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针对目前在接触网作业车运用中出现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问题,设计基于WEB的接触网作业车运用安全管理系统。系统基于WEB设计,充分利用现有铁路网络资源并纳入接触网作业车相关的管理部门,在作业车司机培训考试、一次乘务作业标准、接触网作业车故障报修、接触网作业车检修、人员日常管理等方面加强安全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2.
铁路供电作业车作为电气化铁路施工、检修必备的机械设备,保有量每年新增200~300台,燃油费占其总使用成本的比例约为80%。目前供电作业车均未安装油耗计量系统,各使用单位油耗管理存在很大漏洞。为加强作业车燃油管理,朔黄铁路公司与天津航联迪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YFX-1型燃油箱油耗计量分析仪安装在JW-3型供电作业车上,采用高精度压力采集、海量数据存储分析、通用串行总线数据下载等技术,经过一年多的使用,实现了油耗的精确计量和准确核算,有效提高了油耗的管理水平,节约了燃油成本。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接触网作业车作业平台安全风险的基础上,概述光电传感技术,根据接触网作业车工作特点选择光电传感器。从工作原理、电气控制和工作流程3个方面,设计基于光电传感技术的接触网作业车作业平台防夹装置,利用光电传感技术实现对人员位置的准确感知,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接触网作业车作业平台。现场应用情况表明,防夹装置能够有效避免作业人员夹伤,提升接触网作业车安全技防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DJW型轨道作业车受电弓升降控制的安全性、通用性和操作维护便利性,在分析DJW型轨道作业车受电弓升降控制原理和管路布置形式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控制受电弓升降的集成阀块.通过试验验证该集成阀块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为其他类型轨道车辆受电弓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接触网作业车最高运行时速160 km,用于高速铁路电气化维修、应急抢险救援等作业。为了满足现场运用要求,需要在接触网作业车上装备列控车载设备。简要介绍列控车载设备与接触网作业车的适配方案,并针对接触网作业车双端切换功能和列控车载设备与LKJ设备控车权切换功能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列控车载设备的优化解决方案,提高了接触网作业车车载设备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JW4G型接触网作业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平台不能下降问题,深入分析作业车的平衡阀工作原理,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铁路供电系统接触网修程修制改革对接触网检修设备的现实需要,分析多平台接触网检修作业车的需求,分别从散热驱动液压系统和作业装置液压系统2个方面设计系统。系统采用传感器、PLC、负载敏感控制、电比例控制等技术,实现多平台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各功能的技术要求。最后阐述系统的优势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本段接触网作业车近年来安装的安保新设备使用情况分析,围绕安保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论述了接触网作业车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如何发挥新设备的安保作用,从过程管理的全覆盖到安全目标的稳实现,倡导科技保安全,从传统的目标管理,逐步演变为现今过程控制,安保设备将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由中车株洲所旗下时代电气子公司宝鸡时代研发生产的JJC接触网检修作业车收获铁路总公司36列车订单。这是全球首个采用集中检修作业模式的接触网作业车,它将生产车间、办公室以及厨房、宿舍等生活设施都搬到了检修作业现场,堪称"铁路移动检修工厂"。JJC接触网检修作业车由2台牵引车和10台作业车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使得TB/T 2180-2006《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综合检修作业车技术条件》不能完全满足铁路现状.依据对接触网的实际运营维护数据和经验,在使用条件、紧急制动距离、照明装置和接触网检测装置的技术要求等几个方面,对TB/T2180-2006提出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1.
车门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而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是保障车门系统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从城市轨道交通车门系统结构出发,将车门典型故障进行分类,包括开关门障碍检测故障、关锁到位开关故障、3秒不解锁故障、电机位置编码器故障及控制器驱动电路MOS管短路故障。针对各类典型车门故障,提出相应的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框架,内容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特征值提取、状态监测、健康评估及最优维护。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铁基于多年的运营经验,在广泛收集所辖地铁车辆运营维护的实际"痛点"基础上,通过优化现有检修流程、增加车载于轨旁监测检测设备、引入前沿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等手段,构建了地铁车辆的智能运维系统。智能运维系统可通过健全智能决策系统、工作协调及信息共享,对整个车辆运行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以车辆全生命周期数据为基础,提供车辆整个生命周期的故障和寿命的管理和预测数据,为实现车辆检修由计划修逐步转化为状态修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设计实现的轨道交通车载无线通信终端由多个无线模块组成,能够提供多种模式的无线通信通道和无线通信服务,包括5G/4G/3G无线通信服务,无线局域网(WLAN)连接服务、无线接入点(AP,Access Point)热点接入服务等。涉及的无线通信方式具有自适应控制策略和手动配置控制策略,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轨道交通运用需求和适应实际运行环境条件。该装置为实现轨道交通车地稳定数据交互、维护设备无线接入、总线通信介质管理等构建了重要的平台支撑。  相似文献   

14.
