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子华 《水运工程》2017,(S2):18-23
杨林岩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船舶在航道内可能发生碰撞事故,引发燃油泄露,对工程河段环境带来一定风险。通过分析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点和发生事故的概率,建立溢油预测模型,计算事故风险和后果,为杨林岩工程施工和环境管理提供资料和依据,以达到降低危险、减少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障长江口南槽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期间的通航安全,降低对施工水域通航环境和船舶航行安全的不利影响,对长江口南槽航道整治工程进行通航安全风险分析.采用IWRAP模型计算船舶发生对遇碰撞、交叉碰撞、追越碰撞的概率,并对工程施工期间的通航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在航道船舶流量较大、施工船舶穿越航道频次较多时,航道(工...  相似文献   

3.
分析长江中游牯牛沙水道的河道概况、整治工程施工方案,在实船测量及数值模拟计算的基础上,讨论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期对船舶通航安全的影响,指出牯牛沙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在枯水期间施工对船舶通航造成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4.
长江航道水利整治工程具有工程量较大、施工河段长、工序繁多、船舶众多等特点,这增加了航道水利整治工程的难度,对施工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文结合长江航道现状提出水利整治工程施工风险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航海》2011,(4):26-27
近年来,海上溢油事故成为了海洋环境污染遭到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长三角地区又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随着这一地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大型船舶的往来更加频繁,再加上海底油管架设、深水航道整治以及深水港建设的全面铺开和深入推进,使得长江口水域的船舶溢油风险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6.
东流水道是长江下游著名的浅险水道,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前,该水道枯水期航道条件恶劣,航道浅情和船舶事故频发。东流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稳定了该水道河势格局,改善了该水道的航道条件。本文在介绍东流水道航道基本情况和整治工程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东流水道工程前后河势、航道变化以及整治后实船适航试验效果,对东流水道整治工程完工四年来体现出的总体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以湛江港航道疏浚工程为例,分析工程中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并对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结果 表明:在施工期,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大型机械的运作,主要污染因子是悬浮物;受岛屿和海岸线的影响,航道前段的悬浮物扩散形态与疏浚中段和末端有所区别,由于主航道与海流流向的夹角很小,悬浮物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航道周围.船舶溢油事故以操作性事故为主,占总溢油事故的80%以上,溢油影响范围主要受潮流动力和风况的影响;不同潮期、不同风况下的油膜漂移扩散情况不同,对海域影响的面积和严重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内陆江河航道发生船舶溢油事故对沿岸生态系统与周边居民健康威胁大,为研究长江航道溢油的漂移扩散规律,建立宜昌市宜都港区二维水动力模型并对其流速、水位进行验证后,耦合油粒子模型模拟溢油的运动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SSW风向、1.0 m/s风速条件下,丰水期油膜漂移扩散的速度较枯水期快,油膜面积小,对下游取水口以及水源保护区产生持续污染的影响时间短;枯水期油膜在沿岸发生聚集后对下游取水口与保护区产生持续污染影响。模型可为宜都港区的溢油事故应急响应提供理论依据,对模拟预测内陆江河航道的溢油漂移扩散现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航道整治需要对现有航道进行扩宽和浚深,疏浚施工需占用部分通航水域,从而对过往船舶造成碍航,通航环境变得复杂化。由于航道整治疏浚施工涉及航道里程较长,本文通过施工船舶在不同的航段对通航环境的影响分析,采取合理化的交通组织模式及安全保障措施,满足船舶航行安全需求,降低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0.
韦清平 《珠江水运》2012,(12):14-16
工程船舶在贵州省山区急流航道整治施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船舶的适用性、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随着各水系航道条件的极大改善,原有工程船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特别是适应乌江山区急流航道的工程船舶还有待于开发。本位就贵州省研制的针对山区急流航道施工船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海上溢油事故发生后及时掌握溢油分布并调度船舶,利用空间信息平台开发船舶溢油避险系统。系统首先采用溢油预测模型对溢油范围进行分析预测,实现事故溢油信息的空间布局分析,然后采用船舶避险模型对溢油事故影响范围进行计算,提取事故影响海域内的船舶信息,最终在空间信息平台下集成显示。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对事故海域溢油信息的空间布局分析及事故海域船舶目标的提取,并在空间信息平台下事故海域范围内溢油扩散结果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2.
