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路行车,依山傍崖,沟深坡陡,弯多路险,崎岖不平,除要求车况良好外,驾驶员必须掌握一定的驾驶技巧,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驾驶姿势 山路行车,驾驶员的驾驶操作强度要比在一般道路上大,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就要求驾驶员在行车前就要调整好驾驶姿势,尽量创造一个舒适、宽松的驾驶环境。 弯道行车 转弯道路行车最……  相似文献   

2.
山区道路崎岖不平,对驾驶员要求很高,为帮助驾驶员熟知山区道路的安全行车规律,本文就在山区道路车辆上坡、下坡、超车以及雨雪天气的驾驶技术进行了浅析,供驾驶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冬季天气环境相对比较恶劣,雾霾、大风、气温骤降、雨雪增多,让人有些措手不及,对行车安全也产生较大影响。冬季行车,驾驶员需要格外谨慎,应提高对冬季安全驾驶的认识,加强冬季驾驶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做到防冻、防滑、防事故,掌握处理冬季驾驶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方法,切忌在冬季仍以其他季节的驾驶习惯行车。  相似文献   

4.
单波 《汽车运用》2007,(8):19-20
要加强教育,防违章事故 部(分)队要经常深入地对驾驶员进行安全行车教育,组织学习交通法规和夏季安全行车常识。通过教育,使驾驶员牢固树立安全行车的观念,养成良好驾驶作风,做到严格遵章驾驶。夏季天气闷热,有的驾驶员喜喝啤酒来消暑解渴,要注意防酒后开车;有的驾驶员为减少阳光照射,违规沿道路树荫一侧行驶,要注意防违反交通规则。  相似文献   

5.
交宣 《汽车与安全》2016,(11):46-47
11月29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召开冬季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集中整治视频会议,分析冬季交通安全形势,对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集中整治冬季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全力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临近双节,客运、物运等进入旺季,尤其是冬季冰雪雾恶劣天气增多,高速公路行车安全风险上升。因此,冬季行车,驾驶员需要格外谨慎,应提高对冬季安全驾驶的认识,加强冬季驾驶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做到防冻、防滑、防事故,掌握处理冬季驾驶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行车中,为了保证安全及时处理路面情况需要经常使用脚制动,但有不少驾驶员在使用脚制动时有些不良动作,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笔者结合驾驶训练经验.以及在训练中遇到学员使用脚制动器的种种做法,浅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所谓“第一信号”,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驾驶环境中最先出现的影响行车安全的信号。这种信号也可称之为某一事故的“先兆”。这种信号有的来自道路,有的来自车辆本身。准确判断“第一信号”,果断处理“第一信号”,是驾驶员安全行车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一、充分准备是前提 (一)加强人员准备。一是组织训练适应环境。组织驾驶员进行夜间驾驶的适应性训练,根据天气情况、道路状况、交通流量,学会灵活选择路面,正确使用灯光,合理控制车速,适时变换车距。二是调整作息充分休息。驾驶员出车前要适当休息,尤其是夜间长途行车前,前一天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减轻夜间行车时的疲劳程度。三是勘察路线提前标示。情况允许时,应做好行车线路的勘察,以便熟悉道路。同时,在道路的重要地点、危险路段、交叉路口、急转弯处安排警调人员或设置醒目标志,但要方法妥当,防敌破坏,且要提前向驾驶员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国各地道路改造现象到处可见,如道路加宽、路面铺设沥青或混凝土等,这此施工给驾驶行车带来了一定难度,为确保施工路段行车安全,驾驶员行车中应注意以下7点:  相似文献   

