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炫辉 《水运工程》2001,(11):17-19
介绍低桩承台后板桩结构的设计,并对ROBOT V6和DT41两种软件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因工程受邻近建筑物的限制,为避免产生震动,打入预制桩的方案不可行,而全面大开挖的方案需要打设钢板桩支护,经济性较差,施工周期长。因工程泥面较高且具备干地施工条件,因此采用低桩承台结构是合适的。结构上部为现浇混凝土挡墙,结构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式地下连续墙,灌注桩间采用高压旋喷桩处理,既提高桩抗水平能力,又起到防渗、加固土体以及减轻结构后方土压力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该结构设计和施工要点,为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前板桩后低桩承台结构的应用特点,分析了在实际设计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前板桩后低桩承台结构复杂,原有规范不完全适用。结合实际工程,考虑钢板桩变位不能完全复位、低桩承台卸荷等因素,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码头结构主要构件的内力,从桩基与承台连接方式等方面分析这些因素对结构的影响,从而为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某船闸引航道拟采用板桩结构,为选取合适的板桩结构形式,利用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对锚碇墙拉锚板桩结构、锚碇叉桩拉锚板桩结构、叉桩式高桩承台结构、直桩式高桩承台结构这4种不同板桩结构形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各种板桩结构形式的结构位移变形、结构内力及桩侧土压力分布情况。计算成果显示:锚碇墙拉锚板桩结构和直桩高桩承台结构水平位移较大,达60~70 mm;叉桩高桩承台结构和锚碇叉桩拉锚结构在水平位移较小,约20 mm;叉桩高桩承台结构还具有卸荷作用,板桩所受主动土压力较小,板桩弯矩值最小。本项目宜采用叉桩高桩承台结构。  相似文献   

5.
金泰赛 《珠江水运》2022,(12):43-46
以阳江某码头工程护岸为实例,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分析,提出直立式护岸采用密排桩承台结构可大大减少开挖量,具有施工速度快、工程费用省等特点。密排桩墙及承台桩均采用PHC桩,上部现浇钢筋混凝土承台。通过调整承台宽度和降低高程达到卸荷目的,承台桩基采用多排布置以减少护岸结构水平位移。作用于密排桩墙和承台桩上土压力按刚度比分配,基于弹性理论,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计算结果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要点,提出了现场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陈全  陈钊 《中国水运》2006,6(10):79-80
结合广东省九江大桥(G325线)至江门市区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深层水泥搅拌桩墙的施工实例,介绍了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质量检测等,通过工程实例说明水泥搅拌桩墙在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对西江大堤起到了良好的支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适宜的岩土条件下,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结合帷幕灌浆止水在施工速度、节能降耗、文明施工等方面优势显著。本文通过实际施工的情况,验证了三轴水泥搅拌桩在围堰止水施工的可行性,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防渗墙设计施工提供了有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针对周边已建有其他建筑物的船坞工程项目,对在船坞施工过程中能有效保护临近建筑物的坞墙结构形式进行研究。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岩土有限元软件PLAXIS对斜桩承台式坞墙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考虑承台尺寸、桩基斜率等多个影响因素,研究坞墙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性,验证了所用新型坞墙结构对临近建筑物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曹勤方  徐敏 《港工技术》2020,(2):116-120
本研究基于现场试验探讨了低应变反射波法和地质雷达测试两种无损检测方法评价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效果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低应变反射波法既可通过时域曲线识别桩体缺陷,又能根据波速判断桩体强度,但在测试过程中,需有针对性的优化测试方法,且其对超过6 m长桩桩底反射不明显,对初始含水率较大地层容易产生误判反射波。地质雷达探测只能简要识别桩基位置,但对桩基缺陷及完整性无法识别,不适用于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11.
12.
韩冰 《港工技术》2022,(5):46-49
韩庄锚泊区墩台基础设计为灌注桩,由于全线分布的含姜石粉质粘土埋深浅,导致施工钢平台入土深处不足。施工平台采用“板凳桩”结构型式,通过Midas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其在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平台受力性能,结果表明平台的各类构件受力均在容许范围内,平台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均满足钻孔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刘杰  翁扬  章少兰 《水运工程》2021,(10):216-221
系统论述拉美地区高桩结构中常用的双向π形面板的结构特点和适用性,对其施工期和使用期的结构受力开展有限元分析,总结结构变形、受力分布特性和不同尺度参数对内力的影响规律,并对局部薄弱点提出加强措施。结果表明,与常规面板结构相比,双向π形面板使上部结构更轻便、整体性更好,在力学性能上也有进一步提升。研究成果验证了双向π形面板的技术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