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戚秀莲  周健 《港工技术》2011,(4):48-51,59
结合上海洋山港区粉细砂地基的工程特性,通过对传统的振冲法地基加固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针对无填料振冲法加固饱和疏松粉细砂地基的有效性和相关工艺参数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局部试验和大范围地基加固实践证明,该方法加固地基的效果显著,加固后的粉细砂可达中密一密实状态.本试验的结论和实践成果可为在同类地基中推广无填料振冲法加固处理技...  相似文献   

2.
曹妃甸煤码头翻车机房工程施工中,对深基坑回填粉细砂采用无填料振冲密实技术进行了工艺试验和施工应用,并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工程实践表明,对非饱和疏松粉细砂回填地基,根据回填深度等具体情况,选用75 kW以上大功率振冲器及配套设备,只要确定合理的孔距,控制适当的水量、水压、振密电流、留振时间等工艺参数,无填料振冲法能够满足地基加固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饱和松砂地基在瞬时振动作用力下易发生液化,从而导致工程主体的破坏.就砂土液化机理和振冲加固机理进行阐述,并结合埃及塞德港二期集装箱码头结构后方地基处理试验区实践,对振冲处理饱和砂土地基液化风险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余以明  邓华 《水运工程》2018,(2):186-188
珊瑚砂地基建设场地在吹填过程中形成的软弱夹层工程性能较差,导致珊瑚砂地基承载力较低、沉降较大。通过物理试验对软弱夹层进行土性分析研究,采用4种不同工艺参数的振冲密实施工方法。结果表明工艺3效果较好。因此,合理布置振冲点位,选择较粗的吹填料进行回填置换,可使软弱夹层较密实、珊瑚砂地基的承载力明显提高,最终满足设计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深厚吹填砂土地基中,采用无填料振冲密实法较为普遍,但吹填砂土的级配和振冲工艺的密实电流、留振时间都会极大影响振冲效果,因此在吹填地基中进行质量监控分析,确定监控流程对确保振冲密实效果极为重要。依托科威特LNGI吹填地基项目分析可得,在吹填过程中应进行监控取样,并可依据可振冲性指数SN和级配曲线分区图对砂料进行初步评估;同时在陆域形成后,基于振前CPT进一步探查可振冲性差砂土的分布范围和深度,并在振冲施工时调整上拔间距和留振时间。经施工试验区分析确定,当选用180 kW振冲器、3. 75 m振冲间距时,在施工过程采用1 m上拔间距,施工过程中实施监控,确保留振时间达到40 s或密实电流大于420 A,满足其一即可达到密实度验收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重力式码头沉箱内仓格空间狭小、排水困难、内部填料密实加固困难、沉箱侧壁及底部完整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对比分析4个采用了不同振冲参数的沉箱仓格的砂土的静力触探试验结果。对影响加固效果的3个振冲参数(振冲点数、密实电流、留振时间)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单点振冲、密实电流80 A、留振时间20 s的工况最佳,该工况能在保证填料密实度要求的同时,将振冲对沉箱的影响降低,并节约了施工成本。同时发现沉箱内振冲密实电流与对应位置平均锥尖阻力存在二次曲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无填料振冲密实法广泛应用于吹填地基中,本文结合澳门某陆域回填工程,对吹填区域采用振冲密实法进行地基处理,在进行处理之前通过试验区进行试验,将获得的场地处理前后场地高程、标贯击数等数据进行比对,确定了振冲密实法的振冲功率、水平振冲间距及提升高度、留振时间等施工参数。通过推荐的参数进行现场施工,地基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振冲碎石桩处理砂土液化地基的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通 《中国水运》2007,5(4):59-61
振冲碎石桩处理砂土液化地基,通过挤密增加土体密实度以及依靠桩体的排水减压和桩体减震共同作用来减轻或消除砂土液化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沉降,取得较好效果.对振冲碎石桩处理砂土液化形成复合地基的工程设计及其应用作了分析,得出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中要突出提高地基承载力、抗液化能力和减小沉降为主的设计思路.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处理砂土液化地基更为经济合理,便于施工.  相似文献   

