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我国交通隧道数量的增多、种类的丰富,隧道运营安全、节能和舒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解决上述矛盾,其关键就在于明晰隧道运营光环境与驾驶人的关系。基于此,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将隧道动态光环境信息感知表征方法归纳为视觉辨识能力、视觉功效、视觉负荷、视错觉4类,并阐述其定义、表征模型、评价指标等研究现状。通过对比,厘清目前国内外对隧道动态光环境信息感知表征方法研究的不足,并从驾驶人注视行为和考虑“光生物效应”2个方面论述隧道动态光环境信息感知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在未来的公路隧道动态光环境表征方法研究中,应注重物理量与生物量的结合,并进一步考虑生物量变化对驾驶人信息感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公路隧道中部低照度、环境单调的特点,容易导致驾驶人产生严重视错觉,从而低估车速,引发交通事故.高频视觉信息容易导致驾驶人高估车速,而中、低频视觉信息则会导致驾驶人低估车速,但不同频率视觉信息,不同照度水平对公路隧道中部行车环境中驾驶人的车速感知影响缺乏定量分析.文中利用3ds Max软件制作公路隧道中部行车仿真模型,利用E-prime软件进行基于极限法的车速感知心理物理实验,并用实车试验数据校核了模型精度,对高频视觉信息与高、中频组合视觉信息在不同照度水平(100%,50%,25%标准照度)条件下的速度感知、反应时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公路隧道中部的速度感知主要由高频视觉信息决定,在100%标准照度条件下高频视觉信息的车速高估约为20%,在加人中频视觉信息后,车速高估情况趋于合理,约为14%;照度变动对速度感知和反应时均有显著影响,显著度分别为0.008和0.013,照度条件越好,车速高估越低,反应时越短.  相似文献   

