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变风量空调节能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车站空调系统能耗巨大,而其风机运行又是能耗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几种可行的风系统运行方案,并着重从能耗上对几种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可以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某地区通风空调系统能耗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实测数据,分析了地铁初期运行空调大系统、小系统、隧道通风系统全年能耗分布及能耗组成情况。结果表面,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能耗主要来源于空调大系统和小系统,甚至于空调小系统的能耗在近期超过了大系统,小系统节能研究依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地铁M7线肇嘉浜路站的通风空调设计实例为背景,从车站公共区空调冷负荷的计算入手,比较了屏蔽门系统和闭式系统空调负荷计算的区别及结果。并对这两种空调系统形式进行综合比选,特别着重进行了两者运行全年综合能耗的研究。只有因地制宜,根据地区的气候特点,空调期的长短、运力等具体情况进行全年能耗综合性分析,方能确定合理、节能的通风空调系统。最后以节能为主旨,提出了一种新思路,创造一种全年节能运行的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4.
南京地铁1号线空调透风大系统运作方式与能耗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内的所有地铁项目中,南京地铁率先在空调通风系统上全线实施风机变频调速节能运行。本就地铁空调通风系统的两种运行模式,传统的通过调节风阀开度和风机运行数量实现风量调节的运行模式与风机变频调速的运行模式,对不同运行模式运行能耗进行了初步分析比较,阐述了风机变频调速的运行模式不可忽视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地铁车站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方案,分析了车站应用全空气空调系统、空气-水空调系统与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等三种模式的热工性能。以广州地铁某车站工程为例,模拟计算了三种空调系统的全年能耗。结果表明,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相比常规空调系统的节能率达24.37%,是值得推广的一种车站空调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铁复八线通风空调系统综合节能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北京地铁复八线通风空调系统现有运行状况的分析,结合火灾报警系统与空调相关设备关联控制的情况,提出对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整体节能控制的解决方案。控制方案以不改变原有操作模式为原则,从安全性和先进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将通风空调风系统和水系统运行能耗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控制策略是减少系统运行能耗的有效方式,本文对地铁高架站强电设备用房通风空调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了准确的能耗模型,制定了一种可靠的控制策略,以减少全年运行能耗为目标,得出了最佳的控制参数,并对不同气候地区分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地铁运营中,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的能耗巨大。分析了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各主要能耗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节能潜力,阐述了通风空调的大系统和水系统的运行原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节能控制措施。根据实测数据,提高蒸发温度及降低冷凝温度,能提高主机能效、节约电能;通过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空调箱风机及回排风机变频也可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赵兴杰  王烨 《铁道学报》2023,(10):60-70
为探索青藏线空调列车在夏季行驶过程中不同乘客上座率时空调与制氧系统的节能运行模式,在考虑车体围护结构非稳定传热的基础上,建立25T型高原列车内物理场与热舒适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不同上座率与不同空调运行模式下车厢内温度场、流场、CO2分压力场的分布特性以及空调和制氧总能耗。结果表明:新风量大小对空调与制氧能耗的影响呈相反趋势,对制氧能耗影响显著,空调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比较小。乘客上座率下降导致新风需求减小,引起空调能耗增加,制氧能耗降低,总能耗降低。低上座率时就座方式对车内温度场、CO2分布均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同上座率条件下合理的就座位置可改善乘客周围局部热环境与空气品质。本文提出的根据乘客上座率适时调节送风参数以降低空调和制氧能耗的措施,可同时满足“车内空气品质、热舒适、节能”三者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方兴未艾,改善候车环境的舒适性、降低地铁的运营能耗是保证地铁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通风空调系统对地铁车站环境的舒适状况影响显著,但其能耗占地铁运营总能耗的比例大,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可以挖掘。因此,针对国内外关于地铁车站环境舒适性所开展的调查研究进行汇总,指出车站所在地的气象参数、车站结构和新旧程度以及沿进出站路线的环境参数变化幅度都是影响车站舒适性的主要因素。分析总结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运营现状及节能研究进展,提出应通过物理过程分析合理建立空调负荷预测模型等,结合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运行方案的改进优化。  相似文献   

11.