9.
无填料振冲法适用于加固砂土地基,但对吹填粉土地基处理效果尚不明确。为了研究无填料振冲法加固吹填粉土地基的可行性,结合潍坊港某吹填造陆工程,通过现场监测孔隙水压力、土体沉降、分析了无填料振冲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及沉降变化特点,并结合加固前后标准贯入试验和平板载荷试验对地基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距振冲点距离越远,孔隙水压力增加的幅度越小,且超静孔隙水压力在每遍振冲后1 h内孔隙水压力消散约80%;无填料振冲加固后振冲点附近地面沉降值随着距振冲点距离的增大呈对数衰减。现场检测数据表明:加固后土体密实度显著增大,地基承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刘春  马永峰 《水运工程》2016,(11):167-173
依托沿海地区某大型工程地基处理实践,开展无填料振冲和强夯法加固地基的现场试验对比。施工结束后,采用孔隙水压力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及平板载荷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取得相关试验数据。对孔隙水压力变化、地基的承载性能及砂土液化处理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无填料振冲处理效果差,本场地地质条件下不适宜采用该方法进行地基处理;使用强夯法对地基处理后土体工程特性有了明显改善,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液化可能性得到消除;场地中分布的软土夹层对强夯加固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夯后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有所减小;5 000 kN·m能级强夯加固深度约为10 m。  相似文献   

11.
肖飞  王千星 《水运工程》2018,(11):162-166
针对洋山四期陆域回填情况复杂以及自动化堆场使用要求较高等问题,对回填层地基加固提出振冲、强夯和振动碾压相结合的综合施工方法,并进行试验段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确定地基加固方法各项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研发一套振冲监控系统,进行了强夯法对承台影响的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振冲法地基沉降可达90. 6 cm,强夯法地基沉降可达59. 1 cm;强夯法对承台振动和沉降影响在安全范围内;通过静、动力触探和压实度,加固后地基满足设计要求,可以为后续地基加固全面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近吹填砂性土地基的地表覆盖层下存在较厚淤泥质软土夹层的情况,结合工程设计和施工实践探讨加塑料排水板的强夯法地基加固处理新工艺,实践证明在合理选用强夯工艺参数的情况下,该方法对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是可行.且比传统的堆载预压法、碎石桩法等加固方案更经济,在缩短工期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强夯法加固砂性土、填土等地基比较适用,但该法能否加固下伏淤泥的回填砂地基,目前在理论上还存在不同的观点。通过厦门市环东海域同集片区进行强夯工艺试验及效果检测,证明下伏淤泥回填砂地基采用强夯法加固完全适用,并可通过试验确定强夯的合理参数。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曹妃甸港区新近吹填厚粉细砂层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场地地基加固中采用无填料振冲法处理工艺的方案。根据地基加固工程实施情况的监测和分析,总结无填料振冲法地基处理工艺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mudmat and caisson foundations supporting subsea structures, such as manifolds, in liquefiable sand. In seismic areas, substantial earthquake loads can be imparted to subsea structures during ground shaking, threatening their stability. In particular, soil liquefaction in sandy soil arising from strong ground motions could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performance of subsea structures founded on liquefiable san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ponse of subsea manifolds in liquefiable soil during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Three-dimensional,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es are performed using a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 and the ability of the model to reproduce the site response of a saturated sand deposit is assessed using the results of available centrifuge data. This study includes six computational models representing manifolds with different sizes and weights supported by caissons and mudmats in shallow and deep liquefiable sand subjected to moderate and strong earthquake shakings. The response is evaluated in terms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soil medium and displacements of the subsea foundation during and after the shak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manifolds may experience considerable movement during liquefaction and post-liquefaction settlements. In addition, depend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ismic motion and structural system, the manifold could also experience large tilting.  相似文献   

16.
振冲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锦州港2个散杂货泊位7.5万m^2堆场地基处理工程,介绍振冲碎石桩加强夯施工工艺。在海域吹填形成的陆域地基处理中,振冲碎石桩加强夯施工工艺主要是通过碎石成桩,与地基土置换,形成支撑,并形成出水通道,将地基中含水排出,硬化加固地基。经检测,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均可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蒋庆  马腾跃  张宁 《水运工程》2007,(9):153-158
以大窑湾实际工程为背景,对堆载预压法、强夯法、振冲加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的适用范围、施工工艺和加固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