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灿华  马俊 《北京汽车》2001,(3):10-13,16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汽车工业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并对其竞争力低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使大家对我国的汽车工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汽车工业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并对其竞争力低下的成因进行分析,希望能使大学对我国的汽车工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阶段作了界定,阐述了每一发展阶段的历史性任务和经验教训,提出了正确认识市场的发规律,改革投资和融资体制、加强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对策,旨在增强我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国际汽车工业的技术发展现状与我们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铁山 《世界汽车》1995,(6):7-9,14
80年代以来,借助于电子计算机与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汽车工业在产品技术和生产工艺技术方面有了空前的、长足的进步。本文作者从汽车技术发展趋势与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环境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汽车生产工艺技术的发展状况等方面对国际汽车主发展现状作了论述,指出了我国汽车工业与其差距,并提出了中国汽车工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对策。本刊将从本期开始陆续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5.
合理的汽车工业企业组织结构是湖北省顺利实施“百万汽车工程”、提高汽车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有力保证。在全国汽车工业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合理的形势下,建立和发挥湖北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优势,保证较高的生产集中度和生产专业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而且随着我国轿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湖北省应紧紧抓住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纵向分工生产体制,以提高湖北轿车工业的竞争力,使湖北汽车工业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中争取更大的主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入WTO后要面对高科技,新经济和全球化的挑战。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应采取“三重联动”创新对策,即通过“市场与技术的联动”,“跨国产学研的联动”及“机制创新,组织创新与管理创新的联动”,来促进我国汽车工业与汽车工业先进国家在科技上进行更广泛,深入和有效地合作,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汽车工业尽快融入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汽车产业抓住发展契机,在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中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建成了一汽、上汽、东风等产能超过百万辆的大企业集团及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汽车工业制造体系,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进入了世界汽车生产大国的行列。然而,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今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提高整体竞争力则是零部件工业快速发展的核心。面对日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加紧组建零部件企业集团,增强市场竞争力;依靠国内未合资的优秀零部件企业,加强技术联合,提高零部件 自主开发能力;追求外部规模效益,建立相地集中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建立柔性体制以及实施国际营销战略,扩大零部件的出口。  相似文献   

9.
我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采用贸易竞争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出口产品质量指数来对我国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结论:我国汽车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还十分低下。相比较而言,我国汽车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地位得到了大大改善,这里有技术、服务水平提高和产品竞争力增强的因素,也有依靠高关税、非关税壁垒等其它因素。我国汽车工业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水平低下主要市场结构不合理、劳动力市场改革滞后、企业积累率相对下降、汽车产品进口的长期高关税率、零部件工业落后、相关产业不发达等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08年7月爆发的金融风暴使美国汽车工业面临生存危机,这场危机的成因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由汽车金融和汽车制造业本身问题导致的美国汽车工业危机,研究了危机对我国汽车出口、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政策、自主品牌三方面影响,总结提出我国汽车工业应重视汽车金融安全,谨防外资控制商用车行业,提高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e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汽车工业也正在走向全球制造、全球采购,作为企业管理基础的生产管理,必须随之发生变化。我国汽车工业必须加快进行产业调整和重组,从宏观上理顺产业关系,从微观上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来说,加强企业生产管理,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苦练内功,就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发展汽车服务业 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入WTO后,我国将在3年内向外资企业开放汽车外贸权和分销权,将允许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汽车金融服务,同时,其他汽车服务业也将相应开放。汽车服务贸易领域的迅速开放将大大增加进口汽车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因此,我国应加快汽车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施汽车召回制度的基础和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召回制度的实施将会涉及到汽车产品从研制开发到售后维修服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同时也会影响汽车零部件工业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实行汽车召回制度的时机还不成熟。因此,我国应尽快提升汽车工业的竞争力,为与国际接轨,早日实施汽车召回制度奠定良好的生产力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上海桑塔纳共同体的发展,从广阔的视野,纵论了国际汽车工业发展的形势,分析了世界整车厂与零部件厂的配套新关系-“全球采购,系统工发,模块供货”的发展形势,同时也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和上海汽车工业在“九五期间形势,目标和面向市场,降低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5.
我国汽车工业“内外齐并购”重组表现为三大集团对内进行兼并重组;对外大力开展合资项目。汽车企业面对外国汽车大公司跨国投资和金属服务企业进入等国际性挑战,汽车企业重组的外部支撑环境为宏观政策的引导,汽车行业管理方法的转变等。而企业内部面对的却是产品研发,人工,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等方面成本的提高,塑造核心竞争力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6.
汽车零部件行业协同体系及其信息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波  杨灿军  陈鹰 《汽车工程》2002,24(6):470-473,485
为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竞争力,分析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问题及原因,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协同体系。并结合国内外汽车工业信息网络的发展,进一步提出基于网络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协同体系的信息化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经济规模小、技术开发落后、进出口发展不平衡、消费政策不健全和服务管理落后等问题。为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在对外开放方面,要推行国际化战略、独立性战略和自主开发战略。在对内政策上,要促进产业重组,发展民族品牌,本着实行必要的适度保护的产业政策,对汽车销售融资政策和汽车税费政策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汽车工业“十五”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维修》2001,(8):60-62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党的十四大、八届人大作出振兴机械、汽车等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大决策,确立了汽车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通过《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实施和汽车行业的共同努力,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纳要》明确要求“发展经济型轿车,提高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低排放车用发动机和混合动力系统”。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我国汽车工业要坚持走开放竞争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优强企业加快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力争到2010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多年、市场竞争日趋充分的现在,汽车工业该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并保持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值得人们思索。我国汽车工业以往的发展都是以“做大做全”、“扩大产能”为指针和蓝图的。但是,现实变了,管理思路也要变。去年,中国汽车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而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力令人赧颜的现实表明:惟有做强,才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20.
我国汽车品牌现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品牌的重新洗牌和崛起阶段,国外汽车品牌不断冲剌中国汽车市场,使本来就处于弱势的民族汽车品牌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树立民族品牌,发展和提升民族品牌已迫在眉睫?因此,分析研究我国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正视我国汽车品牌的“内忧外患”,对于我国汽车工业的长期发展和打造有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品牌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