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经济需求、土地资源紧缺加上沿海地区大量可供围垦的滩涂,掀起了数次围填海热潮,给附近海域的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潮差越大的海域对围填海响应也越显著。强潮多汊道海湾主要受潮流控制,以一定的自我调节响应围填海带来的岸线变动、滩涂减少等变化,一旦围填海强度超过其自身调节能力,潮汐汊道将有消亡危险。三门湾是一个典型的半封闭式强潮多汊道海湾,湾内多级港汊深嵌内陆并与大面积舌状潮滩相间排列,长期以来的大规模围填海大大减少了三门湾潮容量,改变了湾内的水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2.
海南洋浦港因扩建需要,规划了2种填海及港口布置方案,其中方案1仅填南浅滩的船厂部分,而方案2在1的基础上又将填海向南、向西填出更大的陆域面积且西部小产礁也将形成填海陆域.文章采用COHEREN-SED模型进行洋浦湾的潮流三维运动模拟.对比分析洋浦港区2个填海陆域规划岸线方案实施后的潮流场计算预测结果,得出方案2为合理方案这一结论.通过与位于本海域的6个潮流站和2个潮位站的对比验证,显示COHEREN-SED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吻合,因此该模型能够用于该海域的潮流场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3.
利用有限差分ADI方法建立曹妃甸海域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对曹妃甸工业区围填海工程前后曹妃甸海域的潮流场的模拟,得出工程前后周边海域的潮流特征,分析了围填海工程对曹妃甸海域的影响范围及程度。结果表明,曹妃甸工业区围填海工程的实施对甸头、老龙沟及港区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柯学 《水运工程》2013,(10):79-82
介绍印尼爪哇PALABUHANRATU(3×350 MW)电厂项目港口平面布置方案,分析影响本工程港口平面布置的 主要自然因素:风浪、泥沙、潮流、潮汐、地质等,探讨港口平面布置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根据工程特点,提出3个平面 布置方案,通过波浪物理模型、温排水数学模型和泥沙冲淤分析,综合比较确定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黑沙洲水道弯曲、分汊、多汊等特点,结合初拟的顺坝平面布置方案,利用二维数模分别计算在不同顺坝坝长及坝头偏角布置条件下黑沙洲水道各汊道分流比,通过分析不同布置条件下各汊道分流比的计算结果,总结汊道分流比变化的规律并得到平面优化布置方案。黑沙洲水道由南、中、北3个水道组成,其中南水道右槽为通航主航道,南水道右槽分流比的提高作为本工程航道整治成功的关键点之一,通过计算分析提出的坝长及坝头偏角布置可为整治平面布置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道港口》2013,(5):425-429
为论证船闸、泄水闸、电站等建筑物相对平面布置的合理性,文章结合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蔡家洲坝址平面布置及水流条件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对2个枢纽平面布置方案的枢纽泄流能力、船闸通航条件、工程前后坝区河段汊道分流比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枢纽平面布置的推荐方案及一些布置原则。  相似文献   

7.
围填海工程对天津海域水动力环境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天津海域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使用有限差分的ADI方法对模型进行离散,分别模拟了南港工业区围填海工程前后天津海域的潮流场,通过对比工程前后的潮流特征,分析南港工业区建设对整个天津海域的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南港围填海工程的实施不但对工程内部及其外侧水域产生影响,还对已建的天津港主航道、临港工业区及大沽沙航道、临港产业区及其航道等各区域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洋山深水港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承担集装箱远洋运输的核心港区,工程依托外海岛礁地形,在高含沙、强潮流的开敞海域通过封堵汊道、填海造陆建设的超大型集装箱港区。工程自然条件复杂,工程量大,工期短,技术难度高,外海施工依托条件差,设计从选址、规划到设计、现场实施,围绕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可供开发建设外海深水码头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航道平面布置受地形、地质、潮流以及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以某公共航道工程为实例,采用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试验和船舶操纵试验等方法,从工程区域自然条件、工程与环境保护区的关系以及港口中远期发展规划等方面对航道平面布置进行分析论证,确定最优轴线方案。并论述航道尺度确定时的设计创新内容,为综合制约因素较多的类似长里程航道项目平面布置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葛蓉  杨宏兵 《水运工程》2017,(S1):57-60
围填海工程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会对周边海域滩槽形态、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以通州湾港区起步工程为例,通过建立潮流数学模型,模拟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的潮流形态。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两套不同围填海开发方案对工程区域滩面的冲淤影响。从整体上看,两套方案对工程周边海域的海底冲淤产生明显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趋于平衡。基于目前的模拟结果,先期实施离岸式的二港池更有利于维持小庙洪水道的畅通以及滩涂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位于湘江空洲汊道河段上的株洲航电枢纽,其平面布置有2个方案,各有利弊,通过综合对比分析,推荐左汊左岸电站,右岸台地船闸的枢纽平面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江苏沿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港口相应得到快速发展,对主航道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长江南京以下主航道水深从10.0 m提升到12.5 m的航道治理工程即将实施。长江南京以下有多个分汊河段,主航道选汊不仅将决定南京以下长江深水航道的总体格局,而且给分汊河段的港口运营和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基于对福姜沙河段各汊道稳定性分析,给出可能的4大类选汊方案,并采用数模进行效果和影响分析而确认各自对应的可行方案,经包括技术可行性、港口适应性和通航多方面论证,认为福中双航道类方案和"福北单"+"福中单"类方案可作为推荐选汊方案,开展工程方案层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洋山深水港海区水深、流大、含沙量高、水流流态紊乱,泥沙淤积问题是建港中的关键问题。文章总结了1998年以来在洋山深水港泥沙方面的研究工作,介绍了研究中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归纳总结了洋山深水港区泥沙研究的科研成果及创新点,并对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作出评述。研究认为,洋山港海域泥沙运动形态以悬移质为主,潮流对泥沙具有起悬和搬运双重作用,水流强弱是港口建成后水深维护的关键;一、二期工程方案封堵小洋山—镬盖塘—小岩礁汊道,建设顺岸式码头,不宜采用挖入式港池方案;北港区规划方案以汊道方案较为稳妥;远景规划方案可采用单通道的南北双汊道规划方案;并基于平衡含沙量理论,提出了海床冲淤演变预测公式和顺岸式港池淤积预报公式。  相似文献   

