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广东省北江航道濛里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地处炭质灰岩、炭质页岩与泥沙岩、灰岩互层或混合区,存在软质岩的不良岩土特性和强岩溶发育带。针对该工程深大基坑开挖的稳定性、超60 m人工高边坡的稳定性、强岩溶区的处置等突出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地连墙槽段加固与施工工艺,采用下部地连墙、上部挡土墙的新型地连墙围堰结构,减少了施工平台回填、开挖量及地连墙内力,为优化基坑施工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为船闸工程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九江某码头工程所处灰岩区,存在基岩面起伏及变化、隐伏岩溶发育的岩土工程问题,采用瞬变电磁法勘察技术,得到更真实可靠的岩土层分布情况及岩溶发育特征等成果,为该码头工程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3.
岩溶是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岩溶地基是特殊复杂类型的地基,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要有针对性,应抓住重点,特别是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地质灾害方面必须详细查明。既要保证拟建工程的安全,又要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本文针对岩溶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点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BIM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应用,工程界对岩土勘察的信息化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比较突出的是可视化表达和勘察信息的传递。基于此,采用国际领先的图形开发组件HOOPS,结合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开发了基于CS架构的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计算机辅助系统。该系统针对水运工程岩土勘察的特点和作业流程,提供勘察数据整合及处理、三维地质建模、勘察成果统计分析、数据检查和校审等功能,以及与常用软件的数据接口,能提高勘察资料整理的效率,提升勘察成果的质量,为下游专业提供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计算机辅助系统将原来的二维图表辅助模式转变为在三维场景下的辅助模式,并产生勘察三维成果,为水运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应用BIM技术进行三维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伟军 《中国水运》2009,(1):191-192
本文结合国家现行规范,从野外勘探、室内土工试验及岩土工程分析等方面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就岩土勘察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行业标准JTS 133—2013《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为基础,与BS EN 1997-2:2007《欧洲规范7—岩土工程设计第2部分:场地勘察和试验》和美国ASTM岩土类主要标准进行对比研究。首次较系统地将中国水运岩土勘察规范与欧美系列岩土勘察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既对三类标准体系进行对比,也对岩土分类与定名、勘察布置、勘探与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勘察报告编制等勘察核心内容和主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该研究成果可供业内同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珊瑚礁岩土的工程分类欠缺、钻探技术效果不佳、原位及物探测试手段不足以及物理力学性质评价指标及其体系需要重建等系列问题,进行珊瑚礁岩土的勘察技术研究。基于勘察实例,证明常规的技术方法多不适用于勘察珊瑚礁岩土。需集中对珊瑚礁岩土工程地质特性(如地质环境特性、动力工程环境、岩土组成及其描述、基本物理特征、力学特性、颗粒破碎特性、岩土工程评价等方面)和勘察技术(如钻探取样、物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进行研究,并不断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8.
地下岩溶发育改变了岩体的结构和强度,对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构成了潜在威胁。文中以某岩溶工程场地为研究对象,在应用物探、钻探等联合勘察手段查明场地内溶洞分布范围、发育规模和形态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半定量和定量的方法进行溶洞不稳定综合评价,并以此作为判据最终划分场地岩溶地基不稳定区。这为工程建设前开展有针对性的地基处理,合理布局建筑方案及保障工程场地的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建筑结构设计,地基处理等的重要依据。随着施工图审查制度的日益完善,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审查进一步严格。本文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的角度,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外标准有关岩土勘察布置要求的差异化问题,进行了中标(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2013《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欧标(Eurocode 7《岩土工程设计规范》)和美标(《ASTM岩土勘察类标准》)有关岩土勘察布置要求的对比分析研究。研究发现,中外勘察标准在阶段划分、内容、方法、勘探点间距与深度、试验数量、勘察过程中的优化、施工阶段控制与监测等各个环节均存在明显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外勘察标准应用要点。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行业同仁对海外勘察标准的了解和使用,也利于中国勘察标准的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北江干流2011年和2020年实测河道地形资料,从河床平均高程、深泓高程、水面宽度、河相系数和河床容积变化等方面着手,定量分析北江干流近十年河道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韶关—濛里枢纽河段淤积,濛里枢纽—思贤滘河段冲刷.2)韶关—濛里枢纽两条河段的平均河相系数均在增加,濛里枢纽—思贤滘4条河段的平均河相系数均在减小....  相似文献   

12.
