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清波  梁燕 《水运工程》2024,(3):147-152
在集装箱码头规划阶段,通常会根据公式计算码头年通过能力设计值,由于船舶到港时间、到港船舶尺寸、载重吨位、装卸箱量等均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导致码头设计通过能力和实际通过能力相差较大。针对该问题进行集装箱码头年通过能力评估研究,以某集装箱码头为例,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FlexSim建立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宏观仿真模型,综合考虑泊位年通过能力和堆场堆存能力对集装箱码头年通过能力的影响,给出集装箱码头年通过能力仿真评价指标,通过分析码头的仿真数据,得到该集装箱码头的年通过能力评估值为260万TEU。集装箱码头年通过能力的合理评估可以更好地为码头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提高码头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大窑湾集装箱码头的实际运营为例,将决定泊位通过能力的各个环节分为泊位年营运天数、泊位有效利用率、船时装卸效率、单船装卸箱量、昼夜装卸作业时间、船舶装卸辅助作业及船舶靠离泊时间、岸边集装箱岸桥配备台数等因素逐一分析,并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仿真模拟,得出各因素对泊位通过能力影响的权重,从而为码头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以期提高集装箱码头泊位的通过能力,获取更大的经营效益、改善码头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集装箱码头泊位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排队系统,船舶可视为系统的服务对象即顾客.将泊位及与之对应的岸桥作为一个整体可视为船舶排队系统的服务台,优化配置泊位资源就是基于这一特殊的排队系统进行最优的泊位数量决策.在对集装箱码头服务系统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排队论对集装箱码头泊位规模的确定进了数学建模,并开发了模拟迭代算法,结合实例分析显示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工艺下的煤炭码头合理通过能力评估问题,结合内河煤炭码头规划建设工程,深入分析多泊位少线程煤炭码头的生产作业过程及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应用系统仿真技术建立该装卸工艺的煤炭码头物流系统模型,对顺岸式布置的煤炭码头通过能力与装船效率、船舶辅助作业时间、船舶移泊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泊位少线程装船作业模式能够满足码头1 400万t吞吐量需求,船舶到达密度与年吞吐量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到港辅助作业时间和移泊时间对港口服务水平和装船机利用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降低码头运营成本,以国内某已建集装箱码头为研究对象,利用Flex Term软件,建立码头的仿真模型,实现了码头船舶调度、堆场分配、集卡进出闸口控制的仿真逻辑,并完成码头泊位计划、堆场计划、闸口计划的合理衔接。通过仿真数据统计与分析,对码头的通过能力、设备配置、道路交通状况进行评价,验证了码头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与港口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系统方案呈现多样性。本文依托无人集卡运输方式,通过建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系统仿真模型,结合码头相关运营模块,从岸桥装卸效率、集卡运输能力、码头整体交通流和闸口通过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仿真,以验证装卸工艺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集装箱吞吐量的迅猛增长,各集装箱码头纷纷加大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以提高其通过能力。然而,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大部分集装箱码头在计算码头通过能力与营运成本时,更多的是考虑泊位利用率、堆场利用率、机械利用率,建设重点也大多集中在码头泊位、堆场面积、作业机械的数量上,很少对集装箱码头给予关注。而实际上,闸口通过能力不足却成为制约整个码头通过能力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利用综合成本模型研究集装箱码头设备投资的最佳规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一种包括泊位、设备及船舶等因素的综合成本模型,并举例说明该模型在确定集装箱码头装卸设备最佳投资规模及装卸设备数量与泊位通过能力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集装箱化》2015,(1):2
<正>营口港务股份有限公司集装箱码头分公司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投产,其前身为营口港务集团集装箱码头公司。基础设施完善:公司拥有顺岸式泊位4个,岸线长1 070m,码头前沿水深15.5 m,具备接卸第六代集装箱船舶的能力,并拥有独具特色的集装箱与散杂货混装船舶专用泊位;现有岸桥10台,配套机械设备齐全;堆场  相似文献   

