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付一方 《综合运输》2023,(12):60-64+192
为了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城市轨道交通出行者决策行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准确性,缓解线路运营面临的高峰时段客流拥挤现象,从出行广义费用角度出发,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研究。综合考虑票价、出行时间、舒适度、准时性等因素,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广义费用计算模型;以北京地铁5号线为例,将广义费用作为出行阻抗引入客流分配之中,构建了基于广义费用的随机用户平衡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模型,并提出了嵌套Logit模型的迭代加权法用以求解模型;基于分配模型及算法,对不同票价和列车容量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广义费用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模型能够实现对轨道交通流量的有效预测,可对各类缓解高峰时段拥挤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辅助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相关决策。  相似文献   

2.
结合"南京江北新区青龙绿化带东侧片区道路工程"项目,采用"四阶段法"对研究范围内路网进行交通量预测。通过对研究区域进行交通小区划分,以Trans CAD交通规划软件为工具,对各交通小区发生及吸引量及区域交通分布进行预测,并结合南京交通数据对出行方式进行划分,得出交通量在路网中的分配结果。预测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道路的通行能力能够满足预测年的通行需求,服务水平能够基本维持A、B级,研究区域路网规划及断面分配形式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中观交通模型与一般交通模型相比,具有小区划分更细致,路网模拟更详细等特点,其更适用于日益拥挤的城市交通。鉴于此,从建立中观交通模型的必要性出发,介绍了路网建立、矩阵获取、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ICA)、分配方法等关键技术,重点对基于VISUM的ICA的平衡分配算法进行分析,介绍了算法的原理和基本流程,并通过模型建立,分析了ICA平衡算法相对于一般平衡分配算法的优点及主要输出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动态交通分配模型为基础,研究潮汐车道的适用范围和方案选择。对潮汐性拥堵和潮汐车道的性质进行了定性分析之后,在动态交通分配的程序中,通过仿真的方法,测试了潮汐车道对于路网的改善效果,并且着重研究了交通需求的分布特性变化时,潮汐车道的表现,该部分主要采用了情景分析的方法予以分析。最后,本研究给出了一套完整判断潮汐车道是否必要以及如何给定潮汐车道方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客流预测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客流预测的目标、要点、年限和内容,建立了包含出行生成预测、出行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分担预测和交通分配预测的四阶段法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兰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四种方案进行了客流预测,得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 一、交通分配理论的发展 自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底特律大都市圈、芝加哥都市圈相继进行交通调查与规划的研究,开发了交通产生、交通分布、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阶段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由此开辟了城市交通规划之先河以后,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展开,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在交通流分配这一核心技术环节上,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某公路工程槽形梁施工图设计工程实例,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 2015对槽形梁分别采用剪力-柔性梁格法和梁单元法进行建模计算,比较分析这两种方法结构内力计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空间梁格模型横向分布关系明确,模拟更为准确,计算结果较为精准,设计更为准确,工程造价更经济,更适用于槽形梁的结构计算。  相似文献   

8.
交通拥堵是造成城市交通延误和运输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为了实时有效的对交通拥堵现象进行检测及预测,本文搭建了一套基于无人驾驶车数据的快速路排队长度实时检测系统。针对交通拥堵中的交通流现象和特点,本文基于无人驾驶车采集数据的特点,应用交通波理论,提出基于斜率法和LWR交通流模型法的两种方法对交通波波速进行估计,进而对排队长度的实时检测,最后使用NGSIM数据集对该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LWR交通流模型法的方法二估计结果更接近于真实值,且无人驾驶车比例越高,估计结果越准确。实验证明该系统具有实时性、高效性和准确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将盾构出洞冻结法加固拱棚结构简化为单心固定无铰拱和直墙拱两种计算模型,利用实例工程对结构进行内力计算和验算,比较安全系数,并与实例工程实测压力结果对比,表明直墙拱模型是较为接近实际冻结壁结构的一种可行简化计算模型,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钻爆法和TBM法是地下工程掘进的两种主要方法,其对围岩扰动程度、加固措施有显著影响。文章以四条平行分布且分别采用TBM法和钻爆法掘进的大型隧洞为研究对象,进行同一地质条件下不同开挖方法对围岩破坏的影响研究。通过大量地质资料的统计处理、力学分析,总结了围岩的破坏方式,并归纳对比两种不同施工方法对围岩影响的共性特征,包括破坏部位相同、破坏面积相近、破坏坑深相近。另外,对比了两种方法对围岩影响的差异性,包括TBM施工时二次破坏范围比钻爆法的二次破坏范围大,并且易于产生岩爆和应力型破坏,但钻爆法施工时岩体易发生结构面型破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破坏现象的力学机制,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的施工和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占道施工区交通流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占道施工区交通流分配的概念及相关措施,采用改进的LOGIT多路径概率模型作为占道施工区路网交通流分配模型,确定路网的有效出行路径及合理的交通分配量,并以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占道施工为例,运用该模型对其周围路网交通流分配量进行分析,所得结果较实际地反映了交通状况,证明该模型算法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工程物探作为公路勘察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岩溶路基探测中发挥的优势更加突出。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选用超高密度电法和地震映像法对现场进行探测,查明了测区的岩溶发育情况和分布范围,结合钻探验证,有效地完成了岩溶勘察任务,为路基设计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实践表明,结合现场地形地貌条件,选择两种或以上合适的物探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可使勘察结果更加准确、高效、经济。  相似文献   

