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摩托车工业进入了持续,高速,健康的发展时期,平均年增长率超过50%,1995的上产量达783万辆,为世界总产量的1/2左右,这是在国内巨大消费市场引导下形成的。面对湖北省即将到来的摩托车消费高潮,本文试论本省摩托车工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今年上半年,我国摩托车行业在全国部分大中城市继续禁牌、假冒伪劣泛滥、无序竞争加剧的严峻形势下,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生产摩托车570多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7.2%,同时销售也比去年同期增长14.80%。这表明,我国摩托车现实市场坚挺,潜在市场更为庞大。我国幅员辽阔,公路四通八达,有近13亿人口,其中农民占9亿多。而9亿多农民的拥有量,还不足2000万辆,平均每千人占有量不足22辆,仅仅是城市人均拥有量的29%左右。近年城市摩托  相似文献   

3.
4.
5.
6.
7.
国际摩托车营销主要经历了“以产定销”、“市场营销”和“社会市场营销”阶段。我国目前为摩托车产量第一,摩托车市场的买市场已形成,消费者日趋成熟,对人格质量和售后服务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在在竞争中位于不败之地,企业就应改变“以产定销”的经营方式,完善“市场营销”在价格,质量上占有优势,以用户需要为中心。  相似文献   

8.
9.
10.
详细地介绍了1993年以来,欧洲及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汽车、轿车及小型商用车的生产、销售状况,以及日本在欧洲建立的汽车厂发展状况、欧洲向日本出口汽车状况。还介绍了欧洲及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等主要摩托车生产国的摩托车生产、保有、销售、出口等状况。对小型摩托车、轻型摩托车及机器脚踏车的生产、销售的变化,以及日本的汽车、摩托车在欧洲的竞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在目前成都地区的摩托车市场上,一些新款摩托车不断上市,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一些老型号摩托车如嘉陵JH70、JH125,隆鑫LX100-2B,重庆CY80等车型不断地降价,却波澜不惊。在此种的情况下,成都地区摩托车的消费能力如何?成都地区摩托车市场上何种车型畅销?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地区摩托车市场上最好销的还是嘉陵JH70、JH125、建设JS125、新大洲XDZ50QT-2P等价格在5000元以下的车型,这类车型的销售量占销售总量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3.
2003年,我国将召开第十届全国人大,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强政府机构和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市场经济建设氛围,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为此,我国摩托车工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也是由大变强的起步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工业》2001,(1):60-60
2000年摩托车工业销售额呈下降趋势,全年销售额为569.0亿元,同比下降2.9%。其中,摩托车整年销售额为516.4亿元,比1999年增长4.0%。由于摩托车生产企业间的竞争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各厂家促销让利不让市场,摩托车生产供大于求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摩托车企业不断下降,利税继续下滑,2000年比1999年下降4.3%。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日本本田、雅马哈、铃木和川崎四家企业摩托车销量为107万辆(部分通过推测),比1997年的118万多辆减少了约12万辆,自1996年起已经是连续两年减少了。日本本田、雅马哈、铃木和川崎四家企业针对1996年~1998年摩托车销量滑坡倾向采取了积极措施,但1997年由于消费税提高等多种原因,销售滑坡势头未曾得到遏制,1998年又由于日本国内经济较不景气,摩托车企业提高销量的愿望再度落空,销量仍然没有超过前年。  相似文献   

16.
17.
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行业管理部门加大了推行认症制度的力度,国家机械工业局为尽快实行摩托车型式认证作了许多准备工作,其中包括了2000年期间发布的一系列设计规则和有关人员的培训等,摩托车产品和企业目录管理工作已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即将被型式认证所取代,这对于产品质量管理与国际接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早地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形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日本摩托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因而各种摩托车每个月销售量的多少及变化幅度的大小都是各生产厂家关注的焦点,因为从销售量及排行情况以及次序的变化,厂家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受欢迎程度,并掌握竞争对手的发展动态。因此,销售排行榜仿佛摩托车市场的“寒暑表”,从中既可以看出各种摩托车产品的荣辱兴衰,而在相当程度上更可以认为它是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