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苟明中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7):15-18
日本为解决城市"摊大饼"的无序发展,开展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的站城一体综合开发,构成了高强度、高密度、紧凑型的复合式立体三维车站城.通过对土地的集约化开发、车站舒适空间的营造、城市功能的完善、商业设施的配置及文化设施的导入等手段,提升了车站的公共性、文化性、便利性和舒适性.通过统一策划、同步规划和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彭建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12):1-4+12
分析了站城一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叙述了公交引导发展(TOD)模式的商业对比普通商业业态的优势。根据将艺术导入TOD模式商业的表现形式,详细阐述了主题定位类、特色商户类、运营活动类及消费体验类等典型案例的设计思路、案例特色及成功经验,并根据相关经验总结了在TOD模式商业中导入艺术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4.
我国铁路建设高速发展,各地广泛开展站城融合背景下的铁路客站设计实践。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站城融合”枢纽——白云站为例,从站城融合形式、站城功能设置与流线组织要点等方面展开深入设计探索,总结创新站城融合设计策略,包括将传统单极核的交通方式转变为多极核模式以处理站城融合枢纽交通冗杂问题、以管道化与资源共享的方式处理站城社会车进出服务问题、通过安检后置与城市客厅处理站城界面问题、通过设计路径可选择性处理站城效率与效益问题等。 相似文献
5.
方迎利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7):102-106
我国城市化已进入都市圈发展的新阶段,资源要素进一步向超大城市和中心城市聚集。城市发展呈现立体化和地上地下协同发展的趋势,地下空间的一体化为智慧城市的创建提供了基础条件。在阐述城市轨道交通融合性地下空间开发工程的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二者协同发展需考量的关键要素,总结了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型地下空间开发的模式。以武汉光谷中心城的实际工程为案例,介绍了对该项目中地铁车站与沿线地下空间的融合开发策略,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型地下空间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实现特大城市有效更新的重要路径。针对轨道交通TOD推动城市更新的机制保障及实现路径问题,从制度特征、核心主体及更新规律3个层面总结东京轨道交通TOD推动城市更新发展的特征,分析东京二子玉川站再开发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通过赋予以轨道主体为核心的再开发组织法定权利,将规划开发及土地利用的权利下放给市场,可以实现再开发组织自主进行项目设计和项目开发;实施“再开发促进地区”制度,放宽再开发区域内的容积率限制,能够激励轨道主体参与公共空间建设并获得更高的开发强度,推动土地利用价值最大化并实现参与主体的利益平衡。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特大城市TOD模式下的城市更新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宋冰晶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3,(5):8-13
在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TOD开发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模式以最大程度发挥TOD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带动、引导作用,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站域空间开发需研究的因素(即车站类别、站域空间功能、线站位规划及车站选址、预测开发规模),并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对点状、线状、网状3种站域空间开发模式进行阐述,以期为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袁铭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3,(S2):182-185
轨道上的城市群发展战略为市域铁路综合开发带来了新机遇。从区位、客群、规划和市场四个层面对市域铁路综合开发差异性背景进行分析,基于站城融合视角,初步建立由三大基本目标和N个新目标及其策略构成的市域铁路综合开发的“3+N”目标策略体系,并进一步解析要素协同、特色活力、开发共赢三大基本目标与策略。在此基础上,归纳当前上海轨交综合开发现状,并从前期规划设计、标准编制、示范项目创建等三方面对上海市域铁路的综合开发提出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重庆沙坪坝铁路枢纽,是我国第一座应用站城融合理念、利用铁路上盖空间进行大规模综合开发的铁路枢纽,对其成功经验的总结有助于我国其他铁路车站利用线上空间进行综合开发的顺利实施.通过梳理沙坪坝铁路枢纽规划、设计历程,分析铁路枢纽综合开发中需要面临的利益主体诉求差异大、上盖平台结构确定难、审批流程复杂等难点,并总结沙坪坝铁路枢... 相似文献
10.