3.
隧道光环境不良是低等级公路隧道路段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低等级公路隧道光环境的特点出发,分析了隧道接近段与入口段的光环境特征,并结合低等级公路隧道的交通组成以及入口段的车速特性,基于出行者光环境视觉需求,提出了安全型视觉参照系下低等级公路隧道入口光环境优化新思路及优化方法。通过驾驶模拟试验对驾驶员在隧道入口区域光环境优化改善前后的视距与视区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无论白天与夜间,驾驶员的视距距离与视区范围提升显著;通过经济节能评价显示采用改善方案是传统2种方案在未来10年资金投入的1/7和1/5。此改善方法提升了驾驶员在路段行驶时对隧道内外视觉信息的认知水平,满足了驾驶员的视觉需求,解决了低等级公路隧道照明不足。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隧道环境封闭,一旦发生运输危化品事故,其影响危害极大难以控制,因此做好公路隧道危化品运输事故的实时防控措施十分必要。文章以张涿高速公路隧道危化品运输为例,融合RFID、WSN、GPS等现代信息技术对高速公路隧道危化品运输实时监控,建立实时监控及应急救援平台。平台由信息感知层、数据传输层及数据反馈应用层组成,结合RFID、WSN、GPS等主要技术,对危化品运输"人、车、路、货、环境"全要素进行实时监控,降低高速公路隧道危化品运输事故率,为高速公路隧道危化品安全运输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逐步提升我国公路隧道运营管理水平和能力,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道路运营安全管理理念与实践发展,将公路隧道运营视作以人、车、路、环境、管理等要素构成且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提出深化改革我国公路隧道运营体系可从建立健全运营技术标准体系、创新隧道安全改进技术、建立高效的应急救援机制等方面着手,并以建立健全我国公路隧道运营技术标准体系为先,并至少涵盖隧道为公众提供基本服务应达到的技术标准、管理者合理运营隧道的技术要求2方面内容,为规范公路隧道运营技术管理,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保障运营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能耗排放法规日益严格的限制给车辆节能减排提出了巨大挑战,网联化、智能化和电气化是提高未来交通效率和减少公路能源消耗的三大支柱。为了全面了解智能网联汽车节能减排的前沿问题与研究进展,对当前经济驾驶领域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总体概述。首先,从广义的能量转换角度总结了智能车辆节能优化技术的本质和3个过程,其中Wheels to Distance环节的车辆系统优化是挖掘汽车节能潜力的重要一环,针对其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节能优化问题的基本数学原理;其次,从智能运输系统的各类非同源异构数据出发,分别从人-车交互、车-车通信、车-路感知三方面阐述来源于"人-车-路"交互体系的智能信息与数据;然后,针对单车智能网联环境下的多维度信息与先进控制技术相结合的关键问题,从考虑道路坡度预测巡航控制、跟车工况预测巡航控制、智能辅助驾驶和车道变换等应用场景进行具体介绍;针对"人-车-路-云"多源异构环境下车辆行为协同节能关键科学问题,从经济驾驶、多车协同节能、道路交叉口车路协同节能和车云协同节能等方面详细介绍研究现状;并进一步介绍电气化公路系统的前瞻性研究,说明融合智能化信息的E-highway节能潜力和智能重型商用车协同节能的未来发展趋势。最后,总结并梳理智能化信息对于提升车辆节能的重要影响,并展望了其在理论与实际层面遇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美学渗透于现代公路的设计、施工的全过程,本文以人、车、路、环境的协调配合为基础,从驾驶心理、动态视觉等角度分析影响美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车辆行驶安全评价模型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交通系统四大要素的基础上加入车辆行驶状态,构成"人-车-环境-路-车辆行驶状态"五要素."人-车-环境-路"因素采用打分的形式确定参数的分值,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参数权重来构建模型;"车辆行驶状态"因素则是引入加速度干扰的定义,建立了基于道路结构的加速度干扰模型.运用层级分析法建立了总的车辆行驶安全评价模型.在SuperMap软件平台上进行GIS仿真.实现了将评价模型运用到实际车辆行驶过程的安全性评价中,该评价系统可以实时地对车辆当前的行驶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根据当前的安全状况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提示.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超特长隧道特殊光环境减少疲劳驾驶的作用进行定量分析,选取光源色温改变、彩色灯光带、LED点光源像素矩阵、高清图像投影等特殊光环境方案,开展真实环境下的实车驾驶对比试验,利用眼动仪和生理记录仪采集驾驶员的眼球运动行为参数和生理指标,建立起隧道内视觉环境与驾驶员视觉行为特征及生理反应的联系,提出隧道特殊光环境方案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0.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日前,广州市交通委信息监控指挥中心实现了实时、动态、主动监管。据悉,指挥中心最重要的功能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公交、出租、公路客运、货运四大交通行业进行监管。出租汽车兜路,公交晚发车、早收班、发车间隔过长等违规行为,都可在线监控,还能清晰还原出租汽车的行驶轨迹、车速、有无载客等详细信息,如果乘客遗失物品,只要输入关键路段名称,系统就能显示当时坐的是哪辆车。该系统信息一般可保存3个月,  相似文献   

11.
陈芳  唐伯明  杨运兴 《公路》2021,66(12):368-371
为对比驾驶人在不同公路路侧绿化环境中的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针对普通行道树和树隧道路段,在山区公路进行实车试验,采用Dikablis眼镜式眼动仪和Varioport生理记录仪进行数据采集,以注视时间百分比、平均注视时间、扫视幅度、眨眼率、皮电等指标分析为切入点开展路侧绿化对驾驶入视觉及生理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路侧绿化形态对驾驶人的视觉及生理反应影响显著;树冠投影面大的绿化形态更优.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隧道智能调光技术的发展要求,提高隧道入口段驾驶员安全舒适性,利用眼动仪进行实车试验,研究公路隧道入口段驾驶员视觉特性.采用瞳孔面积变化率和反应时间表征驾驶员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建立与亮度折减系数、车速2项指标的回归模型,并以此基于确定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照明动态阈值区间.以张承高速(张家口—承德)小三岔口隧道为例计算隧道入口段照明动态阈值,求解得到满足小三岔口隧道行车安全舒适性的亮度折减系数区间为[0.033,0.050],对调光方案进行节能计算,方案实施后预计隧道半幅在24 h内约节能20%.该模型可保证各时段隧道入口段照明环境满足驾驶员视觉需求.   相似文献   

