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川藏铁路成雅段、雅林段及拉林段的线路情况,完成了各段技术标准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成雅段、拉林段信号系统功能需求与技术方案.最后针对新建川藏铁路雅林段特殊工程特点,提出其信号系统功能需求与推荐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节段预制拼装法建造桥梁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节段预制拼装法造桥是分段建造桥梁的一种,在原理上是从预应力结构、箱梁设计和分段施工法综合而成,经济技术性强,适用范围广。结合课题研究成果和工程实例,从包括技术特点、优缺点、分类等节段预制拼装造桥基本理论入手,对包括节段预制基本方法、通用制梁技术、节段梁吊装和运输技术等的节段预制技术,包括逐跨拼装法节段拼装装备、平衡悬臂法节段拼装装备等的节段拼装装备,包括节段拼装方法、通用拼装技术等的节段拼装技术,最后特别强调节段预制拼装线形控制技术,并对采用该技术进行桥梁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国内首条双流制市域铁路重庆江跳线为例,分析了双流制列车配合信标通过交直流转换段(中性段)的过程,并计算出列车通过中性段的惰行距离;对于选用关节式中性段或者器件式中性段,根据江跳线的实际工程情况,再结合国外已有中性段的设置经验,决定采用器件式中性段;通过3种器件式中性段接触网供电方案的分析、比较,决定采用4台分相绝缘器绝缘的方案;最后,在双流制列车通过中性段时,还对中性段接触网的状态特征进行了分析;这可为今后双流制市域铁路过中性段的供电实施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节段,双节段和三节段后路椎间融合器置入椎弓根内固定术(PLIF)对融合节段邻近节段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单节段(A组),双节段(B组)和三节段(C组)后路椎间融合器置入椎弓根内固定术(PLIF)对融合节段邻近节段稳定性的影响,每组纳入15例病例,测量术前术后腰椎前凸角度、上位邻近节段术前术后活动度。结果 三组术前与患者末次随访比较腰椎活动度均减小,在10°~23°之间,三组术前与患者末次随访比较融合邻近节段活动度减小,在2°~8°之间;且融合邻近节段活动度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邻近节段活动度组间比较A、B组与C组之间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融合节段增加,邻近节段活动度也随之增加。术前根据术前腰椎前凸角度,术中适度恢复腰椎生理前凸角度,是维持邻近节段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线路过渡段动态不平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线路过渡段的设置,提出线路过渡段动态不平顺概念。线路过渡段动态不平顺与轨下基础刚度、线路过渡段长度与刚度差、竖向轮载有关,反映线路过渡段的基本力学特性。阐述动态不平顺计算原理及算例、动态不平顺性质及应用。通过引入线路过渡段动态不平顺概念,分析线路过渡段的合理性,提出应考虑控制动态不平顺的最大幅值和变化率、线路过渡段动态与静态不平顺总和允许误差与非线路过渡段一致、线路过渡段动态与静态不平顺允许误差的合理分配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韦臻  王伟华  臧传臻 《铁道建筑》2022,(12):77-80+84
梯形轨道和板式无砟轨道整体刚度差异较大,为实现线路刚度平顺过渡,需在两种轨道结构之间设置刚度过渡段。本文提出了四种不同长度和刚度的过渡段设置方案,通过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四种过渡段设置方案对列车运行平稳性、安全性和轨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过渡段后车体动力响应指标明显改善;设置过渡段时采用二级过渡比一级过渡更为合理;采用二级过渡段设置方案时,增加过渡段长度可改善车体动力响应指标,但过渡段长度大于36 m后对过渡效果的影响不明显;梯形轨道-板式无砟轨道过渡段建议采用二级过渡方案,过渡段长度取6块梯枕对应的36 m。  相似文献   

7.
刘国 《铁道勘察》2021,(2):102-108
以国外某高速铁路工程24.6~32.6 m节段预制简支箱梁为研究对象,将节段划分为端头节段(D类)、渐变节段(G类)及标准节段(B类),结合当地运输及架设条件,通过改变各节段数量组成相同梁高、不同跨径的简支箱梁;结合节段预制简支箱梁特点,论述剪力键构造、预应力布置及临时连接设计要点;采用MIDAS/civil、MIDA...  相似文献   

8.
根据器件式电分相和八跨绝缘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利用既有接触网中带有分相绝缘器的一段旧锚段作为临时渡线锚段,先后改造出2个五跨绝缘锚段关节,并重叠两跨构成八跨绝缘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的施工方法,成功地将器件式电分相改造成八跨绝缘锚段关节式电分相,而且不影响既有线铁路的运输。  相似文献   

9.
碎小坡段是铁路线路纵断面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实践证明,将纵断面中的碎小坡段与其相邻坡段进行合理调整,可以消除线路纵断面设计中出现的一部分碎小坡段,但需要很多次的试验。为了高效消除纵断面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碎小坡段,本文应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建立FORTRAN语言程序,通过不同的算法,合理地计算调整坡度和坡段长度,得出解决碎小坡段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接触轨伸缩量是接触轨膨胀接头选型的重要参数,高架段接触轨系统的锚段伸缩量受多因素影响,与地下段相比受外部土建因素影响大。本文分析了高架段接触轨本体温升及高架桥外部因素2方面对锚段伸缩的影响,给出高架段接触轨锚段伸缩量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占比情况,为高架段接触轨锚段长度与膨胀接头匹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