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基于出行选择的无标度网络演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深入探讨无标度网络产生的机理,在分析城市居民出行网络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出行选择的无标度网络演化模型,并指出了该模型存在的3种特殊情形.模拟了城市居民出行网络的演化过程,运用平均场理论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网络的度分布指数,并与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良好.研究表明,城市居民出行网络具有无标度网络特性,是一个典型的无标度网络.  相似文献   

2.
从次序一致性和完全一致性关系的讨论出发,指出传统标度方法构造判断矩阵出现不一致性的原因在于违反了次序一致性原则;提出广义标度的定义,基于比例标度的性质和等级差的思想给出广义标度方法的步骤.运用此法可以构造完全一致性的判断矩阵,省去AHP中构造判断矩阵和一致性检验的步骤.给出广义标度下求权重的计算公式,使AHP方法的使用更加简单.  相似文献   

3.
笔者改进了传统的AHP法,构建三标度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评价模型来评价公路路网后评价中的环境影响,这样避免了采用九标度方法构建判断矩阵时权重选择的模糊性,从而减少了决策者的主观臆断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AHP法的公路路网后评价中环境影响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改进了传统的AHP法,构建三标度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评价模型来评价公路路网后评价中的环境影响,这样避免了采用九标度方法构建判断矩阵时权重选择的模糊性,从而减少了决策者的主观臆断性.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的选择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通过分析影响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综合DEA方法确定权重较为客观及AHP方法对评价方案易于排序的优点,给出供应商选择的DEA/AHP两级评价模型,并用实例验证用此模型选择供应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推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进程,实现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遵循旅客运输按流行车的根本原则,需要准确地预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各种交通工具的客运分担率.基于非集计模型中的MNL模型、PSL模型和EPSL模型,以北京、苏州为OD对,结合问卷调查数据,以经济性、舒适性、快速性、方便性和可靠性作为影响旅客选择交通工具的主要因素,借助Gauss软件进行参数估计,分别构建北京、苏州间各种交通工具的客运分担率预测模型.对比预测结果,发现EPSL模型的预测结果更优、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近乎真实地反映旅客选择交通工具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物流中心选址基本原则、分析物流中心选址常用方法的同时,综合物流中心选址的层次分析法(AHP)和数据包络法(DEA),提出了物流中心选址的AHP/随机DEA方法.通过引入随机变量,解决了数据包络分析中权重选择的不足之处,把选择物流中心地址过程中的主观判断转变为可信度判断,提高物流中心地址评价的可信度.该模型在实际物流评价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交通工具分配不合理问题导致的交通拥堵现象,采用超边际分析的方法建立出行选择交通工具的决策模型.首先根据文氏定理不能同时卖一种产品的法则,选择符合的模式并求出角点最优解,其次进行角点均衡分析,得到给定分工结构下的资源分配,最后通过全部均衡及比较静态分析,得到交易效率k对分工结构的演进影响.研究表明:当交易效率在区...  相似文献   

9.
研究出行者对铁路客运枢纽的对外出行衔接方式选择行为。设计意向偏好调查(Stated Preference,SP)问卷,调查出行者出行行为偏好。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以多项式对数(Multinominal Logit,MNL)模型为基础,建立枢纽旅客对外出行衔接方式选择模型,并借助NLogit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结合实际算例,求解模型,得到枢纽对外出行各衔接方式选择概率。结果表明:出行者选择公共交通衔接方式的概率较大,尤其是选择地铁的概率超过50%。研究结果对公共交通工具提速、提升发车频率及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鉴于大城市普遍存在交通拥堵问题,而通勤高峰期间尤为突出,科学合理开展城市交通规划是应对交通拥堵问题有效途径。传统出行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是基于人工调查数据,数据获取成本高且样本量有限,难以准确预测其分担率。采用路网数据、公交线网数据、公交站点数据、户籍数据、工作地数据等多源数据,依据交通工具的服务范围和公交站点的吸引范围,根据最短路径算法以及公共交通选择算法,对通勤高峰期居民的出行方式进行预测,从而得出不同出行方式的分担率,获取交通通勤出行分布规律。通过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进行城市交通通勤典型数据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输网合理规模是区域综合运输规划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综合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控制指标。在对区域综合运输网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扩展了交通网络平衡配流方法,将运输方式选择与配流模型进行整合,形成了"方式-路径"配流模型(MPUE)。以社会总成本最优为上层目标函数,"方式-路径"配流模型为下层规划,建立了综合运输网合理规模确定的双层规划模型,并采用模拟退火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将模型运用于成渝经济区综合运输网合理规模的计算中,说明模型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2.
以义乌-宁波国际集装箱内陆段托运人为研究对象,选取运输链属性、托运人属性和货物属性构建运输链效用函数,通过意愿调查获取托运人货运选择数据以分析其选择机理.比较了MNL 模型(Multinomial Logit)与MNLS 模型(Swait 提出的MNL)、 CMNL模型(Constrained MNL)等阈值模型在参数估计结果和选择行为解释能力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运输链时间、费用、时间阈值和企业规模等因素对货运服务选择至关重要; 引入时间阈值可有效提高模型精度,忽视时间阈值将导致时间价值有偏;当铁路运输链 时间与时间阈值要求差距甚大或较小时,忽视时间阈值易低估或高估铁路运输链服务水 平改善所提升的分担率.  相似文献   