13.
驾驶倾向性是研究微观交通仿真的一个重要生理-心理特征参数,主要受到人、车、路、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汽车驾驶员自身状况、驾驶车辆状况、行驶道路及环境状况、交通干扰、气象情况以及所承载的任务缓急等影响因素。如何准确地确定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动态驾驶倾向性是研究驾驶员行为的难点。文章基于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驾驶员行驶过程中的决策行为逐层递阶量化,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驾驶倾向性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可用于驾驶员驾驶倾向性的识别。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智能车辆",就是在普通车辆的基础上增加了先进的传感器(雷达、摄像)、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栽传感系统和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等的智能信息交换,使车辆具备智能的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车辆行驶的安全及危险状态,并使车辆按照人的意愿到达目的地,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目的。智能汽车与一般所说的自动驾驶有所不同,它指的是利用多种传感器和智能公路技术实现的汽车自动驾驶。智能汽车首  相似文献   

15.
在隧道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主要受隧道光环境影响。传统的隧道照明设计只注重驾驶员能否辨清前方障碍物,未考虑到隧道光环境设计不合理而引起驾驶员产生不良生理、心理,是隧道交通事故的诱因之一。因此,从分析驾驶员的心理、生理反应角度出发研究隧道光环境,对减轻驾驶员心理负担,减少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公路隧道的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车辆弯道行驶的安全,综合考虑影响车辆行驶安全的人、车、路和环境等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最小平方法建立多层次车辆弯道行驶安全度静态因素综合评价体系。基于车辆动力学理论分析车辆弯道行驶临界车速,通过引入安全系数k,将车辆弯道行驶安全度评价模型与临界车速结合,提出基于人车路协同的车辆弯道安全车速预测模型。仿真结果分析表明,该模型可预测车辆弯道行驶安全车速,为车辆弯道车速预警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赵晖 《公路》2024,(3):412-419
低等级公路隧道行车环境具有半封闭、低照度、参照物少、养护清洗频率低等特征,导致普通视线诱导设施难以辨识,驾驶人距离感缺失,行车时易对前车及横向车距判断错误,极易造成追尾、碰撞等交通事故。基于车辆跟驰和驾驶人侧向有效视距对隧道车辆安全行驶的影响,进行轮廓带设置间距对车距、车道保持作用的研究,确定可有效提高驾驶人的距离感知能力和车道保持能力的轮廓带合理设置间距。  相似文献   

18.
冰雪路面的交通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交通行业面对的难题,对冰雪路面运营风险进行智能管控是保障交通安全的有效途径。为了推动冰雪路面智能管控技术的应用,明确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综述了国内外冰雪路面智能管控的相关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了冰雪对交通带来的影响,揭示了人、车、路三者与交通事故的关系,明确了冰雪路面交通事故的根本诱因是由冰雪导致的路面摩擦特性下降;然后,讨论了冰雪路面的胎-冰-路摩擦机理、影响因素、预估模型及其评价方法;进而,对比分析了路表冰雪状态感知技术的多种原理及其适用性,提出了可以用于智能管控的冰雪感知技术要求;最后,总结归纳了常见的冰雪路面运营的静态、动态风险管控方式,其中静态管控方式包括气象法、历史事故数据法和力学特性法,动态方式包括动力学特性法、交通流特性法和综合风险分析法,综合风险分析法可以表征道路运营风险的多因素动态变化,是未来冰雪路面智能管控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汽车行驶的过程是人、车、路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是由驾驶员操纵有关机械装置来实现的.本文从研究驾驶员行为特性入手,提出以车辆控制能力和感知能力作为驾驶员技能评判的指标,建立驾驶员技能评判模型,为数字化驾驶训练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山区道路大型车辆的行驶安全性,构建人-车-路协同仿真系统,在3条复杂山区道路上开展代表性驾驶模式的大客车和重载货车虚拟行驶试验,根据仿真输出的车辆运动学/动力学响应参量和驾驶输入量,分别进行设计符合性、车辆通过性、运行速度协调性、行驶舒适性以及驾驶负荷度等5个方面的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以上分析能确定危险位置的临界安全速度、超长货车通过急弯时的越出宽度和越出位置、不协调的线形单元以及行驶舒适度和驾驶负荷度较差的位置,进而可以实施靶向性的几何参数改进,增加山区公路与大型车辆之间的适应性,最终达到提高山区公路设计质量和安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