10.
沿海港口集装箱码头合理的泊位利用率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要介绍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及其在港口装卸中的应用。基于对国内集装箱码头的资料分析,提出M/E3/S模型并建立了船舶等待时间占在泊停时比例与泊位利用率之间的关系。对拥有不同泊位数量的集箱码头,探讨了合理泊位利用率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1.
虚拟样机技术在气垫船推进系统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气垫船的结构特点,传统的研究方法不适于气垫船推进系统特性研究.本文将现代虚拟样机技术引入气垫船推进系统特性研究中,对气垫船船体和轴系建模及船体-推进系统的耦合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应用本文提出研究方法,对某型气垫船推进轴系进行了动态支承力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2.
换填法垫层厚度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换填法地基处理设计关键是确定垫层的厚度。鉴于传统的设计方法存在不足,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方法,经算例验证该法能更好地确定最佳垫层厚度,同时能适应不同的安全要求,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天津港南疆焦炭码头卸车坑地下连续墙的结构特点、施工过程、修补措施及当地的特殊的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分析,综合考虑了各因素对地下连续墙的影响,从而客观地评价了地下连续墙渗漏水的成因,为选择适当的防渗漏材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压电力系统在舰船上的应用给舰船人员的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在建立人体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两种不同接地方式人体触电的危害,并给出了相应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得到不确定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固结度,通过工程实例,采用反分析法对不确定动荷载作用后地基的固结度进行了估算,并进行了现场验证。结果表明估算结果是可靠的,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关于曲线光顺性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数学放样和光顺自动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一个经典的光顺定义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改进的定义,同时应用改进的定义导出了船舶线型自动光顺时应遵循的光顺准则。  相似文献   

17.
苏伟  王平义  喻涛  门永强 《水运工程》2012,(11):118-123
通过水槽概化模型试验对不同坝型、坝长和挑角丁坝的水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冲刷坑深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观测到不同结构形式丁坝对河床冲刷地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的坝型的试验数据,提出具有较好稳定性的新型坝身横断面结构形式,并且深入研究丁坝不同坝长、挑角下河床冲刷及丁坝水毁机理.  相似文献   

18.
编队作战需求下舰船修理周期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涛  朱晓军  彭飞 《中国修船》2011,241(4):51-55
舰船全寿命期内的部署和修理活动需要在其修理周期结构的指导下进行,而编队的使用则需要编队内各舰艇的修理周期结构的相互配合,从而使编队拥有更高的部署能力。文章建立了编队修理周期结构的优化模型,考虑了同一舰级下舰艇相互代替使用的情况,更能真实反映编队的部署和修理情况,采用遗传算法对编队的部署能力进行优化分析,实例证明优化后可以显著提高编队的部署能力,为进一步研究编队的部署维修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单舰的修理周期结构上加上了编队使用需求这一约束条件,拓展了研究舰船修理周期结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油轮艏部结构碰撞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船舶碰撞中,船艏是主要作用方.船艏结构的碰撞特性是影响船-船碰撞过程中被撞船舷侧结构损伤程度的决定因素.为减少碰撞事故损失,应从碰撞的观点对船艏结构的特性进行研究,提出一种研究船艏的碰撞特性的方法及表征船艏碰撞特性的特征量,据以改进船艏设计.根据船艏结构本身的碰撞破损过程,对船艏结构碰撞力与破损深度的关系、艏部构件在碰撞过程中的损伤形态和能量耗散进行了研究,指出碰撞力曲线是船艏结构的一种固有特性.提出了碰撞力面积密度曲线的概念,它可以用于定量表达船艏结构对其它结构的破坏能力.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一艘4万吨船艏的碰撞损坏实例,显示了上述碰撞特征并讨论了提高碰撞数值模拟计算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计算流体力学和直接边界元方法计算叶轮旋向对喷水推进器水下辐射噪声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计算和分析了某喷水推进泵的裸泵性能曲线,并与厂商数据比较以验证CFD计算方法;然后,计算某“船体+流道+喷水推进泵”的稳态流场,在此基础上计算喷泵内的非定常流场,并获得了叶轮叶片、导叶叶片、轮毂和外壳壁面上的偶极源以及固体壁面上的单元和节点信息;最后,采用直接边界元方法计算喷水推进泵的声场分布。结果表明:喷泵内最大压力脉动在叶轮进口处,压力脉动幅值从轮毂到轮缘逐渐增大;叶轮进口处的压力脉动幅值外旋泵比内旋的大,但在叶轮和导叶相互作用区域则相反;在10~1000 Hz内,叶轮和导叶相互作用区域对于辐射噪声的贡献是最主要的;内旋泵的总声压比外旋泵的总声压级大2.4 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