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鳗鱼沙心滩头部守护工程采用护滩结构,在受径流和潮汐双重影响条件下的应用尚属首次。为保证鳗鱼沙心滩守护工程的质量和整治效果,并保持整治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在分析长江下游口岸直水道鳗鱼沙心滩段水流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局部水槽模型成果,对鳗鱼沙心滩头部守护工程护滩带结构进行了细部处理,在保证工程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减少了水毁损失,降低了工程维护成本,节约了工程量,也为相关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心滩是位于河心的浅滩,一般位于放宽河道内,会随水位涨落及水沙条件变化而十分不稳定,往往给航道条件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为了改善航道条件,需要通过航道整治工程来稳定心滩,如软体排护滩工程、鱼骨坝护滩工程等。运用基于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不同类型的心滩守护工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心滩周边的水流特性,较好地揭示了心滩守护工程对航道水流的影响特点,这对长江中下游航道涉及心滩的浅滩河段航道治理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心滩河段水沙运动规律较为复杂,碍航问题也较为突出。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可采用护心滩建筑物对心滩进行守护,以达到恢复和改善航道条件的目的。以长江中游典型碍航心滩河段——沙市三八滩河段为原型,进行了心滩采用软体排护滩带守护的概化模型试验,结合理论分析,详细论述了软体排护滩前后心滩和河床的冲刷变化规律以及软体排护滩带对汊道分流分沙比的影响。给出了水流挟沙力和动床阻力在心滩河段汊道及滩上的沿程变化规律。对心滩守护前后的水流挟沙力和动床阻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软体排护滩的整体效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为维持长江口岸直水道下段目前较为有利的滩槽格局,将在鳗鱼沙心滩头部建造护滩守护工程,需要研究守护工程周边的最大冲刷深度,以确定边缘压石宽度与重点防护部位。采用1∶100与1∶200的系列水槽试验研究护滩工程周围的局部冲刷深度,试验结果表明:局部可能最大冲深6.0 m左右,结果可应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运》2021,(1):80-80
近日,长江干线武汉—安庆段6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Ⅴ标段玉带洲右缘高滩守护工程通过交工验收。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航道局、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代表和特邀专家参加了验收会。此次交工的玉带洲右缘高滩守护工程于2019年10月19日开工建设,项目内容主要是对玉带洲右缘4360m高滩岸线进行守护,守护工程与上游已建高滩守护工程衔接,是武安段工程中守护岸线最长的单位工程。  相似文献   

