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大部署,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是提升我国综合交通网络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我国民航业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机场协会等民航组织机构中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国外一些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善,而我国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航空枢纽,因此通过总结成功的国际航空枢纽发展关键因素,帮助我国机场找准发展差距,以关键要素为出发点,寻找提升自身能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杨新湦  屈琮博 《综合运输》2021,(2):66-72,83
针对我国国际枢纽机场未按照设计之初功能定位发展的现状,运用AHP法构建国际枢纽机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国际航空运输规模指标、国际节点网络连通度指标、枢纽功能指标、综合交通指标纳入体系当中。首先对国内外大型国际枢纽机场进行评价,其次对我国机场布局规划中的10个国际枢纽机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国际枢纽机场国际业务发展、航空枢纽建设与国外对标机场有一定差距,与自身战略规划有所偏差,针对薄弱指标项基于自身优势给出发展建议。最后基于一市两场与机场群的视角,分析了如何根据自身功能定位进行协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航支线机场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我国民航以枢纽机场和干线机场为主的机场布局网络已初步形成,支线机场的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点课题。近年来,国内一些地区支线机场的建设和运营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体来讲,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投资体制不完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主要枢纽节点的年旅客吞吐量达到千万级机场也在逐年增多,为了对机场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规模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判断和预测,有必要回顾千万级机场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发展规律。本文依据旅客吞吐量大小对现阶段39个千万级机场进行分类,并对其在2000至2019年间的运营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发现机场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虹吸效应和规模效应,并提出不同规模、不同级别机场所需要的客观发展时间,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对十四五期间能够突破千万级关卡的机场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机场群是城市群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三大机场群在与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本文客观比较并评价了三大机场群的发展特征,以及机场群与城市群协同发展特点,提出了机场群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梁英慧  郑攀  葛春景 《综合运输》2022,(1):36-39+92
本文以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为出发点,紧密围绕我国千万级枢纽机场连接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聚焦在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千万级枢纽机场的轨道集疏运的需求分析,提出我国枢纽机场联通轨道交通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枢纽机场轨道集疏运系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性枢纽机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如何提高区域性枢纽机场竞争力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从机场规模、网络连通性、运营管理、机场环境和外界环境五个方面构建了机场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以2016-2020年我国9个机场的历史数据为基础,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用TOPSIS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国内9个枢纽机场的竞争力,并与CAPSE机构的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评价的差异性,用肯德尔和谐系数对模型稳健性进行检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机场规模及外界环境是影响机场竞争力的两个重要因素,可以为机场竞争力培育的决策者提供指导。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各枢纽机场的竞争优劣势,并对提升天津滨海机场竞争力的途径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交通枢纽是支撑经济社会及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融合产业形成的枢纽经济是我国新时期“交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略,依托枢纽机场打造航空枢纽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在辨析机场经济、临空经济、航空经济及航空枢纽经济等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研究我国临空经济区规划、国际航空枢纽规划等相关实践情况,对航空枢纽经济的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一是明确定位及发展路径,二是着力提升枢纽能级,三是构建核心产业体系,四是推动枢纽辐射带动,五是完善区域协同环境。  相似文献   

9.
大型枢纽机场的最佳策略是坚持枢纽发展战略不动摇,联合航空公司共建中枢网络结构,在多层次的机场体系中利用好大机型投入使用的契机,通过融合临空产业寻求长远稳定的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由于专业货运枢纽机场的缺乏,我国航空物流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都面临着较大瓶颈。根据全球专业货运机场发展经验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电商平台+中小城市"的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是我国未来民航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组成,也是建设民航强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和明星城市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分析欧美各类型货运枢纽机场,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专业货运机场量化界定和空间差异化特征,为我国专业货运机场及其临空范围的空间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规划发展以航空货运为主体的枢纽机场的重要机遇期。本文分别从机场和航空货运企业角度,论证了航空货运枢纽的形成机理,总结了建设航空货运枢纽的国际经验,提出了航空货运枢纽的决策支持分析方法,提出在我国中部地区建设一个服务全国的航空货运枢纽机场、促进航空物流业态创新和临空经济结构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属地化:民航机场发展的新天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桓舆 《综合运输》2003,(3):24-28
2003年是我国民航机场改革启动之年。自从去年3月国务院在《民航体制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民航机场实行属地管理以来,机场改革虽然在向前推进,但由于改革涉及到中央与地方之间衔接、以及一部分机场处于亏损状态等原因,机场下放工作从大面上来看进展缓慢。最近,为了尽快实施这一重要改革,使我国民航机场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加快发展,中国民航总局已全面启动机场下放程序。一、机场属地化改革的必要性从世界民航机场业来看,我国是民航机场投资利润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纳入民航统计的机场共有142个,机场平均负债率高达70%…  相似文献   

