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更好满足三峡枢纽河段大通航、大安全新发展的需求,增强三峡枢纽河段通航安全综合监管能力。本文立足三峡通航数据采集及应用现状,结合三峡河段航道水文条件及过闸船舶通航形势,分别从船舶流量趋势预测、水文气象趋势预测、通航安全形势预测、待闸船舶动态预测四个方面着手,深入研究其在实现三峡河段智能监管背景下的决策应用需求,为下一步三峡通航监管智能平台的开发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刘海青 《中国水运》2012,(11):40-41
三峡船闸货物通过量提前20年达到设计值,现有船闸通航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保证三峡大坝通航能力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文章利用相关理论与数据论证了新建三峡通航设施的必要性,提出再建长江三峡通航水梯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3.
分析三峡船闸通航现状和船闸拥堵造成的影响,预测三峡船闸通航需求及船闸实际最大通过能力,提出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问题的解决办法及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日益增长的船舶过坝需求和两坝通过能力不足的矛盾已成为三峡通航的主要矛盾,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化解三峡通航问题的妙药良方,强化保障补短板,不断提高三峡通航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打造三峡通航平安航程。  相似文献   

5.
建设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是交通运输部2019年推进12件更贴近民生实事之一,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以"三峡"独特的区位优势及其影响力,运用其特有的安全、绿色、便民服务,创新形成现代交通运输服务新模式,是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和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在三峡通航水域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6.
吴月君 《中国水运》2006,6(9):177-178
三峡通航文化建设就是运用一定的形式和载体实现通航管理的价值导向、凝聚力增强和规范运作的功能,挖掘提高通航管理水平,形成一种提素质、凝人心、聚合力作用的一种行为。工会组织在三峡通航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峡通航“十一五”发展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峡通航"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与实践进行回顾,并评估,最后对"十二五"规划做出展望。"十一五"是三峡通航局规划建设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五年。5年来,在交通运输部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和建设长江黄金水道的政策指引下,三峡通航局深  相似文献   

8.
随着三峡水利枢纽的建成,长江中上游水域的通航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过闸货运需求迅速增长,但近年来三峡河段大风天气的频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三峡河段过闸船舶的通航安全,如何保障船舶安全过坝是船方、社会和国家对三峡通航的安全需求。本文主要对三峡河段大风天气下船舶过闸风险进行分析,基于大风天气下船舶过闸安全风险提出船舶过闸差异化管控方案,进一步提高三峡河段船舶通航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9.
三峡通航是长江航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河段是贯通长江黄金水道中上游水域的咽喉要道,其间的三峡、葛洲坝船闸及升船机更是畅通物流的关键节点,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三峡通航管理至关重要,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三峡通航局将充分发挥综合管理优势,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持续提升三峡枢纽航运效益,全力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三峡枢纽工程建成发电通航后,改善了长江上游库区航道,极大促进了长江上游水路货运市场的发展,而三峡船闸逐渐不能满足船舶通行的要求,成为长江上游水路货运市场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三峡船闸现状的分析,三峡过闸货运量的预测分析,三峡船闸通航能力的分析,提出解决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对策和建议,供行政主管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三峡枢纽的建成,上游库区航道明显改善,过闸货运量快速增多,船闸通过能力和过闸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三峡通航成为制约长江航运进一步发展的节点。从船闸快速检修技术、船闸运行组织、升船机运行维护等方面提出技术研究方案,以进一步提高三峡、葛洲坝船闸、升船机通过能力,开创三峡通航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建设使长江上游通航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有力促进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但是,由于过坝货运量的持续增加,导致三峡船闸提前19年达到了设计通航能力,碍航效应愈加明显。文章从时间、成本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三峡枢纽的碍航特性,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从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获悉,三峡通航管理局承担组建的"内河枢纽通航技术研发基地"已被交通运输部专家评审认定。此前,内河枢纽通航科技研发首次纳入交通运输部科技发展规划。据介绍,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将立足三峡、葛洲坝枢纽通航管理,面向中国内河枢纽通航行业,建设国家第一个内河枢纽通航技术科技研发基地。研发基地将围绕提升内河通航枢纽运行维护水平,开展枢纽通航安全和通航建筑物健康  相似文献   

14.
2006年9月15日至2007年4月底,三峡船闸实施完建施工,实行单线通航;葛洲坝二号船闸于2007年3月1日至4月19日进行为期50天的计划性大修,葛洲坝只有一号船闸和三号船闸通航。在三峡船闸与葛洲坝二号船闸交织施工期间,两坝船闸通过能力均不能满足船舶过闸需求,为有效应对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现状,三峡通航管理部门组织开展  相似文献   

15.
三峡及葛洲坝船闸目前采用单向同步进出闸运行方式,该方式在正常通航条件下、大风大雾通航条件下的通航调度和船闸运行对船闸上、下游导航靠船设施布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船舶单向进出闸条件下导航靠船设施布置提出了建议方案和措施,为最大限度地提高两者之间的匹配和适应程度,提高船闸运行闸次和通过能力,以及三峡新通道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4月16日,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在三峡坝上沙湾水域正式启动运行,开创了长江航运安全绿色便民服务新模式,标志着交通运输部2019年12项民生实事之一在此落地,体现了绿色三峡通航建设的最新成果。时值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考察三峡一周年之际,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振聋发聩的讲话还萦绕耳畔,绿色三峡通航的小树已经扎下了根、冒出了芽。  相似文献   

17.
郑卫力 《水运工程》2022,(9):112-115
三峡升船机规模大、技术难度高、机电设备种类繁多,维护难度大,且运行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高,极易出现停机故障,因此,保障升船机正常通航运行是三峡升船机建成后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全面回顾分析了三峡升船机2016年9月试通航以来在通航条件、设备设施运行与维护、船舶交通组织等方面面临的挑战,系统介绍了在设备设施运行改造、实船试验和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经验,指出了三峡升船机通航运行存在的不足以及后续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近几年三峡枢纽航运通过能力现状及变化特征,以及近年来已采取的三峡枢纽挖潜措施,从三峡枢纽挖潜扩能的可行性出发,提出了船舶积压常态化下的通航建筑物挖潜扩能主要方向,以提升三峡枢纽航运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三峡船舶待闸锚地安全文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锚地是为通过三峡船闸船舶等待过闸提供锚泊的专用基地,是三峡通航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三峡通航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船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高通航效率的重要基础,是充分发挥三峡工程通航效益的重要体现。锚地的安全、和谐在三峡通航安全管理中有着重要地位。提供安全、高效、和谐、便捷的锚地服务,是建立锚地安全文化的需要,更是通航管理和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长江三峡通航管理体制过程中,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以其大胆改革,组三峡河段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通航管理机构;做好稳定工作,保障改革成果,以及他们坚持发展方向,提高三峡通航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