全自动运行(FAO)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的最高等级,站台门是全自动运行系统中与乘客直接接触的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目前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新增功能需求与实施方案尚无规范标准可循。通过对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运营场景需求分析,得出站台门在全自动运行系统下间隙异物探测、车辆与站台门故障对位隔离和多就地控制盘(PSL)控制功能需求;针对传统的车辆与站台门间隙异物探测方案进行全自动运行系统适用性分析与比选,提出全自动运行系统站台门间隙异物探测技术要求及发展方向;对实现列车门与滑动门故障对位隔离控制功能的信息传输通道和控制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此运营场景的客流引导播报方案提出新的思路。同时,确定了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PSL位置和数量的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检修车扣车作业与运输组织需求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提出开发国铁货车检修车辅助管理系统。系统采用B/S模式,使用SSH作为MVC开发框架,Oracle11g作为生产数据库,面向调度、车辆、车务各部门用户,解决多个部门无法共享检修车数据信息、没有上级调度部门统一调配待检修车资源的问题,实现局管内车辆检修效益与运输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16.
天津地铁1、2、3号线的联网运营,将使轨道交通从单线正式过渡到网络.通过分析天津地铁线网规划中各车辆段及基地配属,明确各车辆段的功能定位.在制定车辆周期预防性维修分级标准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规划网络化车辆维修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体系.从定修段到大修厂,分别说明具体的维修生产组织流程和运作模式,该模式对保证网络化车辆维护保障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详细分析了地铁车辆检修库内安全接地作业流程存在的不足。结合目前检修库内接触网停送电流程过于繁琐致使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接地开关柜成套装置的设计方案。该装置可实现检修库对应列位接触网的停送电,并与库内高平台通道门实现机械联锁,有效规避库内检修作业可能带来的触电风险,还可与车辆基地安全管控系统进行信息交互。该设计方案简化了目前检修库停送电的作业流程,大大减少了接触网安全接地作业耗时,提升了车辆检修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车载设备和部件的实时检测需求,设计了一种由检测终端、车载无线网络、远程服务器组成的车辆及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和HTTP等网络通信协议,实现对温度、位置等多种传感参数的实时无线远程检测和监测,以及数据存储和智能处理等功能.该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成功应用表明:有效数据成功传输比例与车辆Wi-Fi网络覆...  相似文献   

19.
从地铁电客车司机折返站折返作业现状分析入手,以广州地铁近年发生的折返站折返失败事件为背景,分析、总结导致折返站折返失败事件发生的风险源。运用基于工作安全分析法(job safety analysis,JSA)的LEC评价体系将各类风险源划分优先控制等级,重点运用地铁电客车车辆电路控制原理分析相关事件发生的原理,并结合地铁电客车司机折返站作业程序提出新型地铁电客车折返模式激活方式及折返模式电路控制原理。为有效进行安全管理,保障安全生产,提高列车运行准点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少数地铁车辆通过缓和曲线时会出现高度阀偏离安装位置或其安装座损坏的现象。基于车辆动力学理论,采用SIMPACK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了车辆动力学模型,研究车辆通过曲线段时动力学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高度阀偏离安装位置等异常现象出现的原因。结果表明:轮轨力的突变发生在缓和曲线过渡段,并且随着缓和曲线过渡段长度的增加轮轨力突变值减小;高度阀偏离安装位置或其安装座损坏主要是由于车辆通过缓和曲线过渡段时产生的异常轮轨力及异常冲击所致,地铁车辆速度为80 km/h时缓和曲线过渡段长度应至少达到3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