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凡 《航海》2008,(3):43-43
据法《宇航新闻》报道,法DCNS公司与法国防务采办局(DGA)签署了一项共同开发新一代重型“黑鲨”鱼雷合同。  相似文献   

2.
《船电技术》2010,30(2):13-13
[防务新闻网站10月8日报道]DCNS公司表示,DCNS公司与法国海军又签订了建造另外三艘FREMM多功能护卫舰合同。加上之前签订的该型舰艇的建造合同,法国海军将总共拥有11艘FREMM多功能护卫舰。  相似文献   

3.
《船电技术》2018,(1):I0011-I0011
法国海军造船公司(以下简称DCNS公司)于2008年11月与法国帅福得电池公司(以下简称SAFT公司)签订了为新型潜艇研制锂离子电池的合同。这种新研制的锂离子电池专用于DCNS公司为法国海军设计的“鱼由鱼”级柴电潜艇。SAFT公司负责把锂电池组合成电池模块,然后把电池模块连同必要的电子控制装置和软件一起集成到电池系统,为潜艇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4月21日消息,法国国防部今天宣布DCNS获得为法国海军开发和建造5艘中型护卫舰(FTIs)的合同。DCNS将依照其新的护卫舰BELH@RRA建造法国版本。按法国国防采购局(DGA)的计划,5艘护卫舰的首艘将于2023年交付并于2025年服役。法国海军新一代数码护卫舰新的BELH@RRA护卫舰将由DCNS设计和开发,并与泰  相似文献   

5.
Loral公司研制鱼雷假目标系统据《海军新闻和水下技术》1994年第8期报道,美国Loral公司已获得一份工程研制合同,用于研制鱼雷假目标及其发射装置。这份500万美元的合同所要求的鱼雷假目标系统包括一次性使用的音响干扰装置和发射子系统。这种这种假目...  相似文献   

6.
《船电技术》2009,29(3):48-48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法国从事舰船建造的DCNS公司于9月17日公布了FM400护卫舰出口讨计划。该舰排水量为4000吨,而这一计划是起源于法国和意大利合作的大型FREMM多功能护卫舰。  相似文献   

7.
据《简氏国际海军》2007年7月报道,法意欧洲鱼雷公司已经完成了MU90碰撞式(Impact)Block 1轻型鱼雷的最后系列试验,为法国海军正式接收首批该鱼雷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8.
据法国航宇防务网报道,欧洲鱼雷公司宣称,继鱼雷可靠性验证项目(TRDP)和将用于增加可靠性的Block1升级部件引入MU90轻型鱼雷之后,该型鱼雷的海上接收试验正加速进行,即将交付用户。  相似文献   

9.
据法国宇航防务网9月26日报道,美国洛马公司已成功完成“高空反潜战武器概念”(HAAWC)系统的风洞和弹翼分离试验,该系统可使P-3C飞机从敌人防空区域外投放鱼雷。HAAWC是在MK54鱼雷上装配洛马公司的“远程开火弹翼适配器装置”(由2个钢带固定在鱼雷上),从而使鱼雷可以从高空、防区外发射。  相似文献   

10.
法、意联手研制反潜反舰的导弹/鱼雷系统据《造船学》1994年2月号和4月号报道,法国Matra防御公司最近披露,它已和意大利的奥托梅腊拉公司联合开发出一种”米拉斯”导弹/鱼雷武器系统,以满足法、意两国海军的作战要求。该系统把“奥托马特”反舰导弹和“米...  相似文献   

11.
常常有人说,俄国人用来造原子弹的数学,与用在经济上的数学恐怕不是一回事,而美国人却恰恰相反。其实,在重型鱼雷的发展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当苏联重型鱼雷那庞杂繁复的型号令人叹为观止的时候(多达40余型,平均每年一个型号),美国人在重型鱼雷发展上的“谨小慎微”则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人基本上是以MK48这一条主线在发展自己的重型鱼雷。然而,正是这样的“谨小慎微”,却向我们透露出了一种美式的“精明”。  相似文献   

12.
《船电技术》2009,29(1):48-48
6月和7月在夏威夷海岸进行的多国海军2008环太平洋演习中,澳皇家海军“沃尔特”号潜艇完成了首次试射。依计划击沉了一艘美军退役战舰。该鱼雷是新型重型鱼雷,由澳大利亚和美国联合研发的。这是澳海军第一次发射新型重型鱼雷。  相似文献   

