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燕子窝水道是长江中游航道重点碍航浅滩段之一,具备顺直分汊的平面特征,分汊口门易形成碍航浅滩,出现散乱型浅滩时碍航程度最为严重。三峡工程实施后,水道出现了不利调整。已建整治工程实施后,关键部位得到守护,但随着三峡工程的影响程度逐渐加深,燕子窝水道仍出现了不利的调整变化,航道条件仍不稳定。通过对已建工程实施前后燕子窝水道河床演变及碍航特性的分析,提出治理思路及方案,并进行结构设计,重点对新老工程衔接进行细化和优化处理,可为长江航道类似整治工程设计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针对长江中游芦家河水道浅、陡、急的航道问题,对本水道治理思路进行研究。采用三维数学模型分析芦家河水道水流特性,并针对浅滩碍航特性提出初步治理方案。结果表明,通过"疏槽维稳"可同时解决本水道"浅、陡、急"三方面的航道问题。研究成果可为枯水期水浅、流急、坡陡的卵石浅滩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长江中游湖广—罗湖洲水道近年来实测资料,分析了该河段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河床演变特点和碍航特性,结合模型研究成果,对该段河道及航道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根据该段浅滩碍航特征和航道整治目标,提出航道整治思路和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游鲤鱼山水道河床演变、碍航特性与该河段的水流特性直接相关。文章通过对长江中游鲤鱼山水道物理模型试验资料的分析,对该水道现状条件下各特征流量的水面比降、水流动力轴线的位置、断面平均流速、沿程流速分布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河道边界条件决定了本水道的水流特征,河道放宽段不同水期断面平均流速变化特征决定了放宽段浅滩"洪淤枯冲"的演变特点;受上游半壁山节点挑流、河道展宽等因素影响,左槽内水流动力轴线在不同水期摆动频繁,将导致展宽段易于淤积出浅。  相似文献   

5.
马一 《水运工程》2020,(3):104-109
为科学评价长江中游赤壁—潘家湾河段燕子窝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效果,综合分析工程实施以来河道冲淤变化、汊道分流比、航道条件及整治建筑物稳定4个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工程的实施稳定了燕子窝水道的洲滩形态和河势格局,遏制了航道不利变化趋势,左槽为主槽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航道尺度达到了设计标准.研究成果为后续进一步提高燕子窝水道航道尺度奠定了基础,也为类似分汊河段治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消息     
国家投资9.5亿整治长江中游航道交通运输部近日已批准了长江戴家洲、沙市、张南(上浅区)、太子矶(二期)、窑监等5个水道的航道整治项目,总投资达9.5亿元。长江中游一批浅滩水道将得到集中治理,著名碍航"梗阻"——窑监水道有望通过此次系统整治得以根治顽疾。  相似文献   

7.
藕池口水道是长江中游重点浅滩水道之一,河道形态较为复杂,水道内存在两个心滩、一个边滩及一个高滩,可动性强,洲滩演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分析洲滩演变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合理可行的航道整治工程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8.
雷雪婷 《水运工程》2018,(4):110-114
针对牯牛沙水道航道问题,根据近50年河道实测地形资料,分析了牯牛沙水道河床演变特点、碍航特性及浅区成因。结果表明:牯牛沙水道碍航主要是由于过渡段河道宽浅。虽然近年来该河段已实施的一期工程抑制了牯牛沙边滩的冲刷后退,但一期工程高程较低,未改变过渡段宽浅的河道格局,过渡段水流分散,洪枯水流路不一致,一期工程还不能完全有效导引水流冲刷过渡段浅埂,造成过渡段航槽时而出浅;且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汛后退水期缩短,浅滩退水冲刷强度减弱,航道条件难以保持稳定的4.5 m水深。  相似文献   