14.
诸敏 《港口科技》2013,(8):1-5,33
对工程所在该海域局部地形、地貌影响下波浪、潮流及回淤情况变异的数值模拟和分析后,对救助基地码头设计提出两种平面布置方案。方案一为码头前沿线近岸布置;方案二为码头前沿线离岸布置。综合比较后确定经济合理的总平面方案。  相似文献   

15.
福姜沙河段目前呈三汊通航趋势,海轮航道走福南水道,江轮航道走福中水道,福北水道—如皋中汊为地方专用航道,目前三汊水深条件都不满足12.5 m深水航道要求尺度,为此必须进行整治。分析各汊道碍航情况及各汊道整治难度。针对各汊道碍航特性,提出整治原则及整治思路,在分析各汊道分流格局、水深条件、碍航特性等的基础上,提出整治工程平面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16.
由于梅山本岛土地资源紧张,为了实现梅山规划区块功能,初步考虑在梅山本岛东部围垦以建设梅山通用航 空产业基地等基础设施。采用MIKE 21 HD水动力模型对梅山水道封堵前提下5个不同围垦方案实施后对梅山岛海域的流场 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比围垦实施前后潮流场变化情况,对各方案进行初步比选。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规划梅东围 垦工程的建设不会改变大范围整体海域的流场结构。总体而言,梅东围垦方案一围垦范围最小,受其影响的范围也相对较 小,而方案5由于未封堵扑蛇山与梅山间汊道,因此其对穿山南作业区的影响程度要小于其他各封堵汊道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平面布置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外海岛礁地形,在强潮流、高含沙量海域通过封堵汊道形成港区陆域,建设大型集装箱深水港区,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如何确定合理的港区平面布置方案。本文主要结合大、小洋山南、北两条岛链所形成的东口窄(宽约1 000 m)而水深深(平均约50 m)、西口宽(宽约7 600 m)而水深浅(平均约11 m)的喇叭型地形特征,以及海域复杂的水文泥沙条件等,通过论证,推荐实施单通道港区平面布置方案,以利于港区水深的维持、流态的平顺、船舶安全航行以及淤积强度的减少。现场监测表明,港区使用水域在流态、淤强等方面的结果与研究结论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洋山深水港生产营运需要,有关部门希望保留颗珠山—蒋公柱潮流汊道,这与总体规划布置不一致。为此需进行深水港西港区岸线功能规划调整研究。考虑到汊道的颗珠山一侧潮流具有岬角绕流型特点,而蒋公柱一侧有岬角环抱型特点;在此认识基础上针对多种岸线方案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岸线优化方案后,可以保持甚至改善汊道内和已建港区潮流条件。从水流角度看,采取合理的岸线布置和适当的工程措施后,保留和开发利用颗珠山—蒋公柱潮流汊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澳门机场围填海工程束窄了连接九澳湾和澳门水道的连接水道,工程周边的水动力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基于CJK3D模型建立了澳门海域的潮流动力数值模型,模拟了澳门机场围填海工程前后九澳湾潮流变化,从潮流特征、水体交换周期等方面探讨九澳湾潮流动力及水体交换能力对围填海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澳门机场围填海工程不会导致澳门水域整...  相似文献   

20.
刘奇峰 《水运工程》2018,(5):145-149
长江下游安庆水道中汊发展影响到河势及左汊主航道条件的稳定,为此实施了航道整治工程以对安庆中汊进行控制。依据工程前后多年的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并采用河工模型试验研究手段,分析中汊形成及快速发展的原因,并对支汊控制方案进行试验研究,进而提出推荐方案。工程实施以来的效果分析表明,采用护底工程进行支汊控制可以起到有效控制汊道分流、改善航道条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