对假人头部伤害指标HIC的影响比较大的结论,为改进车辆被动安全性能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QC/T633—2000《客车座椅》的修订列入了国家发改委2006年汽车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并于2008年1月通过审查,完成报批稿。修订后的标准,增加了座椅扶手、脚蹬等新结构件的术语、定义和技术要求,突出了客车座椅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调节机构的使用方便性,从零部件要求、装配要求、调节功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特别是提出了对座椅用材料有害物质的限值要求,这在国内还是首次。该标准的修订对于全面提高M2、M3类客车用座椅的设计、制造、使用水平,确保客车座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交通标准化》2010,(4):61-62
2009年12月17日~侣日,在重庆召开了《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总成技术条件》和《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两项行业标;隹技术研讨会。会议由标准修订牵头单位重庆青山工业有限公司主持,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重庆长安汽车股份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6.
根据交通部《1998年交通标准计划》的要求,由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和南京市汽车维修管理处共同负责制定的交通行业标准《汽车维修业质量检验人员技术水平要求》已于2000年9月29日发布,自2000年12月1日志正式实施,标准编号为JT/T425-2000。为了使标准的各使用单位更好地了解实施标准,现就该标准的有关情况及技术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7.
QC/T633—2000《客车座椅》的修订列入了国家发改委2006年汽车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并于2008年1月通过审查,完成报批稿。修订后的标准,增加了座椅扶手、脚蹬等新结构件的术语、定义和技术要求,突出了客车座椅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调节机构的使用方便性,从零部件要求、装配要求、调节功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特别是提出了对座椅用材料有害物质的限值要求,这在国内还是首次。该标准的修订对于全面提高H2、H3类客车用座椅的设计、制造、使用水平,确保客车座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1999年以来,我国陆续发布了GB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GB252—2000《轻柴油》及GB/T19147—2003《车用柴油》三项最新国家标准。这三项国家标准对我国车用燃油生产的技术进步,对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车用燃气加热器产品开发,规范产品性能及质量监管,以燃气特性、燃烧理论、噪声测试原理、现代控制技术等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国内外同类标准的排放、噪声、安全等指标及测试方法。研究发现,将过量空气系数为1时废气中CO、NOx、HC的体积含量作为排放指标,能够全面控制车用燃气加热器排放;采用GB/T3767—1996能够客观准确测试产品工作噪声,利用点火安全时间及熄火安全时间指标能有效控制产品的工作安全性。最后结合样机测试结果及国内外最新标准,确定了中国汽车行业标准《汽车燃气加热器》(QC/T769—2006)中的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实际应用证明,该标准能够在安全性、电气特性、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综合规范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低温环境对于汽车运行性能产生影响,尤其对于车辆发动机、底盘等总成部件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影响较大。针对低温环境条件的汽车性能测试技术对于环境要求较高,依据国家标准设计低温实验室,并依托实验室进行汽车及发动机性能试验,并针对测试数据对汽车制造进行技术标定。主要针对低温实验室结构布局设计,低温环境下的实验条件及性能检测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差动制动对汽车制动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汽车制动的安全性,对差动制动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运用ADAMS/Car软件建立了汽车各子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对主要子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建立了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进行了直线制动及转弯制动稳定性仿真分析,研究了差动制动对制动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差动制动方式可以减小汽车转弯制动时的质心侧偏角,提高汽车的制动稳定性,但汽车质量对于制动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应用差动制动时应注意制动力分配方式,并考虑质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To improve the braking safety of automobiles, the author studi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ial brake on the stabilities. To analyze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ial brake, automotive subsystem models were built by applying ADAMS/CAR, and automotive mechanics simulation model was built by setting the main subsystems such as body, engine and brake. The simulation model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mode of three kinds of differential brake, and beeline braking stability and turning braking stability were simulated. It shows that differential brake can amend turning shortage of automobile brake and improve its braking stability, but the effect of automobile mass on its braking stability is great. So the distribution mode of braking force and the effect of mass change should be considered while differential brake is applied.  相似文献   

13.
汽车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汽车消费信贷的壮大又推动了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体制原因、经验不足以及相关配套措施不到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后又陷入了低谷,至今仍未见起色。本文试从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历程及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汽车消费信贷的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汽车排放标准体系中对汽车制造厂新车"型式核准"认证、"生产一致性检查"以及客户所使用的新生产汽车和在用汽车等不同层面的排放要求,通过引证大量的原始材料,分析并介绍现阶段我国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制的最新标准,对实际工作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研究和开发电动汽车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内外电动汽车研究发展的动态和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电动汽车研究的新型能源和电机控制等关键技术,并对我国推广应用电动汽车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晖  彭新哲 《交通标准化》2005,(11):45-48,11
随着中国加入WT0以及企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技术标准管理的信息化成为企业刻不容缓的任务,故有必要针对中小汽车企业,围绕汽车领域的技术标准,提出基Internet汽车标准查询系统的设计方案,并重点对系统数据库、系统分层体系结构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汽车制动的有关理论和标准,建立了汽车制动试验数据采集系统,开发了汽车制动性能试验分析软件,利用所开发的汽车制动系统性能测试系统及分析软件,对某轻型汽车的轴间制动力的匹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分析软件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功能较强、对汽车制动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汽车安全性检测需求为背景,采用Visual Basic 6.0开发程序及SQL Server2000数据库技术,开发的汽车安全性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可为车辆管理部门车辆的管理工作提供很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