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船舶基座中复合减振结构应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船科学技术》2015,(10):47-51
在船舶基座结构中设计了粘贴粘弹性阻尼层、插入空心阻振结构和填充颗粒等单一减振结构及多种复合减振结构基座结构振动加速度导纳为评价指标,采用振动传递实验对比研究了各种减振方式的减振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粘贴阻尼层在分析频率内减振效果明显,最大减振效果达到了10 d B;在基座结构中简单地插入阻振结构,不仅没有阻振效果,反而使得振动增强;复合减振结构的减振效果优于单一减振结构,所设计的复合减振方案的减振效果达到14.05 d B。研究成果对船舶基座结构声学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选取典型断面开展轨道交通振动源强特性和减振措施减振效果现场实测研究,为后续项目的 环境评价和减振措施的设计提供指导.振动源强建议为:当车型为B型车,轨道线路为普通扣件整体道床的直线线路,车速为62 km/h时,隧道壁的振动源强为78 dB.振动能量主要集中在31.5~100 Hz范围内,振动峰值出现在50~63Hz范围内.不同减振措施的减振效果和有效减振频段不同,其中:中等减振扣件隧道壁的减振效果为4.4 dB,主要减振频段为50~80Hz;梯形轨枕隧道壁的减振效果为9.0 dB,有效减振频段为40~63 Hz;钢弹簧浮置板隧道壁的减振效果为19.8 dB,有效减振频段为12.5~200 Hz.中等减振扣件和梯形轨枕的低频振动均有放大现象,存在结构噪声增大的风险,在减振设计中应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3.
舰船设备的振动影响了舰船的安全航行和船员的日常生活。本文针对设备基座的减振问题,进行基座的减振特性研究和实验。在介绍基座减振系统和基座优化设计原理的基础上,对复合基座减振进行减振特性研究,提出基座的减振评价指标,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复合基座的减振特性。实验表明,复合阻振基座可极大提升基座结构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传递到鱼雷自导基阵的振动能量,采用声学黑洞原理设计了一种多边形减振环结构。采用加速度振级落差表征其减振性能,开展激振器激励下的多边形结构减振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边形减振结构在50~10 kHz的频率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试验结果充分说明了本文设计的多边形减振结构具有轻质、高效、宽频的减振特点,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推力轴承集成减振系统为背景,研究轴系边界条件改变后,集成减振系统与轴系的耦合振动,详细推导集成减振系统纵向、回旋传递矩阵解析表达式,建立了推进轴系与集成减振系统Xoz平面内的三自由度耦合模型,结合试验室搭建的集成减振系统平台参数,重点分析推力轴承非刚性支承后,轴系纵向回旋耦合振动原因是减振系统刚度矩阵的不对称导致的;以纵向力传递率作为评估指标,指出耦合振动频率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减振系统的减振频带。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火箭橇试验减振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试验减振效果符合预期和减振系统出现异常的工作模式,建立减振系统数值仿真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分析减振失效的原因,提出对系统进行改进设计的建议,并对改进方案进行仿真评估。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压减振装置控制舰船推进轴系的轴向振动对降低舰船噪声辐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介绍舰船推进轴系的轴向振动产生原因和早期解决方法,接着综述推力轴承液压减振装置的发展历史,重点阐述国外对液压减振装置的理论分析以及对液压减振装置的优化设计,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对液压减振装置的研究现状。通过总结梳理,较完整地呈现了液压减振装置的发展概况,供舰船减振降噪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磁流变阻尼器在船舶减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减振元件基础上配合使用磁流变阻尼器构成新型船舶智能减振系统。介绍该系统的减振原理,并根据其特定工作环境对其在实船中的链接形式进行设计。通过数值分析结果与减振理论分析趋势的对比,分析数值仿真方法在船舶减振领域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某舰载核探测设备在爆破冲击作用下,易造成核心探测器件的破坏和失效,由此设计了减振腔结构以实现缓冲和减振.采用电动振动测试系统产生的半正弦冲击波,对减振腔进行了多组冲击载荷试验,获得了减振腔在输入系列冲击振动载荷下系统输入 - 输出特性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得到了系统的减振比.结果表明,减振腔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冲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10.