随着货运量的增大,目前我国正大规模改扩建多线船闸,受枢纽已建建筑物和地形条件限制等多因素影响,新建多线船闸多与已建船闸并排布置,共用引航道。双线船闸共用引航道时,一线船闸充泄水将会影响到另一线船闸引航道水流条件,危及另一线过闸船舶安全及船闸结构安全。结合北江飞来峡船闸水力学模型试验成果,探讨同尺度船闸共用引航道的布置及其对通航水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船闸在错开运行时,通过增大中间辅导墙的扩散角可使水流快速扩散,减小非泄水船闸引航道回流范围和回流强度,可通过优化主辅导墙及下游消能工形式,改善双线船闸引航道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盛波  邓凌谨 《水运工程》2019,(3):141-145
针对株洲航电枢纽二线船闸主体基坑渗漏问题,基于在基坑开挖现场对基槽的观察与检验工作,进行基坑渗漏原因分析。按含水介质和分布特征,划分基坑渗流类型。通过对渗流量和渗透变形的观测,分析各渗流类型的渗流特征和工程影响。根据渗流对基坑工程的影响程度,借鉴一线船闸基坑的设计、施工经验,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满足结构体对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为内河船闸工程地质勘察提供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船闸由上下引航道、上下闸首、闸室及输水系统等多部分组成。鉴于船闸结构组成及其运行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较为复杂,船闸水工建筑物的施工安全与运行稳定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龙溪口船闸施工期监测数据的整理归纳,结合现场实际,采用定性常规分析和定量数值计算,分析各监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施工期间船闸基底渗透压力受围堰外江水、岸坡地下水及基坑内施工用水影响;2)船闸墙后回填土压力受填土深度及其内部含水量影响;3)混凝土内应力应变主要与温度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葛洲坝船闸水工建筑物的质量直接影响水利枢纽的使用寿命。葛洲坝船闸运行38年以来,严格执行国家、部颁法律法规及标准对其水工建筑物进行运行维护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维护管理体系,加强日常巡查、仪器监测、日常维护和监测数据管理,采取船闸监测设施自动化改造、结构缝渗漏处理等工程处理措施,创新船闸检修施工方法、工艺和技术,构建船闸快速检修体系,组建专业船闸检修队伍,不断提升运行维护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从而确保葛洲坝船闸水工建筑物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曹磊 《水运工程》2019,(3):130-132
明挖深基坑是目前满足船闸主体施工条件比较经济简便的一种施工方法,而开挖成型后的基坑边坡失稳是施工过程中应当重视的一项安全隐患,采用准确、及时、可靠的边坡稳定监测实施技术是保障安全施工环境的前提条件。结合大源渡船闸深基坑开挖工程规模及形状特征,总结深基坑开挖边坡变形监测实施技术要求及方法,将数据成果绘制成变形曲线,客观形象反映出边坡变形规律及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
船闸灌泄水引航道内波幅与比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船闸灌泄水非恒定流在引航道内长波运动的水力特性,分析了船舶(队)在引航道中航行、停泊及船闸运转的影响。从而得出,引航道允许比降应按控制船型确定,引航道断面设计应顾及闸室宽度的流量变化。  相似文献   

18.
蔡创  陈里  蔡汝哲  郑涛 《港工技术》2009,46(1):12-14
鉴于富金坝电航工程发电厂和通航船闸及上下游引航道利用露水垭垭口布置,通航条件较为复杂,因此在初步设计阶段.通过船模试验进一步论证枢纽船闸的通航条件,检验船舶进出船闸的可靠性。根据船模试验最高安全限值的要求,结合有关水流条件和船模通航试验研究,对试验成果进行分析,提出最佳航线、驾驶方式和航行难点,并最终给出推荐方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水利枢纽船闸改扩建是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的控制性工程,以右江金鸡滩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原型观测实践为例,对船闸改扩建原型观测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比降观测、表面流速流向测量、断面流量和流速流向观测、泥沙测验和底质取样等5个观测方法。通过现场实践生产,在枢纽上下游多维度同步观测和采样,并对观测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为枢纽船闸改扩建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等建设技术方案提供水文基础资料,为模型试验、航道整治工程提供准确的工程实施数据,值得类似项目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船闸工程金属结构检测一般采用超声波探伤仪,受其技术原理制约,该方法在具体应用过程存在一定的盲区。本文首先对金属结构探伤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市场上较为成熟的其他金属结构探伤装备进行梳理,并从经济型、操作性、检测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为船闸工程的金属结构探伤装备配置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