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评长江下游航道的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长江下游航道的开发与建设问题.根据长江下游的地理调查,结合水沙与河床演变的分析,浅滩水深以及河流宽度与曲率半径的测量,以及110年来浅滩变化的探讨,对长江下游河道特性与河床演变作了研究.这些信息有助于长江下游浅滩最佳水深尺度的确定与最佳的航道开发与建设方案的探明,以及长江下游航道与港口的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2.
湛江湾外航道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北部,基于近期湛江湾外30万t级航道实测地形数据以及多年海图等资料,分析了湛江湾外深水航道淤积特征,并对其淤积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湛江湾外深水航道淤积主要集中在B点东西两侧K17+000~K31+000,航道平均淤强在0.44~0.65 m;中线北侧航道淤积强度和淤积量均大于南侧,且这种淤积态势将继续存在;航道南北两侧浅滩就地搬运的泥沙为航道回淤的主要泥沙来源,航道B点附近海域北侧浅滩泥沙在侵蚀后自北向南搬运,形成底沙输移,是目前航道B点附近淤积量较大的主要原因;南侧浅滩不会对航道的淤积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3.
通州沙、白茆沙河段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水沙动力复杂,河床冲淤多变。通州沙、白茆沙是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上延南京首先碰到的2个重点碍航浅滩。在工程河段水沙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数模、物模试验对工程方案平面布置、通州沙潜堤齿坝高程、通州沙中水道过渡段高程以及白茆沙齿坝高程进行优化并形成优化推荐方案。研究表明,优化推荐方案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通州沙、狼山沙冲刷后退的趋势,有利于白茆沙的稳定,稳定两汉分流,形成南北水道稳定的分汊格局。  相似文献   

4.
通州沙、白茆沙河段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水沙动力复杂,河床冲淤多变。通州沙、白茆沙是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上延南京首先碰到的2个重点碍航浅滩。在工程河段水沙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数模、物模试验对工程方案平面布置、通州沙潜堤齿坝高程、通州沙中水道过渡段高程以及白茆沙齿坝高程进行优化并形成优化推荐方案。研究表明,优化推荐方案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通州沙、狼山沙冲刷后退的趋势,有利于白茆沙的稳定,稳定两汊分流,形成南北水道稳定的分汊格局。  相似文献   

5.
长江下游白茆沙水道航道整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白茆沙水道航道存在的问题,通过河床演变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等多途径、多技术手段,对长江下游白茆沙水道的演变规律及演变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航道整治对策与措施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提出了该水道总体治理思路与控导工程方案,以保护现有较为有利的河势及航道格局,为后续整治工程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白茆沙水道航道存在的问题,通过河床演变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等多途径、多技术手段,对长江下游白茆沙水道的演变规律及演变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航道整治对策与措施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提出了该水道总体治理思路与控导工程方案,以保护现有较为有利的河势及航道格局,为后续整治工程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李波  付桂  顾峰峰  李为华 《水运工程》2022,(12):106-113
针对2020年后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全部外抛至海洋倾倒区造成疏浚土资源浪费的问题,利用三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SHIWM-3D对疏浚土综合利用至横沙浅滩进行固沙保滩的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综合分析横沙浅滩流态分布、泥沙输运扩散情况、疏浚土落淤效果以及对深水航道回淤的影响。结果表明:1)航道疏浚土吹泥上滩后部分泥沙直接落淤,部分泥沙则随涨落潮流扩散输运。2)横沙浅滩区域大潮期间呈现冲刷状态,小潮期间呈现淤积状态,疏浚土在浅滩总体表现为淤积。3)航道疏浚土吹泥上滩至横沙浅滩区域对深水航道的回淤影响不大。4)长江口航道疏浚土利用至横沙浅滩的方案是可行的,是解决2020年以后长江口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鳗鱼沙浅滩位于长江下游口岸直水道,属顺直宽浅水下分汊型沙质浅滩。顺直宽浅的河道属性使鳗鱼沙心滩和 左、右两槽不稳定,年际间滩槽冲淤变化较大,甚至出现滩槽易位的现象,是长江下游深水航道主要的碍航浅滩。基于河 床演变分析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鳗鱼沙浅滩近期演变特征以及浅滩成因,确立了维持水下分汊的整治思路,提 出江中实施龟背状潜格坝群的整治工程措施,并进行整治工程方案实施前后对比试验,分析研究整治工程方案实施后对航 道条件的改善以及对工程河段河势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白茆沙水道典型年份地形和水文数据,对典型洪水作用下白茆沙水道演变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的河道边界条件和典型洪水作用下白茆沙水道分流点下移北偏,汇流点上提,白茆沙北水道深泓持续北偏,南水道新泾河至七丫口一带深泓较稳定;白茆沙沙体发生淤积,其面积、体积均呈增大特征,白茆沙南水道深槽平面上表现为冲刷展宽,断面上白茆沙南水道深槽冲刷下切,北水道断面面积呈淤积萎缩态势;白茆沙全河段表现出冲槽淤滩、总体淤积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州沙、白茆沙是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上延南京首先碰到的两个重点碍航浅滩,工程河段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水沙动力复杂,河床冲淤多变。建立三沙河段非均匀非平衡输沙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挟沙力公式、底沙与悬沙交换模式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实测水沙及地形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方案进行研究,分析整治工程的效果及影响,为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安庆河道位于长江下游,长度50km。安庆港位于安庆河道北岸。从1880年至1984年,长达23.2km的安庆港岸线很稳定,岸线平均水深大于9.6m,安庆水道平均水深大于13.9m,成为长江中下游天然深水港。1984年以来,安庆港被泥沙沉积,安庆水道因江心洲浅滩的沉积趋向恶化,在枯水期安庆港西区和江心洲浅滩的水深分别小于4m和3.6m,影响航运。本文根据地理调查,近120年航行图的比较,对航道水深的测量,对官洲河岸整治、封堵汉道、采砂作了评述,着重研究了1984年以来安庆河道主流线变化和安庆港与江心洲浅滩的沉积。这些研究成果对安庆港及其航道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港口与航道建设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张家洲河段属分汊河床,由“张家洲”江心洲将河床分为南港与北港。在枯水期南港与北港的诸浅滩水深不足3.8m,严重影响航运。本文根据地理调查,近100年来历史航道图的比较,航道水深的测量值,以及河床水力几何形态关系的分析,着重研究了张家洲浅水航道的河床演变与南北两港及其浅滩的河床水力几何形态,探讨的成果可作为张家洲浅水航道的整治以及长江中下游航道的开发规划与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河段是川江船舶航行最困难的航段之一,其通航能力已经成为制约长江干线航运发展的瓶颈,需对该河段碍航滩险进行合理整治。文中介绍了两坝间重点碍航滩段,并以长江三峡两坝间著名的洪水急流滩——喜滩为例,分析了该滩段的碍航特性及成因,提出了通过炸礁、填槽和筑坝等工程措施,以减缓上水航线的流速、比降,消除泡漩乱水,扩大通航水域的整治思路,以延长万吨级船队通航期,满足设计船舶通航要求,为长江干线两坝间航道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深水航道是目前船舶进出上海港和进出长江沿岸各港口的咽喉要道。随着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以及重栽船舶的日益增加,使得进出深水航道的船舶密度趋于饱和。为防止深水航道航行条件的恶化,保障航行安全,“开发、使用深水航道南北两侧可航水域”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从河床演变观点评荆江碾子湾河道的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下荆江河段的碾子湾河道长度只有28km,分布着严重碍航的碾子湾浅滩,藕池口浅滩,石首锐弯与被泥沙沉积的石首港。1980年以来碾子湾河道发生严重的侵蚀与沉积。1995年2月至3月因碾子湾浅滩严重沉积使航道恶化,断航达29天,约500多艘江轮与6万多名旅客相继滞留在碾子湾河道上,在长江中游近代航运史上实属罕见。本文从近40多年来碾子湾的河床演变和鱼尾洲护岸工程角度评述碾子湾道与石首港恶化的原因,这  相似文献   