13.
《运输经理世界》2010,(21):68-68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机场一样同属上海机场集团管辖。浦东机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长江入海口南岸的滨海地带,面积40平方公里,距虹桥机场约40公里,距市中心约30公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中国(包括港、澳、台)三大国际机场之一,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并称中国三大国际航空港。2009年,浦东机场日均起降航班达800架次左右,航班量已占到整个上海机场的六成左右。通航浦东机场的中外航空公司已达48家,航线覆盖90余个国际(地区)城市、62个国内城市。  相似文献   

14.
<正>前言机场作为航空运输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体系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其余省会和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众多干、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为保证我国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  相似文献   

15.
<正>广州白云空港物流园区是国家三大国际航空物流园区之一,已列入《广州现代物流发展实施纲要》,是广州市政府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三大国际性枢纽型物  相似文献   

16.
张翼  巴娟娟  彭晶 《综合运输》2023,(5):119-124
因极端天气的增多使得机场飞行区面临的洪涝风险大大增加,机场现有排水系统已较难处理极端暴雨天气造成的机场内涝,对此中国民用航空局提出建设海绵机场的新思路,并通过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青岛胶州国际机场等枢纽机场的建设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对中小机场的排水系统改造给予启发。本文以东营机场为例,通过使用SWMM仿真对海绵化改造前后该机场飞行区面对大到暴雨情况下排水系统的工作情况进行模拟,分析海绵化改造尝试及伴随产生的新问题,提出适宜我国中小型机场排水系统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交通网络与空间形态结构的互动影响着机场地区“空港、临空产业、航空城”的协同发展。从“港产城”一体化角度分析枢纽机场地区交通及其组织特性,提出以机场导向发展、突出进场交通的轴向性和航空客货属性产业布局分离的机场地区交通网络与空间形态结构耦合的理想模型。考虑实际自然地理环境、行政区划、机场的功能定位等因素,论证典型枢纽机场地区道路交通网络结构与空间形态结构互动模式。最后,以北京首都机场地区为例,验证首都机场地区路网结构与空间形态时空演进历程,分析现阶段及规划中交通网络与空间形态结构的强关联耦合。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的规划建设,建立完善的机场多式联运体系是提升航空运输服务能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结合郑州机场和顺丰集团在多式联运业务上的发展实践,提出机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首先要在规划层面前瞻性的做好交通网络、枢纽场站等联运基础设施布局。其次,在业务发展上要结合基地航空公司业务逐渐开展多式联运业务。第三,逐步推进转运设施设备研发,联运业务流程优化,信息交换平台建设,服务标准编制,保障体系等联运“标准化”体系建设。最终结合鄂州和嘉兴机场的规划建设,提出规划落实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集团公司远期发展战略目标为了优化机场的资源配置,推进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发挥区域经济优势,提升整体协作与竞争能力,2002年12月28日,北京首都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金飞民航经济发展中心、中国民航工程咨询公司共同组建了中国首都机场集团公司。这是继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公司和三大航空运输服务保障集团公司成立以来,民航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取得的又一成果,也是首都机场参与世界机场业竞争的战略选择。重组后中国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的总资产规模达到l70亿元,员工总数达到6500人,初步形成了机场…  相似文献   

20.
机场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公共性基础设施,在"互联网+"与各行业快速融合的新时代,对我国机场现状格局进行梳理,阐述大型枢纽机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列举了"互联网+"所带来的新兴技术及其对民航业的影响,结合首都机场智慧机场建设规划和实践,创造性的提出了基于"4C"原则的"5维6化"模型,论述互联网+机场、智慧机场等理念在大型枢纽机场智能化建设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