我国核心区的高强度开发夯实 TOD 发展基础,但高度密集发展的同时面临匹配居民宜居目标的挑战。结
合中国城市特色开展 TOD 模式创新性的研究,提升高密度核心区能级同时改善空间环境品质,是我国 TOD 发展
的必然课题。在研判我国城市和交通特征的基础上,以石家庄为例,对其特色 TOD 发展模式进行探索。通过分
区差异化开发强度、用地优化以及“148”等站点发展策略,鼓励核心区依托轨道的紧凑型城市建设,外围依托
轨道站点开发,强化轨道与慢行交通耦合,形成公交主导的绿色出行方式。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建
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的生态城市,为中国城市进行特色 TOD 发展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北京城市发展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更加强调科学、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也得到重新审视, “城随轨建”的规划理念应运而生。本文对北京轨道交通现状发展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剖析,总结国内外轨道交通站城融合发展经验,梳理北京近年来站城一体化相关的政策指引, 对轨道交通线站位规划理念提出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在线网规划层面注重廊道与节点的选择,强化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的互动关系;在线路规划层面注重站点与用地的资源匹配,平衡规划与建设的共赢关系。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经验,将规划新理念应用到工程实践当中,为北京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融合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铁路客站作为重要的城市子系统,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站城融合"理念指导客站规划建设,重塑客站功能体系,引导站城双方在交通、社会、环境等方面良好协同,在满足城市运作、民众需求的同时,提升客站自身的功能价值与发展空间。结合日本京都车站的客站规划设计,从交通、功能、环境等层面分析其站城关系。其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铁路客站的站城融合发展提供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13.
对重庆市主城区2020年规划的478 km、262座轨道车站进行评估清理,分析轨道车站周边500 m范围内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开发量、服务居住人口、岗位人口等,统计出2020年前轨道车站500 m范围内覆盖的居住人口数量及占主城区居住人口的比例。总结主城区轨道车站TOD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重庆轨道站点地区的土地利用特征,借鉴国内外经验,从车站分类、站点影响范围、站点周边用地布局、开发强度、一体化交通衔接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适合重庆市主城区的轨道车站TOD规划编制机制和导则。 相似文献
14.
带形城市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城市空间布局及发展受限,城市用地与交通之间的矛盾尖锐,市区交通拥堵问题严重,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为解决当前带形城市交通发展难题,应当在带形城市规划建设中引入以城市轨道交通引导的TOD发展模式,制定城市发展主轴,以城轨站点为中心开发周边土地,建设良好市区环境,有效拓展城市规模。城轨交通TOD模式能以自身优势破除城市交通发展难题,改善城市结构布局,为调整市区土地结构提供机遇,是带形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兰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结合TOD理论,提出规划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介绍了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模和覆盖率,然后从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规划演变、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水平、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功能布局三个维度分析了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规律,探究了轨道交通系统与居住人口分布、就业岗位分布、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布局的关系.从东京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以公共交通为导... 相似文献
16.
TOD 被众多规划决策人员视为解决大城市供需问题的重要抓手,并以此为规划依据进行城市发展策略研
究。但在本土化的应用实践中,TOD 对空间引导、价值取向、技术变革、规划范式方面的作用影响需要进一步明
晰。以北京市为例,通过复杂网络特征测度识别市域区划层次下城市中心体系和轨道交通的空间耦合状态,指明
双系统现存规划建设问题,提出双系统在 TOD 模式下的多维度耦合策略,旨在培养 TOD 向城市发展政策转型,
推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俞楝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18(1)
分析上海轨道交通郊区线站点物业开发现状,结合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郊区线物业开发的成功案例,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郊区线站点引导式物业开发的概念。即在郊区线设计、建设的同时规划其车站周边的物业开发模式,通过先期规划,在一定的半径上建立集工作、休闲、娱乐、教育、医疗、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分析了郊区线站点引导式物业开发的特征和辐射影响范围,提出引导式物业开发的规划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8.
对主要城市轨道交通形式作了初步比较分析,提出了在长株潭三市之间建立环形轻轨交通系统,并作为未来的主要客运交通手段的建议和初步方案.同时,又提出两点建议:一是乘势把湖南轻轨车辆制造业带动起来;二是形成长、株、潭立体开式循环交通网络,把轻轨与公交站、火车站、机场有机相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