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最近,英国发明了一种高速高效的新型柴油机。据称这种排量为2L的发动机比普通汽油发动机所消耗的燃料少40%,而性能方面却比普通柴油机高15%,因而可以达到节油的目的。 一般地说,普通的汽车发动机都有一个“预燃室”,初始燃烧在预燃室内进行。而该种高速高效的新型柴油机是采用燃料和空气混合体直接注入燃烧室的方法。燃料和空气混合体在燃烧室里产生涡流,从而迅速地混合燃烧,致使发动机速度高达4000r/min以上。在这样高速运转的状况下,该种新型柴油机的效率比普通发动机高15%左右。  相似文献   

2.
针对快燃发动机逐渐增多的这种趋势,论述了提高燃烧速率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为点燃式发动机燃烧室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3.
现代车用柴油机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都是往气缸内喷射燃油的.但又分成涡流式燃烧室或预燃式燃烧室喷油的分隔式柴油机和直接往主燃烧室喷油的直喷式柴油机。直喷式柴油机燃油经济性好,但是振动.噪声较大。如果说过去许多柴油机采用涡流式燃烧室或预燃式燃烧室的话.那么现在由于技术的进步,就连轿车柴油机都采用了经济性更好的直喷式燃烧室。  相似文献   

4.
在150FMI汽油机挤流环面半球形燃烧室结构基础上,开发了双球挤流燃烧室.燃烧测试表明:双球挤流燃烧室能获得更高的平均有效压力,抑制爆燃效果明显;但燃烧放热率较低,循环变动有所增加.将双球挤流燃烧室与半球形燃烧室、挤流环面半球形燃烧室、蝶形挤流燃烧室的燃烧放热规律进行综合比较,发现双球挤流和蝶形挤流燃烧室的着火落后期明显长于半球形和挤流环面半球形燃烧室,带挤流环面半球形燃烧室的速燃期明显短于双球挤流和蝶形挤流燃烧室;强烈压缩挤流有延缓缸内燃烧过程的趋势.适当增大点火提前角,可使双球挤流燃烧室速燃期放热明显加快,平均有效压力提高,循环变动率降低,并保持抑制爆燃的良好特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间隙的电极测量定容燃烧弹中当量空燃比的天然气—空气混合气燃烧产生的离子电流,通过高速摄影仪拍摄火焰纹影照片,同时记录下燃烧室压力,对比燃烧室压力、火焰照片与离子电流发现,设计的测量电极可以检测离子电流,测量电极间隙的大小不影响离子电流曲线的形态,但随着电极间隙的增大,离子电流幅值减小,电流出现时间推后。  相似文献   

6.
大众汽车     
《汽车知识》2011,(1):100-101
TSI发动机燃油缸内直喷技术这是将柴油发动机缸内直接喷射技术移植到汽油发动机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的创新技术。通俗地说就是将汽油和空气分别单独注入燃烧室,令空燃比的控制更加精确,燃油的雾化效果好,油气混合充分,从而使得燃烧更彻底,提高燃烧效率、降低尾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喷油嘴安装在燃烧室的上方,将燃料直接喷入燃烧室。喷嘴工作控制精度为0.01ms,啧油压力最高达100 bar,采用进气歧管喷射方式的传统电喷发动机的  相似文献   

7.
中型商用车CA6SH-NE3天然气发动机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满足国Ⅲ排放要求的天然气发动机,研究了实现国Ⅲ标准存在的问题,确定了理论空燃比加三元催化器的技术方案,即采用多点顺序喷射闭环控制空燃比,改进燃烧室和进气系统,改善燃烧,提高功率。采用三元催化转化器对排气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完成了CA6SH-NE3发动机的优化设计及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开发的天然气发动机具有较好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排放达到国Ⅲ标准,实现了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摩托车发动机是依靠从空气滤清器中吸入一定量的空气与化油器中的燃油混合后雾化成适应不同工况空燃比的可燃混合气,送入燃烧室爆炸燃烧做功,推动摩托车前进的。由此可见,空气滤清器是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入口,发动机工作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在492QA型汽油机上燃用纯甲醇的研究。通过改进原机的燃烧室结构和提高压缩比(从7.2到9.5),以及改变化油器喉管的流通截面,进行了发动机性能试验,并测取了示功图。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燃用纯甲醇时,性能良好,运转稳定,功率和扭矩指标达到了原机水平。在外特性的整个转速范围内。甲醇的燃料消耗率(按重量计)为原机燃用汽油时的1.51—1.69倍。最高有效热效率达34.9%,比原汽油机提高32.7%。  相似文献   

10.
嵇伟  刘惠 《北京汽车》2011,(3):33-35
发动机加速性能的好坏不仅与空燃比、进、排气通畅和燃烧室密封性有关,而且和点火能量、点火正时直接有关。如出现汽车中低速行驶基本正常,但急加速时发动机转速不升反降,检查发动机点火系统时应重点检测火花塞、高压阻尼线、点火模块和点火线圈工作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11.
贺吉范 《汽车运用》2002,(10):34-34
后燃期延长 由于发动机转速低,喷油泵的喷油压力相应降低,造成燃料雾化不良。同时,燃烧室内气流流动速度减慢,燃油与空气混合不均匀,在速燃期与缓燃期两个过程中,还有部分燃料未能接……  相似文献   

