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港口岸线资源紧张,为充分利用水域自然条件,港域航道存在码头回旋水域占用航道现象,船舶靠离泊作业对航道内船舶的通航产生影响,航道通过能力存在折减。通过离散系统仿真理论的应用,模拟码头船舶靠离泊和航道通航过程,以吴淞国际邮轮码头为例,量化分析靠离泊作业对通过能力的影响,为码头岸线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泉州港经济的迅速发展,进出泉州港的船舶呈现出大型化趋势,船舶通航密度逐渐增加,船舶在进出航道和靠离泊等操纵过程中受风、流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鸿山热电厂煤码头前沿水域流态复杂,大型船舶的进出港及靠离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介绍该水域的水文及气象特点,航道环境和通航现状,以10万吨级船舶重载进港靠泊及离泊鸿山热电厂煤码头为实例,对如何在风流等因素影响下确保船舶安全进出港、靠离泊的安全操纵方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了保障船舶安全通航的思考与建议,对今后鸿山热申.厂煤码头大犁船舶的诵航寄今操纵根供了一审自勺参考价信。  相似文献   

3.
刘东  晏林 《中国水运》2012,(9):32-33
从通航安全和船舶操纵的角度出发,基于船舶进出港及靠离泊仿真模拟试验,对LNG码头及配套的航道、防波堤布置提出一些优化建议和方案,供工程设计和海事监管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船舶在混合水域内船舶靠离泊作业对其航道通航效率的影响,以交通波理论为基础,结合船舶交通流特 性,建立了混合水域船舶交通流波动模型,进而解释船舶靠离泊作业时船舶交通流的集聚和消散过程,根据船舶交通量、 航速、船舶流密度和靠离泊作业时间,建立混合水域干扰影响范围与时间计算模型。以福姜沙南水道为例进行模型验证, 进行安全条件下的混合水域船舶通航效率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拟建湖北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二期工程为例,针对实行“各自靠左”分道航行规则、码头布置在桥梁上游左岸侧最不利情况下,进行了码头船舶靠离泊水域研究。结合船舶靠离泊航路设置及船舶操纵模拟试验相关成果分析得出,码头与桥梁的间距除不得小于码头设计船型长度的4倍外,码头最下端与桥区水域最小距离应不小于1倍代表船型长度,拟建工程船舶上行靠泊作业才能满足在桥区水域外横驶过江靠泊的要求。船舶离泊下行需进行两次横驶掉头才能满足规范要求,但从通航安全而言,原地掉头下行对船舶通航安全风险更小,建议《内河通航标准》下一步修订时对桥区河段进行修改,与桥区水域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6.
刘运化  王峰 《水运工程》2011,(3):107-110
为了进一步优化游埠航电枢纽上下游通航水流条件,建立了适合该区域的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衢江游埠航电枢纽上下游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计算分析。上游桥区选择合适的通航孔和航道,尽量提高通航净宽;对下游连续弯道,优化了航道的布置,改善了通航水流条件,以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7.
船舶靠离泊操纵的安全性及其通航环境影响论证是港口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本文以某海外大型港口扩建工程项目为例,利用Shipma软件模拟船舶靠离泊和通航过程,针对平面方案量化船舶靠离泊安全条件,评估相关水域通航环境,利用该软件可以为类似项目的科学决策以及码头建成后的有效使用提供充分的依据和可靠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老木孔航电枢纽是岷江干流下游乐山—宜宾162 km河段近期开发4个航电梯级中的第1级,其施工期的通航条件将直接关系到岷江乐山—宜宾段大件船舶运输。为保障施工期岷江航道畅通,施工一期采用左岸扩挖明渠临时航道通航。采用水工物理模型试验与船模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施工一期第1个枯水期三江村左汊通航期枢纽坝区通航方案及通航水流条件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左岸扩挖明渠疏浚、明渠进口段布置、明渠下游出口及连接段布置推荐方案,以及相应的通航水流条件特征参数。结果表明:老木孔枢纽施工期坝区推荐布置方案通航水流条件良好,获得的最小和最大通航流量满足施工期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在对与LNG船舶靠离泊密切相关的风况和拖船配置等因素进行理论计算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码头及附近水域的气象、潮流潮汐等特征和模拟器操纵等,对新奥LNG码头的靠离泊作业条件进行探讨,以提出确保LNG码头和船舶、水域通航安全的保障措施为确保新奥LNG码头、LNG船舶和水域通航的安全,在对与LNG船舶靠离泊密切相关的风况和拖船配置等因素进行理论计算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码头及附近水域的气象、潮  相似文献   

10.
碍航特性分析对于枢纽上游水位变动区的急弯航道设计尤为关键.针对浯溪枢纽上游马头岭急弯复杂的水流条件,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与船模相结合的技术手段,进行不同水位组合下弯道河流碍航特性研究,在分析航道水深、航道流速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枢纽上游水位变动区的通航设计水位受枢纽运行调度方案的影响较大,急弯航道航线调...  相似文献   