长江航道大型整治工程施工河段长、工程量大且工序多,施工水域船舶通航密度大、船舶种类多,施工安全生产控制与河段通航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依托长江干线下、中、上游典型大型航道整治工程,围绕工程施工全过程风险管控及安全保障技术,采用理论分析、仿真模拟、现场试验、系统研发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长江航道大型整治工程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构建了通航安全与施工生产安全风险预测模型,研究了长江航道大型整治工程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施工安全保障与控制技术,并基于AIS和云技术开发了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施工区安全综合信息平台,为保障大型航道整治工程生产及通航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船舶溢油事故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进行船舶溢油风险评估和预测,防止船舶溢油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船舶溢油事故的发生与船舶因素、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密切相关。因此,进行船舶溢油事故风险评估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占比和概率。本文采用灰色理论技术建立船舶溢油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海域实测数据进行模型的修正,实现了海域内船舶溢油风险的评估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工程整治建筑物主体工程施工完成以来,多次出现船舶误入整治建筑物水域,导致船舶搁浅、碰搁坝体等情况。本文将通过阐述警示浮舟的构造参数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测试效果,对深水航道整治建筑物保护方式进行创新型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田栋  朱元章  伊青 《水运工程》2014,(11):127-129
AIS系统是近年来通航安全管理、船舶运行等方面广泛应用的技术。根据航道整治工程施工特点,结合视频监控经验,在航道整治工程施工船舶中进行AIS系统的应用,避免施工船舶与航行船舶碰撞,实现施工船舶全过程监控,消除船舶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使长江航道建设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HP群决策的港口水域船舶溢油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贸易及航运业的不断增长,我国沿海船舶溢油事故也随着增长,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威胁。为了更好地控制港口水域船舶溢油事故的影响因素,本文分析、总结影响船舶事故性溢油事故的因素(宏观、微观),并利用MAHP分析其权重,确定影响船舶溢油事故的关键因素,最后提出控制港口水域船舶溢油发生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易琛 《水运工程》2024,(5):215-219
莲沱航道整治炸礁工程位于两坝间莲沱河段,其主要目的是将炸礁区从平坡调整为纵向阶梯状倒坡,起到扩大急流区过水面积从而降低流速和减小比降、平顺岸线并增加岸边水深、调整河床断面形态从而改善不良水流形态的作用。然而,炸礁工程中LT7炸礁区工程量极大,单滩整治爆破工程量目前居内河航道整治工程首位。通过对深水钻爆施工下的施工布置、施工分层方法以及施工船舶设备选型的研究,确定了该区域不同分区的施工方法。航道整治实际效果表明,航道水流条件得以明显改善,证明采取的施工方法合理有效。研究成果为莲沱段航道炸礁工程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后期其他滩段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南通港某港区北水道15万t航道等级提升后发生溢油事故的具体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实例工程的水文条件特性,并借助MIKE21 Spill Analysis油粒子进行了模型建立仿真数模,分析了常风状况和六级大风状况下工程海域的溢油扩散范围。研究结果显示,在六级大风状况下溢油24h扫海面积可达到324.6km2~382.2km~2;泄漏点最远到达距离为19.4km~20.3km,影响范围较大,应在大风天情况下尽可能避免船舶作业;在加油作业时严格执行事故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陈艺 《水运工程》2023,(9):139-144
龙圩水道为枢纽坝下天然河道,针对多线船闸大密度通航环境下航道整治施工问题,进行了施工展布方案研究。通过分析河床水文、通航环境、航运状况和航道整治设计方案,采用数学和物理模型研究得出,大密度船舶通航、桥梁通航限制和施工降水是龙圩水道航道整治施工展布的难点。制定了“拓宽航道、半幅分层施工、半幅通航、通航交通管制”施工展布原则,解决了施工与通航的矛盾,确保了施工顺利推进和船舶通航安全。研究思路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石油水上运输量的增加,海上不断发生船舶溢油事故.据统计,1976~1999年,中国沿海共发生大小船舶溢油事故2353起,平均每3.5d发生在一起.其中,溢油量在的50t以上的重大溢油事故53起,总溢油量29754t,海上溢油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