9.
根据长江中游湖广—罗湖洲水道近年来实测资料,分析了本河段河床演变特点、碍航特性和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平面比尺1∶420、垂直比尺1∶120的变态实体河工模型,对该段河道及航道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根据该段浅滩碍航特征和航道整治目标,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航道整治方案,最后提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游牯牛沙水道航道整治一期工程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牯牛沙水道为长江中游近期出现的重点碍航浅水道,整治好该水道对长江中游航道的畅通具有重要意义。交通运输部于2010年2月批复同意实施该水道航道整治一期工程。简介牯牛沙水道演变特点、主要影响因素、碍航特性与整治方案,详细分析牯牛沙水道整治前后过渡段变化情况、牯牛沙边滩淤积情况以及航道改善情况,重点分析一期工程整治效果,预测演变趋势,提出后续工程建议。一期工程实施后,工程效果良好,总体河势更趋稳定,牯牛沙边滩淤高展宽,利于枯水期水流集中,过渡段浅埂得到较为有效冲刷,淤积减少,碍航程度减轻,浅区航道条件改善,为后续工程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分析认为:一期工程效果将会随着建筑物功能的继续发挥进一步显现,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游罗湖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设计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湖洲水道是目前长江中游实施了航道整治工程的几个碍航浅水道之一,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是顺利开展长江中游航道系统整治的基础。在介绍罗湖洲水道整治工程具体布置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建成后几个水文年实际的工程效果分析,总结了该工程在工程设计或施工中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针对长江中游燕子窝水道航道整治建筑物YR1护滩带局部出现变形、破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采用块石对YR1护滩带进行加固的维修方案。维修实施后可达到抑制冲刷、稳定关键部位、防止护滩建筑物持续冲刷的目的,可为长江中下游类似护滩建筑物维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从长江航道局2013年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将投资40多亿元对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进行系统整治,以进一步释放长江黄金水道航运潜力。荆江位于长江中游,上起宜昌枝城,下迄湖南城陵矶,由33个水道组成,全长347.2 km,共有沙市太平口、马家咀、周天、碾子湾、窑监等重点碍航浅滩17处,历来是长江航运的瓶颈河段。据介绍,荆江河段属平原砂质河床,河道九曲回肠,洲滩演变剧烈,实施航道整治是一项世界  相似文献   

14.
蕲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是长江干线武汉—安庆6m水深航道项目的先期工程。近年来,蕲春水道的河床演变特点导致弯道进口处容易出浅,且随着李家洲边滩头部串沟和右槽迅速发展,航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为遏制该水道的不利发展,2017年开始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完工后,根据工程前后的实测资料,多角度分析了河道和航道条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整治工程实施后,守护了李家洲边滩,改善浅区水流动力,稳定了关键部位的高滩岸线,初步遏制了航道条件的不利变化趋势,达到建设目标,工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安庆河道位于长江下游,长度50km。安庆港位于安庆河道北岸。从1880年至1984年,长达23.2km的安庆港岸线很稳定,岸线平均水深大于9.6m,安庆水道平均水深大于13.9m,成为长江中下游天然深水港。1984年以来,安庆港被泥沙沉积,安庆水道因江心洲浅滩的沉积趋向恶化,在枯水期安庆港西区和江心洲浅滩的水深分别小于4m和3.6m,影响航运。本文根据地理调查,近120年航行图的比较,对航道水深的测量,对官洲河岸整治、封堵汉道、采砂作了评述,着重研究了1984年以来安庆河道主流线变化和安庆港与江心洲浅滩的沉积。这些研究成果对安庆港及其航道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港口与航道建设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牯牛沙水道航道碍航主要是由于过渡段河道宽浅,近年来该河段已实施的一期、二期工程促进了牯牛沙边滩的稳定,但由于牯牛沙边滩高程相较优良时期偏低,过渡段浅区形态宽浅,河床冲淤变化较大,对于6m航道水深,过渡段航槽束水能力不足,且受到三峡工程蓄水后汛后退水加快的影响,浅滩航道尺度难以达到6.0m×200m。  相似文献   

17.
分析长江中游牯牛沙水道的河道概况、整治工程施工方案,在实船测量及数值模拟计算的基础上,讨论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期对船舶通航安全的影响,指出牯牛沙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在枯水期间施工对船舶通航造成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家洲水道为长江中下游重点碍航浅滩水道之一。枯水期主航道在南、北两汊交替变换,当南港水深不足航行基面下4.0m时,航道改走北港。张南上浅区工程实施以后,官洲洲头低滩淤积、汛后水流归槽、浅滩冲刷明显,航道条件明显改善,满足4.5m×200m×1050m的设计标准。本文拟通过建立长江下游张家洲水道二期工程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该水道总体治理方案的效果情况进行预测,并提出实施二期工程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16年汛期,长江中下游遭遇了98年以来最大洪峰,受汛期高洪水位影响,长江中游太平口水道淤积严重,给航道维护工作造成巨大的困难。太平口水道航道条件复杂多变,是制约中游航道维护尺度的卡口水道。本文通过分析太平口水道历年航道演变特点,对该水道演变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给出2016-2017届枯水期航道维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旺喜 《水运工程》2015,(10):148-153
戴家洲河段为长江中游著名的浅险水道之一,航道走右汊,经过前期不断治理,航道条件逐步改善,但航道尺度仍难达到规划标准。针对戴家洲河段的河床演变特点及碍航特性,建立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在计算分析河床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对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方案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推荐方案。数值模拟成果表明,整治方案的实施将有效增加直水道上浅区的流速,有利于汛后冲槽,从而改善该浅区的航道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