6.
平原河流河漫滩护坡工程顶部与滩面衔接处常受到水流淘刷而导致护坡破坏。以长江中游丙寅洲守护工程为依托,参考边滩的护滩带结构,对丙寅洲滩面上流速较大的上游段护坡顶部与滩面的衔接区采取护滩带间距守护措施。通过概化定床与动床水槽试验,研究不同护滩带间距、高度对滩面水流结构与滩面稳定性的影响,优化守护工程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滩面流速相对较小的区域,采取护滩带间距守护措施的工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特点及内涵,研究了守护型工程和调整型工程的整治参数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荆江河段实际情况,守护型工程整治水位、整治线宽度确定采用浅滩河段边心滩高程控制法、浅滩优良时期河宽法,能够体现守护型工程的本质内涵;调整型工程整治水位确定采用整治流量推求整治水位方法、整治线宽度计算考...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岸直水道下段鳗鱼沙心滩头部护滩守护工程长达2.2 km,宽为0.58 km,采用缩小的完整护滩与两侧局部护滩进行试验,得到不同水流条件下护滩工程的冲刷坑深度与位置。研究了护滩工程边沿有无压载与排体抛石压载不同间距的影响,提出了边缘压石加宽与重点防护部位,为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并为相关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道港口》2015,(6):542-549
依据河道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对长江下游口岸直水道的河床演变、碍航特性和成因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初步提出了本河段航道治理的基本思路。分析表明:口岸直水道河势总体稳定;落成洲左汊主流右摆,洲头及其左缘持续冲刷,枯水河床展宽,浅区过渡段冲刷不力,航道条件向不利方向转化;鳗鱼沙心滩在不同水文年冲淤频繁,但受上游来沙减少的影响,总体上滩体冲刷萎缩,导致右汊航道条件变差,泰州大桥的兴建又使鳗鱼沙河段航道条件更趋复杂。航道治理的基本思路应在稳定落成洲头部和鳗鱼沙心滩的守护工程的基础上,以丁、潜坝配合守护工程适当增加浅区的冲刷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洲滩守护工程的护滩效果及工程实施后局部冲刷坑形态,以长江下游较为典型的洲滩守护工程为例,采用大比尺局部动床概化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鱼骨型间隔式护滩带工程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工程及试验具体情况,详细分析了该试验方法的可行性,并给出了鱼骨型护滩带方案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该试验方法不但能够较方便地比选不同平面布置的工程方案之间的护滩效果,同时可得到局部冲刷坑的形态参数,对工程设计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维持长江口岸直水道下段目前较为有利的滩槽格局和较好的航道条件,在口岸直水道的鳗鱼沙心滩头部进行护滩守护工程,需要研究守护工程周边的最大冲刷深度,以确定边缘压石宽度与重点防护部位,给设计提供技术依据。在分析口岸直水道水流运动特性与泥沙组成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概化水槽的模型设计,提出了采用"流带法"确定水槽边界,确定了最强水流动力、每年可能出现的最大流量、经常出现的流量等试验水力条件。对砂肋软体排、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D型系混凝土块排,以及抛石压载等护滩建筑物的模拟进行了设计,为护滩带周边局部冲刷变形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前长江中游丙寅洲河段较长岸线都已经形成崩退的陡坎并在继续崩退之中。为了防止低滩前缘崩岸与滩面冲刷,基于丙寅洲河漫滩特点以及目前护岸结构形式的特点,提出护坎的概念并分析其守护特点,提出需要注意的守护位置及相应的守护措施。通过对不同拟定方案的稳定性分析计算,提出丙寅洲河漫滩守护的推荐方案,可为类似河漫滩守护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实践中,透水框架群的促淤护滩效果得到了很好的证实。已有研究成果均集中在透水框架群及其周围水流特性和床面冲淤特征方面,而透水框架群护滩效果的衡量指标尚未见文献报导;此外,透水框架群不同平面布置形式对河床冲淤特征的影响远不清楚。通过概化水槽模型试验,研究了冲刷条件下透水框架群守护心滩的河床冲淤特性,提出了透水框架群护滩效果的衡量指标,并对比分析了透水框架群多种平面布置形式的冲淤特性和促淤保沙效果,提出了冲刷条件下,透水框架群护心滩的平面布置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实践中,透水框架群的促淤护滩效果得到了很好的证实。已有研究成果均集中在透水框架群及其周围水流特性和床面冲淤特征方面,而透水框架群护滩效果的衡量指标尚未见文献报导;此外,透水框架群不同平面布置形式对河床冲淤特征的影响远不清楚。通过概化水槽模型试验,研究了冲刷条件下透水框架群守护心滩的河床冲淤特性,提出了透水框架群护滩效果的衡量指标,并对比分析了透水框架群多种平面布置形式的冲淤特性和促淤保沙效果,提出了冲刷条件下,透水框架群护心滩的平面布置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5.
张俊  程铁军 《水运工程》2012,(10):120-122
在分析航道整治工程滩头护滩带守护结构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长江中游嘉鱼至燕子窝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的需要,提出了新型的滩头守护结构形式——防冲墙,并进行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5月29日,长江"645"工程建设再传喜讯,长江中游新洲一九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以下简称"新九二期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提前4个月投入试运行。新九二期工程是"645"工程的重要建设项目,是长江干线航道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工程河段上起葫芦山、下迄九江港客运码头,全长约35k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徐家湾边滩守护工程、鳊鱼滩洲头守护工程、新洲右缘护岸工程、蔡家渡护岸工程、新洲浅区疏浚工程、航标工程6个单位工程和鳊鱼滩生态固滩工程。批复建设工期为36个月,工程总投资4.8亿元。  相似文献   

17.
熊国威 《中国水运》2014,(2):208-209
近年来,洲滩守护作为维护有利航道条件的工程措施,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顺应河床演变规律,一般要求在一届枯水期内一气呵成,本文结合长江中游天兴洲河段护滩工程经验,对因组织管理不力导致无法按期完成施工的影响进行分析,对护滩中的组织与管理重点进行总结,为长江中游类似护滩工程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航道整治工程中采用了一种外形类似"Y"的整治建筑物,取得了较好的护滩效果。选取长江下游典型潮汐分汊河段——白茆沙河段进行地形概化,采用潮流数学模型研究Y形建筑物的护滩效果。结果表明,护滩堤一般就近布置在需守护的滩体前沿等深线附近,护滩堤长度需覆盖滩体迎流面最宽处,护滩堤高程可取潮汐分汊河段特征水位;头部潜堤一般沿滩脊线布置,长度延伸至需守护的低滩,可根据多年历史地形资料选择在滩体稳定的等深线附近,高程则以可满足整治建筑物结构安全即可。  相似文献   

19.
以长江大马洲水道为原型,将植草格作为新型守护结构形式引入护滩工程。结合丙寅洲外滩滩面的水流和泥沙运动特点,建立概化水槽模型,进行了植草格对水流结构的影响及滩面防冲刷效果的试验研究。铺设植草格后滩面近底流速明显降低,对格内回填沙的稳固作用较为明显,为植草格内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在丙寅洲上游段外滩滩面流速较大的区域,采取植草格生态守护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由于以土工织物和压载物组成的系结压载体软体排的整体性强、柔韧性好、紧贴河床、抗冲击性能好、使用年限长,在长江航道应急处理与航道整治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同时在枯水季节充分利用低水位,抢修开展干滩防护,控制冲刷、稳定航道的环节中,压载体软体排工艺得以不断改进。本文系统分析了岸滩主动防护、被动守护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单元排、D型排、X型排、钢丝网格、铺石、抛石、透水框架、仿沙波排、透水结构等工艺及其综合应用工艺在干滩守护工程中的应用进展和重要突破,并结合我国干滩守护工程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实践总结了软体排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在各类干滩守护工程技术施工应用时,可能引发溢油、化学品泄漏等环境风险事故,需增加"生态航道"建设理念、加强环境风险应急体系建设、强化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