16.
福姜沙水道位于长江下游澄通河段中部,为长江下游河道冲淤变化较剧烈、碍航最严重的水道之一.为了满足沿江和上游港区的发展需要以及深水航道向上延伸的建设要求,结合相关资料对福姜沙水道近期河道演变及演变特性进行分析,认为福姜沙洲前段和如皋中汊近年保持稳定,略有冲刷,双涧沙上部及沙头冲淤进退对福中及福北水道影响较大,深槽不稳定,深泓摆动较大,是影响福北和福中水道航道条件的关键洲滩.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上游河段多为基岩和卵砾石河床,常见心滩、浅滩及边滩等复杂边界碍航河段。由于工程实际需要及航道整治要求,经常存在采砂坑、开挖航槽、修筑碛坝等改变局部河道边界的情况。以长江上游占碛子河段为例,建立向右偏转0°、5°、10°碛首导流坝数学模型,分析表明:0°碛坝引起的水位壅高流速增幅和分流比变化均较小 ,对占碛子浅滩影响较小;5°碛坝对主槽分流比和航道通航水深及流速的优化更加明显,通航效果更优;10°碛坝对主槽通航条件的改善明显,对流场改变较大,引起了明显的河势演变。为长江上游复杂通航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温州浅滩围涂工程对港口航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瓯江口温州浅滩围涂工程海区的工程前后的波浪场、潮流场、悬沙场、底床冲淤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温州浅滩围涂工程对瓯江口港口航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证。研究结果表明,温州浅滩围涂工程不仅对温州港现有港口航道及未来的状元岙深水港区基本没有负面影响,而且有利于航道水深的维护和稳定,可以改善从瓯江北口到黄大岙水道的船舶航行条件。  相似文献   

19.
李冬  王晓燕 《水运工程》2023,(4):155-160
通过对长江中游蕲春水道河床演变及碍航特性的分析,利用河工模型试验对6.0 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方案的整治效果进行研究,确定了蕲春水道整治工程方案,由李家洲边滩1道潜坝、3道护滩带、高滩守护和左岸护岸加固工程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本工程的影响只局限于工程区域及附近,对总体河势、防洪、堤防等外部环境影响较小,左岸护岸加固工程进一步增强了左岸岸线的稳定。研究为复杂外部环境下航道整治工程方案设计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