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无人机在长江航道测量的优势和长江航道地形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采用无人机测量技术解决了长江航道地形测量中存在的多项难题,实现降低长江航道地形测量的工时和劳动强度,提高测量人员安全系数等目的,并已在多个项目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航道测量工程对于测量数据精度要求非常高,因此在测量工作开展中选择合理的技术非常关键。GPS技术属于高精密技术,将该技术应用到航道测量工作中意义重大。基于此,立足于实际,以GPS技术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航道测量内容的基础上,对航道测量方案构建思路进行解析,最后详细的探讨了GPS技术进行航道测量的过程。希望论述后,可给此类工程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朱琳  黄远福  颜峰 《中国水运》2009,(10):127-128
GPS定位技术和测深技术是现代航道工程测量领域中应用最新和最广泛的技术,文章通过对赣江航道测量中现代GPS定位技术和测深技术的介绍和应用,阐述这两种测量技术工作原理和具体应用方法。测量实践表明,这两种测量技术相配合应用,保证了航道测量的精度,缩短了航道测量的周期,确保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和高效地完成测量任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江苏省交通厅苏北航务管理处副处长金坚良一行来到长江航道测量中心调研电子航道图建设情况,测量中心何明宪副主任及电子航道图中心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调研。调研过程中,长江航道测量中心技术人员首先就长江电子航道图的数据生产服务和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专题汇报。随后,何明宪副主任介  相似文献   

5.
GPS定位技术和全站仪相配合在航道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河航道工程的整治和维护,迫切需要实时准确地反映航道水深变化的航道水深地形图。而GPS定位技术的应用迅速渗透到航道工程测量领域,尤其是GPS-RTK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航道水深测量的周期和精度。本文结合西江航道整治工程的航道测量中GPS定位技术和全站仪相配合使用的应用实践,探讨两者的优化组合能够快速、准确和高效地完成测量任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航道测绘中的航道地形测量,是保障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测绘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将其应用在航道测绘引起了航道测绘工作人员及研究人员的重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有效的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实施航道地形测量以及提升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则成为当前技术应用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文章针对三维激光扫描仪在航道地形测量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辉 《珠江水运》2011,(8):59-60
文中主要对东莞辖区的航道测量专用快艇在建造过程中要注意的情况提出了建议,对航道测量快艇的建造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8.
陈竹安  张豪  张立亭 《港工技术》2011,(5):64-65,68
竣工验收是保证航道疏浚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以杭甬运河疏浚工程为例,介绍航道工程竣工验收中测量数据采集的技术要点,以及利用测量软件CASS7.0处理外业测量数据,并绘制航道断面和剖面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大疆Phantom 4 RTK无人机系统在长江泸渝段航道岸线测量中的实测,对其现场作业情况、测量成果精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其在长江上游山区航道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无人机系统在长江航道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维护航道港池泊位水深,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航道疏浚,准确测量水体中含沙量量值,可为港口及航道区域泥沙淤积量的计算、预报和后报提供准确的含沙量测量数据,这对于港口航道维护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水体中含沙量测量的准确性问题,研究了0.1~30 kg/m3范围的含沙量标准场的配制及测试技术,采用烘干称重的方法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天津港航道疏浚工程测量中多种现代测绘技术和通讯技术的组合应用的介绍和分析,阐述了新的测量技术和方法。结果表明,新的测量技术、设备和方法的实施,保证了航道疏浚的测量精度、实时传送测量数据,提高了疏浚工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黄骅港航道测量为例,介绍在长距离航道测量中水位控制的一种方法及原理.  相似文献   

13.
崖门至荷包岛航道是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出海航道,全程约41km,因整治工程需要,要对该航道进行测量。本次航道测量工作量大,时间紧迫,测量精度要求高,根据崖门出海航道本身的特点,拟定了该测量方案,事实证明该方案是合理的一个方案,业主对提交的成果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航道工程多源测量数据的集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集成方法。通过技术路线设计、工程案例分析,阐述BIM技术在航道工程多源测量数据集成的具体实施步骤。以长江下游某航道整治工程为例,研究在航道工程中基于BIM技术的多源测量数据集成方法,真实显现航道现状三维地貌。结果表明BIM技术集成方法具有优越性,可为数字航道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内河航道工程的规划设计、整治和维护,迫切需要实时准确地反映航道水深变化的航道图。而GPS定位技术的应用迅速渗透到航道工程测量领域,尤其是GPS-RTK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航道水深测量的周期和精度。本文主要介绍应用GPS-RTK技术进行无验潮航道测量的基本方法、思路及精度分析,对实践操作中的一些误差来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长江电子航道图运行条件下对航道地形信息快速更新的需求,梳理长江航道现阶段地形测量的工作流程,分析了制约实现快速测量的主要因素,结合经验提出提高航道地形测量效率的解决方案和主要难点,为深入研究长江航道地形要素信息快速采集与预处理技术、形成配套软硬件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声速误差来源进行分析,探讨了目前长江航道水深测量中声速测量的现状,并对长江上不同水道的声速进行长达4 a的声速测量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长江航道水深测量中影响声速的各种因素,从而发现规律,最后提出了一些减少声速测量误差对水深影响的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长江航道浅区测量问题,对比单波束与多波束测量在长江航道浅区测量的区别,分析两者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别用两种测量方法进行了外业数据采集,得到浅区测量数据,综合两者数据并进行统一分析,找准浅包位置,为航道布设和航道疏浚提供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9.
内河无人航道测量船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内河传统测量船受人力、物力、时间、吃水等因素的制约而导致的航道信息时效性受限以及浅水区域无法测量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基于无人船的内河航道信息测量系统。该系统搭载数字测深仪、RTK 、GPS、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等设备,利用船舶无人驾驶技术实现航道水深、流速的自动测量,并通过无线传输网络将测量数据实时传送至测量中心,无人航道测量船的应用是未来内河航道测量智能化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运》2021,(1):24-24
近日,由长江泸州航道局自主研发的第一艘无人测量船"泸道遥测1号"正式投入长江上游叉鱼碛水道进行航道维护性测量,用无人测量代替传统人工测量,这在枯水期长江上游航道维护中尚属首次。叉鱼碛水道属于枯水期一类浅滩重点维护水道,河床冲淤多变,每年在低水位条件下经常出现航道尺度吃紧的情况,过往船舶容易发生搁浅事故,是长江航道部门疏浚保畅的重点水道之一。为了准确掌握该水道的航道演变情况,每年枯水期都需要进行高频率的航道维护性测量,从而为航道疏浚和航标配布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