13.
在对收费型公路运营模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交通规划软件建立了基于广义费用的交通流量分配模型即多方式多类型交通分配模型,通过对模型参数的科学标定和网络的合理设置,得到各类车型在特定网络上的流量分配、路段饱和率以及通行费用,并对此模型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最终为区域高速公路网规划、路段交通量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材料价格指数、建设成本价格指数等模块的工程造价指数编制模型,并以具体高速公路工程为例,应用模型进行了工程材料价格指数计算。基于此,采用中心逼近式灰色模型展开同一工程材料价格指数预测,通过比较预测结果和计算结果,结果吻合度较高,由此可知,提出的两种公路工程造价指数确定方法均较为适用,在具体工程中应用时择一使用即可。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小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对内交通吸引范围问题,在分析自行车、出租车、公交车、私家小汽车四种中小城市常用交通方式交通出行广义费用的基础上,重点从无私家车交通出行者采用公共交通出行广义费用小于指定阈值和拥有私家车交通出行者出行广义费用小于换乘总费用两种角度出发,提出中小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不同接驳方式吸引半径模型,而后结合城市道路网结构将半径圆形吸引范围修正为符合实际出行的合理吸引范围。最后,运用该模型对金堂县杨家院子综合客运枢纽和大学城综合客运枢纽实例进行吸引范围试算,结果一致,证明模型可行。  相似文献   

16.
地应力平衡过程是岩土工程数值分析中的第一步,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是数值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文章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了自动地应力平衡法、关键字法、ODB文件导入法及初始地应力提取法4种常用的地应力平衡方法在不同复杂程度模型中的平衡效果。结果表明:4种平衡方法均能满足简单模型分析的地应力平衡要求,且自动地应力平衡方法得到的结果优于其它方法。而对于包含tie约束和摩擦接触等复杂边界条件的地层-结构法模型,这4种方法均不能有效完成地应力平衡过程。文章在对运算结果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复杂边界条件模型的地应力平衡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岩土有限元分析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法是两种常用的桩基检测方法,文章基于现有的检测经验,从桩基缺陷的成因入手,结合工程实例,对这两种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应用两种检测方法对桩基进行综合分析,能提高对缺陷的识别率,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量具有随机性、周期性、相关性的特征,而短时客流预测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优化的关键技术,其预测数据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的合理性。本文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用随机森林和XGBoost预测模型,对工作日和周末的客流分别进行预测,并以杭州地铁日均客流量最大的火车东站地铁站的进站客流为例进行实例分析,得到的预测数据与真实数据误差较小,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将两种模型的预测误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XGBoost预测模型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短时预测有着更高的精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黄颖 《综合运输》2023,(5):89-95
为了提高混合交通环境的路网通行效率,对存在城市CAV专用区域的情况下的混合交通分配进行了研究。本文在混合交通环境的背景下,考虑混合交通具有不同的路由准则,因此构建了相应的混合交通分配模型,通过设置CAV专用区域提升系统通行效率和CAV车辆使用率,采用SRA算法求解。最后进行了算例分析,通过结果可以看出,设置CAV专用区域可以将系统通行效率提升26%,当CAV车辆系统服从率为1,相比于系统服从率为0.8时,系统通行效率提升6%。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交通重大工程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两种交通重大工程科技管理模式,即资金(政策)引导模式和协同管理模式,分别从管理对象、管理程序与环节两个方面对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模式比选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