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针对外贸企业在某一段时期内存在多种交易的事实,采用多目标0-1规划方法对企业该时期内的所有交易进行综合避险和损益分析,建立了三个外汇交易的决策模型.所建模型从净收益和风险两个方面恰当地反映了外汇交易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且模型中含可以反映决策者对风险厌恶程度的调节参数, 使模型可以适应不同决策者的需要.最后采用实际案例对上述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可以改善投资效果,优化外汇贸易的结构,规避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铁路选线决策模型中未考虑决策者风险偏好行为对决策结果产生的影响,以及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难以综合评价的系统量化问题,选用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施工及环境影响和社会政治经济意义4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建立铁路选线决策指标体系,并采用九级标度语言评价值对定性指标进行评价,再将定性指标转换为直觉模糊数带入计算;然后定义效用函数表达决策者风险偏好行为,采用两次改进熵权法确定指标客观权重;最后结合基于对称交互熵的多属性决策排序法,构建一种新的考虑决策者风险偏好行为的铁路选线决策模型。根据该模型,通过选择不同的风险偏好因子k得出与其对应的最优方案。通过案例分析,该模型具有更好的实践性和可靠性,为今后类似风险偏好铁路选线决策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考虑城市地铁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及其相关性和非主导线路对工期的影响,在计划评审技术(PERT)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BN)和修正PERT的BN-PERT进度风险分析模型。该模型以进度计划和风险贝叶斯网络为基础,引入乐观系数反映决策者偏好,利用语言变量描述专家等级判断,采用模糊数将语言变量转化为概率值,使用BN的概率推理功能和修正的PERT分析工程进度的期望工期和风险率。通过对某地铁工程的实例分析表明,BN-PERT模型的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工程风险的客观属性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4.
从不同角度对临时限速服务器进行建模,建立了临时限速服务器的参考结构模型、功能分层模型和状态转移模型;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方法分别对3种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建立较为全面的危险源数据库,可以作为系统运营期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技术为分析铁路安全管理领域的海量历史数据,发现其事故规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分析了铁路安全管理系统和数据现状,并结合大数据技术的特点,按照“人-设备-环境”3个方面,给出了铁路安全管理大数据应用的需求分析模型。该模型为实现设备的风险分析、状态维修,给决策者提供辅助决策,提高铁路安全预警水平,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运行风险研究对于保障高速铁路运行安全具有重要价值。为探究高速铁路运行突发事件的发生原理,识别影响高速铁路运行安全的主要风险,从基本概念、定性描述和定量计算3个层面,应用风险元传递理论、Bow-tie模型和贝叶斯网络研究高速铁路运行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可以使用基于风险元传递理论的Bow-tie模型描述高速铁路运行风险对高速铁路安全的影响,利用Bow-tie模型和贝叶斯网络做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可以确定风险元对高速铁路安全影响的相对大小,根据风险元对高速铁路安全的影响可以提出应对策略,当前需要重点关注高速铁路沿线环境治理,以保障高速铁路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高铁行车安全风险致因因素动态演化过程,从高铁行车安全风险致因因素的关联关系视角出发,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构建模糊多态贝叶斯网络结构,同时引入广义区间梯形模糊数进行风险概率计算,建立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的高铁行车安全风险致因因素动态演化模型,并进行了计算验证,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8项高铁行车事故致因因素间存在明显的层级结构和关联关系,并基于模糊多态贝叶斯网络风险概率计算,可以在多层级解释结构模型中确定风险动态演化路径,从而对风险动态演化路径中的关键因素进行提前预防控制,为高铁行车安全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隧道风险评价是预防事故发生及减轻事故损失的重要途径,目前隧道风险评价领域常用的评价方法多为定性评价,无法为管理决策者提供一个直观的量化结果。本文的评价模型将公路隧道运营风险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影响隧道风险的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形成多层次、多因素的公路隧道运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获得各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对各单因素指标的评价得到隧道风险的模糊综合评判。最后选择某工程实例进行风险评价,以验证该评价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绘画在中国历史经历了实用时期-礼教时期-宗教化时期-学化时期四个大的阶段。不同历史时期绘画的功能各不相同。在实用和审美两大功能之下,绘画都反映了时代的风貌扮演了怡情、教育的社会角色。从社会角度出发是对古代绘画进行重新审视和正确评价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0.