南京地铁1号线空调通风大系统运作方式与能耗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的所有地铁项目中,南京地铁率先在空调通风系统上全线实施风机变频调速节能运行.本文就地铁空调通风系统的两种运行模式,传统的通过调节风阀开度和风机运行数量实现风量调节的运行模式与风机变频调速的运行模式,对不同运行模式运行能耗进行了初步分析比较,阐述了风机变频调速的运行模式不可忽视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智能化、节能性、舒适性已经成为轨道车辆空调系统的发展方向。文章介绍了北京新机场线轨道车辆所使用的智能型变频空调系统方案。通过集成变频空调系统、压力波保护控制装置和低温等离子空气净化装置,提升了乘坐舒适性的同时,降低了空调系统能耗以及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挖掘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潜力,解决传统全空气空调系统输配能耗高、管道占用空间大等方面的不足,在长沙市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中应用了分散式空调系统.通过对地下标准车站公共区采用全空气系统、分散式空调系统两种不同的通风空调方案进行技术性和经济性的对比分析,得到结论如下:与全空气系统相比,分散式空...  相似文献   

14.
通风空调系统控制方案对空调系统运行能耗有着重要影响,相关研究表明风水联动控制比 BAS 控制更 加节能高效,目前国内仍然有大量的地铁车站采用常规 BAS 控制方案,其改造成风水联动控制需要大量的成 本投入。在不改变硬件配置的情况下,常规 BAS 控制是否可以通过运行策略的优化来提升节能率、取得良好 的节能效果非常值得研究。对国内多条地铁线路车站常规 BAS 控制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实际运行 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一种控制策略的改进优化方案。选取南宁地铁典型车站,对 BAS 优化改进方案进行实测 验证,对比分析 BAS 改进模式和原 BAS 模式两种方案的运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常规 BAS 系统在进行一定 的优化改进后,节能率明显提升,能够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为地铁车站常规 BAS 控制方案运行优化提供有 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空调机组能耗测试系统,利用该系统可模拟整车车内外负荷,计算空调机组工作时的能耗,对空调机组的能效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通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巨大,其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体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基于相关标准和节能减排要求,确定了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并对区间隧道(含辅助线)通风系统兼排烟系统、车站车轨区排热兼排烟系统、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空调冷源及水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地铁车站公共区直膨式空调冷却水系统变流量节能控制策略和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冷却水系统各设备的能耗模型。以广州某地铁车站为案例,模拟计算了2种冷却水变流量控制方案的全年能耗,结果表明,冷却水系统无论采用定进出口水温差控制方案,还是定冷凝器出水温度控制方案都能实现节能效益;在部分冷负荷的情况下,冷却水系统全年宜采用定进出口水温差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地铁通风空调系统在实际运营中的工作状况,结合地铁人员流动和季节温度的变化特点,提出了科学地调节空调系统工作负荷的节能方案,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对武汉某办公大楼变风量空调末端送风系统进行研究,探究该系统在提出的优化控制策略(变送风静压控制策略)下运行时,相对于在既有控制策略(定送风静压控制策略)下运行时的节能潜力。研究方法主要通过现场调研和利用Trnsys软件进行模拟仿真。根据模拟仿真结果,该大楼变风量空调末端送风系统采用优化控制策略后,在空调制冷季运行总计节能率为17.19%,空调制热季运行总计节能率为14.96%,全年运行总计节能率为16.58%。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变风量空调末端送风系统控制策略是有效的,能显著减少空调系统能耗,为空调系统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铁车站设备用房通风空调系统普遍存在功能性、经济性以及运维便捷性等的问题,在系统分析现状与挑战的基础上,结合数据中心空调领域新技术——多联式氟泵机房空调的发展趋势,提出该技术在地铁车站设备用房的应用方案,并以我国北方某城市的标准地下车站为例,与传统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联式氟泵机房空调在提升房间控温效果、节约运行能耗、保障空气品质、匹配负荷特性、方便施工运维、降低控制难度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该方案的初投资虽高于传统方案约70万元,但运行费用低于传统方案约22.7万元/年,静态投资回收期约为3.1年,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