共振转换器是控制轴系纵向振动的重要装置。利用该装置内的工作流体改变轴系纵向刚度和阻尼,达到减振的目的。减振装置内的流体压强随轴系纵向载荷而改变,从而影响共振转换器的减振效果。对安装共振转换器的轴系纵向振动有限元模型,考察减振装置的等效减振参数与内部流体工作压强的非线性关系。基于Wilson-θ法在时域内求解推力轴承基座处的纵向加速度响应,通过傅里叶变换在频域内分析轴系纵向振动特性,研究减振装置内的流体压强变化对减振效果的影响,并讨论结构尺寸与减振效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一个新的降低尾部振动的减振装置-阻尼舱。通过多种工况的模型试验,研究了其减振机理与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控制外圆车削过程中引起的颤振,本文设计了基于磁流变效应的动力减振装置,建立动力减振器作用下的外圆车削磁流变减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对动力减振器作用下的系统幅频响应进行仿真,得到动力减振效果并与阻尼减振效果进行对比;改变动力减振器的阻尼和刚度,得出由磁流变效应引起的阻尼和刚度对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有助于相关车削参数的选取,从而获得较好的减振效果,提高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舰艇建造阶段影响减振降噪的主要因素分析,提出减振降噪控制的主要工艺技术措施,指导造船厂开展减振降噪工艺设计、施工及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轴系纵向振动引起的船舶尾部振动噪声问题,提出基于主动推力平衡原理的轴系纵向减振方法,设计了轴系纵向减振结构,通过试验研究了该结构的刚度特性,并对比分析了应用纵向减振结构前后轴系纵向振动特性。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主动推力平衡原理轴系纵向减振方法,可有效化解减振结构低动刚度和高静刚度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桨轴系统纵向振动控制向低频范围扩展;应用基于主动推力平衡原理的纵向减振结构后,轴系纵向振动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船舶减振降噪措施简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船舶减振降噪措施的采用是船舶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措施主要包括螺旋桨的减震降噪、机电设备的减振降噪以及避免共振。各种减振降噪措施的采用不仅要强调效果,同时必须考虑到经济性,所以减振降噪只要达到合理适度、满足使用要求的效果就可以。  相似文献   

16.
为丰富我国船舶减振接管选用型谱,同时打破欧美发达国家减振接管的技术封锁,我国新研制了JYXR系列、CKXT系列和CKST系列等新型减振接管或接头,为船舶管路减振降噪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设计减振接管隔振效果试验台架,验证试验室测量船舶管路隔振性能的可行性,同时对国产CKST系列可曲挠接头和进口金属软管的隔振效果进行对比试验,探索船用减振接管隔振效果试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国产CKST系列可曲挠接头的隔振效果优于进口金属软管,CKST系列可曲挠接头可广泛应用于舰船研究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17.
杨永春  李响亮  刘坤宁  孙磊 《船舶工程》2014,36(S1):235-238
基于对TMD减振原理,针对海上风力发电塔架结构特点,将TMD减振技术应用于海上风力发电塔架中。在仿真计算时,将软件模拟的风机对塔架的作用力时程施加在塔架模型中,在考虑浪流荷载作用下研究了TMD对风力发电塔架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TMD结构对塔架的振动能够起到良好的减振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论述了解决小型运输船强烈局部振动问题的综合治理办法。并以实例介绍了减振措施和实船减振效果。本文所提供的方法和经验可供设计或使用小型船舶时处理防振或减振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尽管吸振、隔振、吸声、隔声等单项减振降噪技术日臻成熟,针对特定频段、特殊环境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新措施层出不穷,但仍然无法确保在工程实践中可以取得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究其原因,未能重点关注船舶结构等实际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特征、缺乏全面的系统工程思维制约了减振降噪技术效用的充分发挥。通过尝试应用系统工程思维指导减振降噪工程实践,顺利完成了某石油管道生产车间环境噪声治理和某型飞机异常噪声故障复原与归零工作。介绍减振降噪工作中部分系统工程的实践经验,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系统工程思维在船舶减振降噪工作中的进一步深化推广。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极点和方差指标约束下的斜拉索-磁流变减振控制算法。基于Halmiton原理与切比雪夫级数求解方法建立斜拉索-阻尼器减振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方程。以极点表达减振控制快速性和稳定性约束,以方差表达小振幅和振速约束,基于凸优化理论,给出满足相容快速性、稳定性、小振幅以及振速指标约束下的磁流变半主动减振控制算法。最后,以某斜拉桥C20号斜拉索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给出的减振控制算法能保证斜拉索在随机外界激励下的快速性稳定性,且有效抑制拉索的振幅,减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