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本轨道交通客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轨道交通环境的特征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为乘客提供何种交通服务,开发什么样的交通技术和系统,与该国的轨道交通环境密切相关。 日本轨道交通环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同时存在众多家轨道交通公司(例如日本铁路公司和其他一些国有或私有的轨道交通公司)。特别是对于东京这样的人口高密度的大都市区来说.各家公司共同管理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交通网络.提供着大运量的轨道交通服务。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末班车时刻表衔接情况决定了乘客晚间出行的可达性水平。针对上海轨道交通线网末班车时刻表衔接工作异常复杂且成效不佳的问题,提出轨道交通乘客时空可达性服务水平下的末班车时刻表编制思路:将解决末班车街接问题的目标转换为乘客在某一时间节点前进入路网中某一站,可实现网络中任意两点之间可达。并给出了具体的编制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作为实例,给出上海轨道交通末班车时刻调整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营组织模式下,对乘客出行时间进行分析,建立乘客出行时间最小模型;利用遗传算法,通过MATLAB程序对该模型进行求解;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客流量进行验证,开行快慢车后乘客总出行时间为25642 h,较开行前减少1054 h,节省出行时间3.9%.对比原运营方案,优化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乘客出行时间,为出行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乘客数量急剧增长.如何在满足乘客快速便捷出行要求的同时,设计出提供人性化服务的设备是一个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以交互设计为切入点,以乘客群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人为因素及操作行为等为研究核心,结合轨道交通自动检票机实际设计项目,从人机因素、形态语意以及功能表达设计着手,为轨道交通自动检票机的设计改进和功能完善提供策略与建议,对完善自动检票机的使用功能和轨道交通设施的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熊磊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3,(S2):112-115+120
随着5G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城市轨道交通对5G无线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多场景应用的需求更加强烈,在为乘客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将为运营和维修业务提供技术支撑。5G网络在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信道覆盖是衡量5G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根据城市轨道交通5G车载设备的应用需求,重点研究了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5G车载应用的解决方案,提出一种针对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既有车型的5G车载设备安装与布置方式,依此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新型5G车载应用的改造目标。  相似文献   

6.
总结和回顾了上海轨道交通票价体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行的票价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上海轨道交通票价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依据.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乘客、企业和政府三者利益,提出上海票价体制改革的原则和策略,为上海轨道交通票价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服务系统数据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服务的需求分析基础上,提出单一线路轨道交通乘客信息服务系统的通用数据结构,为基于不同的信号系统数据建立乘客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提供一个跨信号系统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据构造方案.  相似文献   

8.
无锡轨道交通线网已经初步形成,但整体线网负荷强度偏低。为提高轨道交通规划管理水平,有必要对轨道交通客流特征进行研究。基于居民出行调查、地铁乘客出行特征调查、轨道交通 AFC 数据等多源数据,分析无锡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一体化水平等,并与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线网的平均乘距为 8.4 km,可较好地服务于核心区与外围组团间的中长距离出行;沿线开发强度、居住和岗位覆盖率偏低,影响轨道可服务人群数量;与常规公交等交通方式衔接不足,降低轨道交通快速出行竞争优势。研究建议无锡市应重点加强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耦合,提高沿线开发强度,协调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效能。  相似文献   

9.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对沿线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范围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的影响范围和受益程度问题,对2002年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房地产价格进行了实际调查,通过分析车站周边楼盘价格与楼盘距车站距离的关系,得出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部分车站对沿线房地产价格的实际影响范围.以利用出行时间表述可达性的城市轨道交通影响范围计算模型的原理为基础,从基于广义出行成本的可达性角度来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影响范围的理论计算修正模型.利用新建立的模型对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进行了实例计算,并与调查值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验证了理论计算修正模型,并得到了相关的推论.  相似文献   