11.
正0引言VLCC由于自身吃水深和航道水深限制,重载进港时通常需要乘潮通过航槽。随着VLCC进港艘次和载货量的增加,航道通航资源日益紧张。受潮汐、航道、天气及夜间油船不能靠离泊作业等影响,船舶在港频繁发生滞期,造成船舶和码头的有效利用率低,VLCC进港安全与效率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往采用通航保障率计算航道通航条件,但无法具  相似文献   

12.
针对鄱阳湖水利枢纽通航水流条件是否满足通航安全要求展开研究,建立鄱阳湖入江水道星子—湖山段物理模型,对鄱阳湖水利枢纽一期围堰阶段现状航道、二期围堰及运营期设计航道各典型工况下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试验研究。首先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验证航道内是否产生不良流态;其次针对航道内出现的不良流态提出相应优化措施并进行方案比选;最后对优化后航道内通航水流条件进行试验验证以确保船舶安全通航。模型试验主要结论:二期围堰及运营期设计航道在大流量工况下存在上游口门区横向流速超标及下游锚地段生成大尺度回流等问题。通过实施调整上游隔流堤形式,航道右侧浅滩开挖,下游锚地段下移等措施后,设计航道各工况下水流条件均满足通航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枢纽上游渠化河段取水口对通航水流条件影响问题,文章以某临湘江取水口工程所在河道为例开展研究。基于浅水方程建立了湘江浯溪枢纽上游河段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不同取水工况对工程河段水位、流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取水过程仅对取水头部局部范围内水流条件有影响,且对航道水面比降、纵向流速及横向流速影响均较小,总体上对库区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影响甚微,穿越航道取水方式可行。研究可为类似穿越航道的取水口河段通航影响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沙陀枢纽变动回水区通航水流条件受上游思林枢纽日调节与下游沙陀枢纽水库调度的双重影响,利用两坝间的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了变动回水区段的整治方案,对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变动回水区内滩险能达到Ⅳ航道等级标准,为航道整治方案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浪  李成才 《水运工程》2020,(5):122-127
针对复杂水域条件下大型散货码头的水域平面布置,基于卡西姆燃煤应急电站码头工程项目,根据对周边已建工程、红树林以及水动力等主要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提出初步平面方案,并通过船舶操纵模拟试验对平面布置及相关尺度进行优化,合理确定本工程平面布置方案。结果表明,本工程的建设对周边影响较小,水域尺度能够满足船舶通航及靠离泊要求,水域平面布置合理。  相似文献   

16.
为确保大型LNG船舶进出珠海港和靠离泊安全,完善珠海港LNG船舶航行环境及其操纵情况,在充分分析该水域自然环境和航道情况的基础之上,结合LNG船舶操纵模拟实验,论证该地航行环境是否满足通航安全的需要。提出大型LNG船舶在进出港和靠离泊操纵中的航行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对保证船舶安全靠离码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澧水青山枢纽在上游口门区受到弯曲水流、分汊河道地形、口门区水流断面的突扩和缩小及流量等水流问题,采用定床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上游口门区水流条件的改善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改善水流条件的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在上游口门区原设计方案及改善方案1条件下不能满足通航水流条件;根据方案2的布置,在上游口门区无错口地布置3个导流墩,且对右汊河道进行疏浚至43.0 m时,能够较好地改善上游口门区的水流条件,且船闸口门区在设计通航水位下的水流条件均能满足船舶安全通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态物理模型水流试验研究方法,对两坝址枢纽总体布置4个设计方案的泄流能力、通航水流条件等控制要素进行分析。根据试验研究成果,对两坝址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试验研究,分别提出两坝址枢纽总体布置推荐方案。文章从枢纽泄流能力、通航建筑物水流条件、主要水工建筑物相对位置、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航道线型对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电站出力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推荐坝址方案。  相似文献   

19.
针对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施工明渠临时通航问题,基于数学模型及实船试验,研究施工明渠局部疏浚淤积后船舶临时通航的水流条件及船舶试航情况。数学模型模拟了施工明渠局部清淤形成的临时航道的水深及流速,均满足船舶安全航行要求。不同吨级船舶装载及空载条件下,试验的实船可安全上下行通过龙溪口施工明渠临时航道,为枢纽建设过程临时航道通航范围及尺度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为民 《世界海运》2011,34(12):11-13
根据天津港中化石化码头和东沽渔港航道相互位置关系和中化石化船舶靠泊类型,结合船舶靠离泊操纵模拟试验,分析商船和渔船在通航时相互影响的问题,从渔船绕航、设置临时停泊点、加强管理三个方面提出缓解中化石化码头船舶与东沽渔船相互影响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