12.
小缸径柴油机通常采用2气门缸盖和喷油器非中心布置的形式,以扩展气道的流通面积。与缸径相当的采用4气门、喷油器中心布置的气缸盖相比,这种喷油器非中心布置会产生不对称的气体流动和燃油分布,从而导致糟糕的热损失和不太均匀的燃-空混合气。介绍通过改进活塞顶燃烧室的几何形状来实现更均匀的气体流动和燃-空混合气。新方案燃烧室与原有的活塞燃烧室相比,能使燃油消耗减少2.5%,同时还能使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1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涡流室燃烧室的柴油机,具有较高的燃料燃烧速度,因而能做到小型而有较大的输出功率。同予燃室的柴油机相比,它的气流阻力损失较小,同直接喷射式柴油机相比,它的喷咀耐久、噪音小。但是,近年来在研制比功率较大的这类柴油机时,几乎普遍存在涡流室镶块开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汽油清净剂对发动机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M111发动机台架上,采用GB/T 19230.6—2003中所规定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油品对发动机进气阀和燃烧室等部位沉积物的影响,同时用五气分析仪随车检测发动机NOx,CO和HC的排放浓度。结果显示:燃用加清净剂的汽油在减少进气阀积碳的同时增加了燃烧室的积碳;燃用加清净剂的汽油增加了发动机NOx的排放量,对CO排放影响不明显,若燃烧室积碳严重,会加剧HC的排放;因为试验运行时间较短,不同加剂汽油对发动机常规排放物的影响不明显,需进一步进行8×104km~16×104km的行车试验。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燃烧室内喷雾的空间分布,促进油气更好地混合,设计了一种新的直喷式柴油机撞壁喷雾燃烧室.对不同喷孔夹角在燃烧室内形成的近撞(包括全撞和半撞)及远撞喷雾方式的缸内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从燃空比分布来看,半撞喷雾方式混合气最均匀,全撞方式次之,远撞方式最差.至于排放,远撞喷雾方式生成的NO排放最低,而半撞喷雾方式生成的碳烟排放最低.  相似文献   

16.
从燃烧室结构、燃烧室内气流运动、点火方式、分层燃烧及燃油喷射方式等几方面论述了当代轿车,气油机实现稀薄燃烧所采用的几项关键技术,介绍了目前降低稀燃汽油机氮氧化物NOx排放所采用的催化技术(NOx直接催化分解技术、选择还原催化技术和吸附还原催化技术)和废气再循环EGR技术,指出了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实现汽油机稀薄燃烧,可以大幅地降低稀燃汽油机氮氧化物NOx排放,为轿车汽油机实现稀燃,提高轿车汽油机的经济性和改善其氮氧化物NOx排放提供具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晓青 《汽车运用》2004,(7):41-42
低速空转的危害性补燃期延长由于发动机转速低,喷油泵的喷油压力相应较低,燃料雾化不良;燃烧室内气流运动减弱,柴油和空气混合不匀,在速燃和缓燃期,尚有一些燃料及分解物未能与氧气混合,不能及时燃烧,而拖延到膨胀过程中,随着气体的扰动才氧化燃烧。缸内氧气减少,废气增加,燃烧  相似文献   

18.
侯志祥  申群太  吴义虎 《汽车工程》2006,28(9):809-811,843
为克服车用汽油机空燃比传输延迟对空燃比控制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空燃比多步预测模型。通过对空燃比数学模型的分析,确定神经网络空燃比多步预测模型的输入向量,同时为提高空燃比预测精度,在神经网络输入向量中增加反映空燃比变化趋势的导数信息。以HL495发动机过渡工况试验数据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精确预测过渡工况空燃比。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天然气发动机稀燃难于着火稳定运行的实际问题.在作者前期对稀燃快燃发动机能量叠加点火系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天然气发动机运行工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技术平台的天然气发动机稀燃快燃点火控制系统,分析了利用单片机技术实现天然气发动机稀燃点火控制的可行性,开发了天然气发动机点火控制电路。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研究了天然气发动机稀燃点火系统的控制原理、控制电路设计及其控制程序设计。最后,利用Keil软件技术开发平台,对控制程序进行了调试运行.结果表明:天然气稀燃快燃发动机点火系统控制原理正确,点火控制方法有效,所研发的天然气发动机稀燃点火控制电路与控制程序.能够满足天然气稀燃快燃发动机对点火控制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可视化装置的柴油机喷雾燃烧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喷雾燃烧多功能动态可视化试验装置,获得了清晰直观的燃烧室内喷雾燃烧过程图片,分析研究了两种燃烧室对喷雾和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室内喷雾贯穿力比涡流和挤流强,喷雾以近似直线形式扩展到凹坑壁后,大部分随涡流方向扩展;火焰首先在靠缩口型燃烧室中心处出现,而圆柱型燃烧室则在靠凹坑上边缘处出现;缩口型燃烧室比圆柱型燃烧室燃烧结束得稍早,燃烧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