帅斌  种鹏云 《铁道货运》2011,29(1):9-13
将路径风险值、运营时间和运营成本的最小化作为危险货物运输路径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并依此建立多目标决策模型.基于决策者的风险偏好分为风险激进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保守型5类,并利用风险偏好权重对决策者不同风险偏好特性进行刻画.通过选择合适的加权开方乘方数将多目标决策模型中的目标函数转化为单目标函数,然后用标号算法求解最优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铁车辆下线故障因素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特点,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地铁车辆下线风险进行评价,通过算例来验证所提方法的实用性,为管理决策者提供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组织实施高速铁路快运业务,是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高附加值、高时效性快运需求的有效方法。基于高速铁路快捷货运网络的“轴-辐”式特征,以及多品类货物集疏运需求的异质性和不确定性特点,研究高速铁路货运专列开行方案和配载方案的联合优化问题。提出异质货物协同运输策略,以总运营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引入模糊集货需求下的机会约束和决策者风险偏好,构建高速铁路货运专列开行方案的混合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设计基于并行改进变邻域搜索的启发式求解算法。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对模型与算法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能够有效提升高速铁路货运专列的装载率并降低运营成本,决策者风险偏好将直接影响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列控运营安全评估方法不足,以及列控运营过程中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等问题,将集对分析和物元可拓理论引入其风险评估中。以影响列控运营安全的列控设备、环境和更新改造等6个主要因素建立评估指标,利用三角模糊数确定列控运营指标权重,并构建集对可拓耦合的列控运营评估模型,通过耦合模型的综合联系隶属度评估列控运营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该列控系统运营风险为低度风险,且模型能够真实反映列控运营安全风险评估中的不确定性,可以帮助风险管控部门对运营风险提前预判,保证列车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相同风险等级危害事件的风险排序问题,从危害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后果严重度2个方面构建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专家给出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建立基于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TOPSIS法)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相同风险等级危害的风险排序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国内某高速铁路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建设期识别出的3个相同风险等级的危害事件进行风险排序,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可行性和适用性.利用该模型可以从相同风险等级危害事件中分离出更关键的危害事件,为制订风险控制与监督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德尔菲法的大型钢结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德尔菲法,通过对大型钢结构的风险调查,建立了大型钢结构工程的风险清单和风险等级表。采用的数理模型为超几何分布概率分布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风险清单和等级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和评估了大型钢结构工程在设计、制作、安装各阶段的关键风险。最后把专家咨询结果和统计结果进行了差异性和统一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单独应用故障树分析法(FTA)或者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存在评估结果片面的问题,将FTA方法与AHP方法相结合,研究设计基于FTA-AHP的铁路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方法。用FTA方法确定目标风险事件的原因事件,构建FTA模型;对FTA模型中的基本原因事件分类归纳,建立AHP模型;对AHP模型准则层和指标层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各层的判断矩阵;将通过一致性检验的各层判断矩阵中的特征向量作为该层对应因素的权重向量,并结合因素的安全状态评分,得到上一层对应因素的安全状态评分;通过逐层计算各因素的安全状态评分,最终实现对分析目标安全风险的综合评估。以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既可以分析导致铁路系统故障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又可以对整体系统的安全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更全面反映系统的安全风险状态。  相似文献   

17.
针对境外轨道交通PPP(公私合作)投融资模式项目的特点,采用风险核对表进行风险识别,确定主要风险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境外轨道交通PPP融资模式的风险评价模型,构造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并分别计算相关特征量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实现了各风险因素的总排序.该方法使得风险的分析更反映项目实际,可为中国企业参与境外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标决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地裂缝带路基土具有不均匀胶结的结构性,在三轴压缩条件下可发生不均匀变形。由于采用传统单元件以及刚性连接建立的组合元件模型不能反映其变形特性,因此将传统元件模型的刚性连接局部变为铰链连接,建立能反映不均匀轴向变形的铰接元件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三轴压缩条件下地裂缝带路基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模拟的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反映地裂缝带路基土的不同变形阶段,同时还可以体现试样的渐进性破损和不均匀轴向变形现象。对几种简单铰接元件模型和传统固接模型的对比结果表明,铰接元件模型在弹性变形阶段的弹性模量相对较小,而屈服应力明显增大,反映了铰接元件模型的变形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快速、准确地掌握列车的运行状态及未来的运行趋势,需要对列车运行晚点预测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文章根据对北京—上海高速铁路(简称:京沪高铁)2020年列车运行数据的分析,包括停站时长对于晚点的影响及不同初始晚点时长下的传播车站数,提出了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的全段预测方法,使用同步多对多模式的RNN模型作为基础模型结构,建立列车运行晚点预测模型。在特征值的选择上,采用集成梯度打分法,从多个特征值中选择12个最显著的变量作为模型自变量。采用该模型对京沪高铁2020年晚点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验证集上5 min的误差范围内可以达到89%的准确率,该预测方法可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有助于调度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有利于提升铁路旅客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以提升铁路安全趋势分析能力,完善铁路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为重点,在深入研究铁路安全风险构成、风险量化评价方法、安全状态评价模型及风险预警模型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安全风险预警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和主要功能设计。实践表明,通过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加强铁路安全风险的管理和预控能力,促进铁路安全管理的前移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