10.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12·22"列车侧面冲撞事故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从事故经过、事故影响、应急处置、责任认定等四个方面对事故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域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在系统设计、采购、应急处置、人员培训和乘客信息告知等四方面的事后反思,以期为上海和国内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车站换乘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市已建成的4条轨道交通线路存在着换乘难的问题.在调查上海3号线各车站换乘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轨道交通线路间、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以及个体交通之间存在的一些换乘问题,并分类说明了这些换乘问题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铁路货运一口价策略存在的问题,结合铁路实行的承运清算模式,分析承运企业扣除应付给参与运输的其它铁路企业费用,得出运输盈余的计算方式。通过及时采集其它竞争方式运输价格信息,并对价格信息进行加工及分析,构建运输价格信息库。引入公路运价作为比照,承运企业可根据盈余情况制定运价上浮或下浮策略。通过铁路货运价格应用直接检索运输价格信息库,简化一口价策略制定过程,快速制定铁路货运一口价策略,及时响应市场变化,从而增强铁路货运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对城市空间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解析上海市近15年的城市形态演变遥感图片,描述其城市外围扩散特征为:圈层式扩散、轴线突破扩散以及郊区集镇吞噬扩散.同时发现上海市轨道交通1号线在过去的10年间引导了沿线的带状城区扩散,吸引了大量的居住空间的分布.结合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从城市扩散动力、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城市扩散模式三个层面在理论上分析交通在城市外围扩散中的导向作用.指出城市轨道交通诱导城市形态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充分发挥自身的交通客运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R3线桃浦段的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土地开发联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实现城市总体规划与轨道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土地开发联动的7条基本原则。以上海轨道交通R3线(桃浦段)建设项目为背景,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位置选择与沿线土地利用相结合的基本方法,提出了利用沿线土地开发收益解决城市轨道交通部分建设资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的发展,超深基坑已相当普遍。由于地质情况复杂,施工场地受限等工程制约因素增多,工程周边环境保护以及工程耐久性的要求提高,工程风险点的增加,都使工程的实施难度不断增大,也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超深基坑所遇到的工程技术与管理问题作了总结和回顾,介绍了上海在这些方面的经验,并探讨了上海超常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将会遇到的超深基坑工程技术和管理难题及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对人口再分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及由此引发的人口分布变化,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对人口再分布的作用机制,并研究了轨道交通的具体影响范围,影响力度,以及在城市不同区域对人口再分布作用的差异。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对人口的疏散作用主要是通过沿线土地利用改变实现的。另对城市中心区、外围区和郊区发展的影响不同,因而对城市不同区位人口的作用也存在差别。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土地利用,人口数量的变化程度证实了轨道交通对其沿线要素的影响所遵循的"廊道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上海轨道交通已投入运营的线路共5条,运营管理分属3家运营企业管理.据"十一五"规划,当上海的10条轨道交通线建成,并构成网络化运营时,合理衡量轨道交通运营者之间协同运营的能力对构建网络运营的高效运作管理体系,从而提升轨道交通网的整体效应尤为重要.从运营者战略联盟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衡量轨道交通运营者运营的协同效应的指标体系,以期能够有利于评价轨道交通运营战略联盟的协同效应;并用多级模糊评价法对上海轨道交通运营联盟的协同效应进行了评价,为提升协同效应指出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述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发展,讨论了上海城市客运交通的系统特性。对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系统化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完善和统一技术标准,实现车辆段、停车场、供电系统、运营控制中心、换乘站设备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9.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谈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从可持续发展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角度,审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和设计,探讨线网规模确定、换乘方式、站台宽度、楼扶梯数量与宽度、换乘通道宽度以及售检票闸机布置方式等值得关注的问题.指出目前在车辆制式的选择上偏于保守,提出我国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线路应首先考虑采用宽体A型车的地铁系统比较恰当;同时在车辆编组方面土建工程应留有适当的余地,以应对远期城市发展带来的客运需求.指出目前大型换乘枢纽站的站台宽度、楼扶梯的数量与宽度、换乘通道宽度等都满足不了运营需求,建议在大客流的换乘车站宜采用近距离的通道换乘设计.建议设计时控制市中心区的车站站台的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0 m;建议按照A型车的载客能力,每2节车厢至少配置一组楼扶梯,并加宽楼扶梯宽度.指出目前闸机计算通过能力大干实际通过能力,售检票机布置与客流流线不匹配.建议闸机与客流流线垂直布置,从而避免客流流线的相互干扰.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初步危害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初步危害分析法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性分析中的应用。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通用危险状态清单,设计了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5种初步危害分析表,并对上海轨道交通1、2、3号线进行了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