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以灾变链式理论、能量质环理论为研究导向,从能量链的演绎角度对地震能量在介质载体中的传播演化致灾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地震能量的链式演化关系,分析能量链演化过程量变与质变关系。提出能量链演化物质第一性关系,及地震灾害的诱发与介质载体的形态变化关系,为抗震加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运用能量质环理论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于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各种地质灾害能量在介质中传播规律的研究,构建灾害能量传输、聚集成无数能量质点、质点相吸形成环链、环链相交形成能量断面的体系,各个能量断面叠加形成能量破坏体,能量破坏体不断的传输与演化直至最终诱发下一次灾害等全过程循环系统。阐述地质灾害隔断体系构建新思路及研究的意义,探索各系列灾害能量致灾规律新模式,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提出相关建议,能够有效地提高抵御各系列灾害破坏能力的水准。  相似文献   

3.
以能量质环理论为研究导向,分析含水率较大区域路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路基介质颗粒在地震下的形态变化、地震等级能量演化与介质波动位移的并存关系。通过能量链的演化关系研究路基破坏机理,深化认识地震致灾模式下介质变化规律,对我国路基加固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灾害能量质环理论为研究导向,分析灾害能量在介质载体中传播演化对道路边坡破坏特性的阶段性影响。加强灾害能量作用下对道路边坡破坏的理论指导,从能量学角度对道路边坡从介质扰动、介质位移直至扩大破坏等环节进行论述。通过对灾害能量作用下边坡破坏本质诱因的理论研究,为道路边坡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研究高速公路边坡危岩灾害成因,找出影响其破坏程度的因素,并提出灾害防治对策,采用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的手段,查明了某高架桥北侧危岩体的致灾环境,从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岩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现场调研查明致灾原因,认为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是影响危岩体发育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力学计算提出"锚固+排水+挂网防护"的灾害防治措施。研究成果具有一定适用性,可为公路工程防减灾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道路工程灾害防治理论系统,分析了松散堆积体路基病害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灾情系统及防治措施,探索了松散堆积体路基边坡灾害的形成机制及灾变进化过程。并以该理论为基础,结合工程实践,对一般边坡加固系统和道路排水系统提出道路灾害的防治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地质灾害能量质环理论为研究导向,分析自然灾害诱发机理与介质载体形态变化关系,从能量学角度探索介质载体形态变化特征以及对灾害产生整个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表观形态,为自然灾害预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有效预测崩塌灾害致灾区域及其危险性,为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实施崩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指导借鉴。遴选斜坡坡形、坡度、坡高、下垫面岩土性质、落石质量、落石形状和落石的岩性条件等7个因子作为崩塌区域致灾危险性评价指标;通过指标量化,采用广义集对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了崩塌区域致灾危险性评价指标权重;采用同、异、反联系测度提出了落石停积在各承灾区的可能性评价模型,并根据落石停积位置的预期概率将崩塌致灾危险性分为极高危险、高危险、中危险、低危险和极低危险等5个危险性等级。最后通过现场落石试验,验证了危岩崩塌区域危险性广义集对-层次耦合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集对-层次耦合法在崩塌区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预测崩塌灾害致灾区域及其危险性,为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实施崩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指导借鉴。遴选斜坡坡形、坡度、坡高、下垫面岩土性质、落石质量、落石形状和落石的岩性条件等7个因子作为崩塌区域致灾危险性评价指标;通过指标量化,采用广义集对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了崩塌区域致灾危险性评价指标权重;采用同、异、反联系测度提出了落石停积在各承灾区的可能性评价模型,并根据落石停积位置的预期概率将崩塌致灾危险性分为极高危险、高危险、中危险、低危险和极低危险等5个危险性等级。最后通过现场落石试验,验证了危岩崩塌区域危险性广义集对-层次耦合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山区公路抗水灾能力,在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之上,详细阐明了山区公路水灾害评价中危险性、易损性、损失、风险、减灾效益等基本概念。提出了山区公路水灾害评价系统应由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风险评价及减灾效益评价4部分构成,而对于路网水灾害评价应由点、线、面构成,首次建立了完整的三维评价体系。指出对已有公路的防排水与抗水毁能力的工程评价,是水毁防治工程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应作为重点进行研究。对于路网水灾害评价,应侧重于点(点单元)评价,适当考虑线评价。最后,从致灾因子、承灾体、灾情及防灾减灾4个方面构建了公路水灾害评价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灾害的链式理论对现今土地沙漠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土地沙漠化无论在成因上还是在危害性的表现结果上都呈现出复杂的链式效应,并依据灾害链式效应指出不合理耕作、开采地下水、砍伐树木、过度放牧及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是形成土地沙漠化灾害链的源头因素.根据孕源断链的治灾思路,提出治理沙漠化应从其孕育初期的源头上控制灾害蔓延,切断灾害传播链,并从工程实践入手对其成效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2.
以山区灾害的发生为核心并结合链式理论进行分析,揭示山区灾害的链生效应。我国大部分山区位于西部,其地质结构的不稳定性决定灾害的多发性、复杂性。准确把握山区灾害的形成机理,将成为山地居民生产生活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安全保障,也是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孕源断链在土地沙漠化防御技术中的实践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灾害的链式理论对现今土地沙漠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土地沙漠化无论在成因上还是在危害性的表现结果上都呈现出复杂的链式效应,并依据灾害链式效应指出不合理耕作、开采地下水、砍伐树木、过度放牧及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是形成土地沙漠化灾害链的源头因素.根据孕源断链的治灾思路,提出治理沙漠化应从其孕育初期的源头上控制灾害蔓延,切断灾害传播链,并从工程实践入手对其成效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诱发地震海啸的核心——"能量"、"动态波"、"介质载体"演化融为一体的延续性跟踪分析思路,引出了对海啸波起转折导向作用的"水跃"概念,为解释海啸驱动方向转移和破坏威力的量化分析缀出了系统理论和方法,并为减轻海啸破坏提供了"断链减灾"的可循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交通事故诱发趋势的链式原理,建立以人体思维短暂性缺失为主体的系统模型并进行理论分析。思维短暂性缺失属于哲学、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综合范畴,建立适当的系统模型,从理论上对于思维短暂性缺失诱发交通事故进行分析。通过灾害链式理论的指导并从能量学角度的进一步升华,从环境、车辆、疲劳、违章通行等因素对交通事故诱发的链式过程进行分析,探寻交通事故的诱发过程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模糊数学理论,从两个层次对坡面冲刷进行分级模糊综合评判,可为边坡坡面冲刷稳定性综合评价提供一条新的途径,从而为利用弱势环节断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量化纯电动公交车CO2减排效果,更好地推动纯电动公交车在城市公交领域的推广应用,本文从能源链角度对纯电动公交车全生命周期的CO2减排效果进行了研究.基于能源消耗数据,构建了基于能源链的纯电动公交车全生命周期CO2排放模型;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法对排放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采用情景分析法建立了CO2 减排效果分析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及情景设置分析了现阶段及不同场景下纯电动公交车的CO2减排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运营环境下,相比柴油公交车,纯电动公交车能源链全生命周期每百公里可以实现CO2减排61.20%;在设定的不同情景下,2025年,2035年,2050年纯电动公交车的使用将分别实现每天CO2减排134 712.36 t,253 566.80 t,326 323.74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