13.
航空运输的旅行成本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提高航空运输产品的竞争力,需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分析,特别是要注重研究旅客对出行方式的选择行为。提出了旅行成本模型用以定量描述旅客的选择行为,并对京沪、成渝两条典型航线上不同出行方式的旅行成本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对降低航空运输旅行成本的方法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4.
网络流量随机条件下的随机交通网络平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鹏程  韩印  范炳全 《城市交通》2007,5(3):53-57,52
考虑到现实条件下交通网络的不确定性状态,提出了从确定型网络到不确定型网络状态下,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的改变,即由出行时间最短的路径选择行为转变为在追求一定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基础上选择出行时间最短的路径选择行为.考虑到网络上交通需求量的不确定性提出了最优可靠行程时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出行者追求最优可靠行程时间的路径选择行为纳入到随机交通网络平衡分配模型中,证明了模型的等价性和唯一性.最后在一个小型测试网络上对模型分配结果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5.
西南地区海港竞争力对贵州陆港的引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港建设可以完善西南地区的外贸运输体系,改变西南地区出口集装箱选择海港的行为,为了分析贵州陆港建设后,西南地区出口集装箱选择海港的行为,基于万有引力定律,开发了海港对陆港的吸引力模型,建立了海港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了计算海港综合竞争力的方法。以西南地区可利用的港口为对象,分析了西南地区出口集装箱经由贵阳陆港选择海港的概率,为西南地区的出海通道建设和海港的市场营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自行车交通是当今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是否选择自行车直接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本文分析了影响自行车交通方式选择的微观影响因素,并定义其为“基于个体出行方式选择的自行车交通影响因素”。本文将其分为个体特征、出行信息和交通方式服务水平主观感知等三类影响因素。文章期望找出基于出行个体的自行车交通影响因素,研究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和内部联系,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出行选择的影响权重和作用机理。因此建立了包含因子分析的二项logit模型,并以南京市的调查数据为例阐述了模型的应用。本文的结论为交通政策制定者和交通规划师建立可持续交通系统以及发展和谐交通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城市出行多方式化的特征日益突出.本文在充分考虑城市多方式交通网络结构特性的基础上,构建方式及路径联合选择模型,研究多方式条件下的交通分配方法.首先,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构建出行方式和路径联合选择的Nested Logit(NL)模型;其次,运用路段实测交通流数据标定道路混合交通流条件下的交通阻抗函数;最后,基于构造的多方式交通网络进行多方式交通分配,分析出行量在网络上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多方式条件下的交通分配方法,能够有效地描述城市多方式交通网络条件下的出行方式和路径选择行为,以及交通出行在交通网络上的时空分布规律,对于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危险品运输车辆间的安全距离, 从时空角度优化了危险品运输车辆的行驶路径和发车时间间隔; 分析了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对其他车辆的影响及其与时空距离的关系, 提出了危险品运输车辆间时空安全距离评价方法, 并以时空安全距离为约束, 提出了车辆安全出发时间间隔计算方法; 建立了满足时空相异约束的危险品运输车辆调度模型, 设计了用于生成车辆调度时刻表的两阶段求解方法, 第1阶段采用NSGA-Ⅱ算法优化车辆行驶路径, 第2阶段分别设计了遗传算法和基于插入思想的近似算法以优化发车时间间隔; 为了验证车辆调度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 对比了每个阶段中不同算法的优劣, 并分析了危险品事故影响系数和事故影响接受度对车辆调度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提出的方法可针对不同危险品事故影响系数获得危险品运输车辆调度时刻表, 生成的车辆调度时刻能够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距离; 遗传算法和近似算法获得的平均运输总时间分别为2.45和2.49 h, 表明近似算法获得的解劣于遗传算法, 但运行时间仅为遗传算法的1/10 000~1/5 000;危险品事故影响系数或事故影响接受度越小时, 车辆发车时间间隔越大, 导致运输总时间变长; 考虑时空相异性的车辆调度可以弥补相异路径方法仅从空间上考虑相异性的不足, 同时能够避免采用相异路径方法可能遗漏最佳运输路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重塑中国与世界经济地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也是中国由世界交通大国向世界交通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完善的国内国际交通体系,可促进中国国际战略地位的提升,形成国际资源集聚能力.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迫切需要能够体现交通政策基本框架的上位法,并以此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系统完善的交通外在经济效益理论与方法,对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网络约租车为居民提供一种便捷的出行选择。但是,作为以小汽车为运输工具的非集约化出行方式,网络约租车应当在与城市规模、功能布局等相适配的前提下适度、有序发展。结合2015年7月和11月组织的两次北京市网约车用户问卷调查结果,量化计算网约车发展后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道路资源分配变化。数据扩样测算结果显示:北京市网络约租车出行规模已极为庞大,日出行量高达352.6万人次,约占全市出行总量的11%,其中转移自公共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的比例高达58%。道路交通运行跟踪监测结果显示:网络约租车每日增加小汽车出行量33.0万车次,占六环内小汽车出行总量的2.7%,与北京市2015年前三季度交通指数较2014年同期增长20%有较高相关性。最后,针对促进网络约租车有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