10.
王雪松 《汽车运用》2005,(12):35-35
夜间驾驶汽车与白天行车最大的不同点是驾驶员的视野明显变窄,视觉能力较差,加之灯光的照射,视力明显下降。尤其是在照明不良的道路上,一些地形、地物隐蔽在黑暗之中,难以辨认,需要借助车灯照明观察道路交通情况。因此要求驾驶员必须放慢行车速度,正确检查、使用照明装置,才能保障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1.
对驾驶模拟技术在道路行车安全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驾驶模拟器进行了分类,并总结了国内外主要代表性科研型驾驶模拟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典型驾驶模拟器的自由度、主要特征和应用领域。以“人-车-路-环境-事故”为主线,从不良驾驶行为特性分析、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研究、道路与交通设计、车辆驾驶环境以及道路行车事故研究5个方面,系统地梳理了驾驶模拟技术在国内外道路行车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应用展望。在不良驾驶行为特性分析方面,重点研究了运用驾驶行为特性开展分心驾驶行为和疲劳驾驶行为的识别;在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研究方面,综述了运用驾驶行为开展车辆底盘一体化控制技术、安全辅助驾驶控制技术和自动驾驶接管行为的评价研究;在道路与交通设计方面,综述了道路几何和标志标线等的设计评价;在车辆驾驶环境方面,综述了不良气象、路侧景观和交通冲突等驾驶环境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在道路行车事故研究方面,总结了道路行车事故再现和事故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此外,对驾驶模拟技术进行了应用展望,主要包括特殊人群的驾驶行为特性、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的测试及验证、混合交通流环境下的行车安全问题。对未来应对驾驶模拟器的有效性评价、不适性以及二次开发等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驾驶模拟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知识     
《车时代》2006,(3):118-118
冬季行车宝典之驾驶篇,夜间行车六大注意事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金文 《商用汽车》2011,(15):112-113
炎炎夏日往往也是道路安全事故频发的季节,在确保车辆进行日常检修保养的同时,高温季节的驾驶也存在着诸多值得驾乘人员注意的地方。例如重点检查车辆安全部位,严禁驾驶"带病车"上路行驶;驾驶员在夏季行车前,必须保障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精力充沛,严禁疲劳驾驶;炎热天气行车要控制车速,避免过长时间高速行车,以免造成发动机或轮胎温度过高;行车中应密切注视非机动车和行人动态,要提防非机动车和行人为避凉而突然横穿道路,奔向道路荫凉一侧。  相似文献   

14.
郑宏 《汽车运用》2003,(8):37-37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有许多车辆事故是因为驾驶坐姿不当引起的.所谓驾驶坐姿,是指驾驶员为了舒适地操纵汽车部件(如转向盘、制动踏板、加速踏板、变速器等)坐在汽车驾驶座椅上采取的一种姿势.它决定了驾驶员的胸部、脸部离转向盘的距离、驾驶员头部离前挡风玻璃的距离等.其实就是这些距离关系着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5.
驾驶疲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驾驶员行车中出现的驾驶疲劳现象,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及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提出了预防驾驶疲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存杰 《摩托车》1994,(1):24-24
冬季驾驶摩托车在冰雪道路上行驶,轮胎对路面的附着力明显下降,容易横滑,若驾驶员掌握不好极易发生事故。那么应如何采取预防措施呢?  相似文献   

17.
驾驶适性检测与行车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驾驶适性理论,论述了进行驾驶适性检测的必要性,阐述了驾驶适性检测的基本内容,指出汽车驾驶员的心理和生理素质与行车安全的关系是驾驶适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道路两旁的高大树木及枝叶在道路两侧和上空的遮障作用.形成了影响安全行车的“隧道”“闪光”“郁抑”和“幕帘”等效应。这些效应通过对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的不良干扰作用。影响了驾驶员对道路情况的正确判断和安全驾驶操作的准确把握。对行车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危害。因此,林荫道路行车时。应抓住特点,把握关键,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避免危及行车安全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驾驶员在驾驶操作中与节油关系甚为密切,正确的驾驶操作可以降低燃油消耗。驾驶操作中的节油,是通过驾驶员的每一个合理措施和正确的操作来实现的。这些驾驶操作的要点,大致可归纳为:预热保温、中速行驶、脚轻手快、及时换档、正确制动、坡路行车、行车前须做好行车计划等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驾驶员队伍素质,增强其运输保障和安全行车能力,云南省文山军分区针对防区雨季时间长、气候多变、路况复杂等实际情况,近日,专门利用30天时间,组织全区部队驾驶员进行不良天候安全行车的专项教育训练。为确保训练效果,他们把重点放在实地训练上,有针对性地突出雨天、雾天和夜间等条件下的道路驾驶训练,保证每个参训学员不少于200公里的雨天及夜间训练里程,强化了驾驶员应对各种复杂天候条件下的行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