13.
鱼雷武器远程精确打击导引模式和技术架构初步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远程精确打击是潜艇使用鱼雷武器攻击肮母编队、大型水面舰艇编队的主要作战模式。本文以远程反舰重型鱼雷武器为背景对鱼雷武器导引模式和技术的框架思路、关键技术、数据融合方法和环境进行了初步探索。利用鱼雷导引数据综合处理装置。建立立足于鱼雷武器的鱼雷导引数据处理体制,强化与舰船作战指控装置间的目标信息沟通、充分利用作战体系、潜艇平台、鱼雷的探测数据进行目标运动分析,从而提高鱼雷武器对目标远程感知和跟踪能力,可以大幅度提高鱼雷武器系统的综合作战性能和协同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现代鱼雷以其优越的安静性对水面舰艇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从而对鱼雷防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俄罗斯海军研制了重型鱼雷硬杀伤系统并已装舰使用。而美英两国则正在实施舰艇鱼雷防御计划,旨在通过软硬武器的综合获得完善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5.
据外刊报道 ,英国国防采购局已就采购水面舰艇的鱼雷防御系统进行招标 ,目前已收到三种投标方案。参与竞标的三家公司分别是阿莱尼亚·马可尼系统公司、雷声系统公司和乌尔特拉电子公司。最终中标的承包商将于几个月后获得总价为近 1亿美元的开发合同。按照目前的进度安排 ,这种舰载鱼雷防御系统将于 2 0 0 4年后获得初步作战能力。舰载鱼雷防御系统是一种反应性软杀伤鱼雷防御系统 ,其主要功能包括探测、识别来袭鱼雷并确定其位置 ;对载舰所面临的威胁作出评估 ;自动发出规避指令 ;自动选择、编程并发射干扰假目标 ;启动干扰物的人工发射以…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1月20日,智利海军的“鲉鱼”级潜艇的首艇“奥希金斯”号在法国洛里昂附近海域通过了航行中发射2枚鱼雷的试验。发射的标准武器分别是“祖特”(SUT)鱼雷和“黑鲨”鱼雷。测试结果说明,“鲉鱼”级潜艇可布置并操控各种型号和不同年代的多种鱼雷。同年11月,该艇成功完成了下潜试验,其下潜深度达到了设计的最大下潜深度300m。  相似文献   

17.
由直升机、反潜火箭、海上巡逻机发射的轻型鱼雷以及有线制导的重型鱼雷对潜艇造成了一系列威胁。越来越多的鱼雷正采用高尖端的反对抗措施,以提高其推进系统,使航速能达到60kn。同时。为增加续航力而提高能量储备。采们这些措施是为了使鱼雷能对抗软杀伤拦截武器,同时使其对指定的目标保持攻击力。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鱼雷正变得越来越安静,这就使对其探测变得更加困难,从而缩短了被攻击方的探测范围和反应时间。近程空投的轻型鱼雷也大大减少了潜艇可利用的反应时间。所以,对潜艇来说,必须有一种行之有效的鱼雷防御系统来解决探测的局限性和近程武器防御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法国麦屈拉防御公司与意大利奥托、梅腊拉公司共同制订了一项计划,拟联合研制一种从舰艇上发射的火箭助飞鱼雷。这种能在空中飞行的鱼雷,又能在水下潜航的导弹,也有人称之为反潜火箭或反潜导弹。它是从水下摧毁水面舰艇、潜艇以及其他水下目标最有效武器之一。巡航式火箭助飞鱼雷是由自导鱼雷、空气动力运载器、助推发动机和自动控制发射器四个重要部分组成。计划将采用先进的制导系统、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增加发动机功率,以增大导弹的射程,缩短导弹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改进控制弹导能力等,以提高鱼雷的  相似文献   

19.
《船艇》1993,(3)
法国 DCN 公司研制一种水面舰艇用来反鱼雷的自我防卫系统(SLAT)。该系统能促使进攻的鱼雷沿着远离被攻击舰艇的方向运动,直到其自持力耗尽为止。而受到威胁的舰艇一边以特定方式与时间差发射假目标与干扰器,一边采取规避运动。现已研制出线状天线样品与实时接收器;反鱼雷假目标与干扰器也在海上进行了试验。另外,为了评估反鱼雷作战系统的  相似文献   

20.
日本是一个对鱼雷武器有丰富使用经验的国家,早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期,面对坚不可摧的北洋舰队“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鱼雷几乎成了日本海军唯一有效的对抗武器,亚洲第一大巨舰“定远”号正是在鱼雷艇的偷袭下被迫搁浅。1903年2月8日夜,日本联合舰队对沙俄太平洋舰队旅顺锚地发起鱼雷夜袭,造成两艘俄战列舰重创,为日军取得旅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年5月27日夜到28日晨,那可怕的“鱼雷之夜”更是对日本海军后来的雷击战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著名的“特”型“吹雪”级驱逐舰的服役,使日本海军的雷击战术上升到一个新阶段。日本海军对鱼雷的迷恋在搭载10座四联裳93式鱼雷的“北上”和“大井”号巡洋舰上达到了顶峰。但随着大型舰艇的重型鱼雷装备逐渐完善,为日本海军早期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鱼雷艇逐渐退回到被人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