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在电厂建设等涉及大型特殊物件运输的项目中,按常规荷载等级设计的旧石拱桥,其承载力已难以满足特殊荷载通行的要求.以沙河桥为例,介绍了用钢丝网、钢纤维增强钢筋砼(简称三钢砼)与环氧砂浆粘贴钢板的复合加固措施,解决了大件运输中240 t重件通过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复合加固法提高石拱桥承载力在大件运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厂建设等涉及大型特殊物件运输的项目中,按常规荷载等级设计的旧石拱桥,其承载力已难以满足特殊荷载通行的要求.以沙河桥为例,介绍了用钢丝网、钢纤维增强钢筋砼(简称三钢砼)与环氧砂浆粘贴钢板的复合加固措施,解决了大件运输中240t重件通过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代交通技术》2008,5(1):60-60
2008—02—19上午11时,中国目前体积最大的钢砼组合梁成功架设在在建的上海长江大桥上,该钢砼组合梁长105m,宽16.95m,重2300t,采用了梁场预制、海上长距离运输架设的世界先进施工技术和较为特殊的墩顶简支变连续施工的顸落梁工艺。它的成功架设,标志着上海长江大桥工程上部结构的最大难关顺利通过。为2008—06实现大桥全线贯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贤文 《湖南交通科技》2010,36(1):117-120,133
针对目前盾构隧道管片设计过程中的两种计算方法,以有限元为计算工具,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选择了适当的折减系数时修正惯用设计法可以很好的描述接头的受力机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设计。但是这个折减系数的选择有相当的难度。而采用考虑接头刚度的精确计算法则适当地考虑了接头的位置、接头的刚度,能合理地指导隧道管片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主跨中间108m采用钢箱梁结构,两端为混凝土梁,钢梁和混凝土梁采用钢-砼节段组合结构,在连续刚构桥中首次实现330m的跨径。着重介绍了钢-砼接头内力组合的过程,分析研究认为:在新老规范交替过程中,荷载组合过程中采用新规范未必偏于保守;对规范中未明确规定的体外预应力力学效应,可按永久荷载进行组合。研究成果对同类结构的设计和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车辆轻量化设计过程中, 为了预测BFRP/铝合金粘接接头在服役温度下的静态失效行为, 加工了处于拉应力、剪应力与拉剪组合应力状态的粘接接头, 根据车辆服役温度特点, 选取-40℃、-10℃、20℃、50℃、80℃五个温度测点, 通过准静态拉伸试验, 得到不同应力状态下接头失效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分析了粘接接头失效形式和失效准则; 基于粘接接头在不同温度下的拉、剪应力, 建立了接头的二次应力失效准则方程, 对不同温度下的接头强度进行失效预测。分析结果表明: 粘接接头的失效强度受温度的影响明显, 随温度升高, 失效强度减小; 粘接接头中剪应力和拉应力的不同占比也会对接头失效强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随着剪应力比例增大, 温度升高使接头失效强度下降更明显; 相比于低温-40℃, 高温80℃时的拉伸接头与剪切接头失效强度的下降幅度分别为47.77%与61.49%;随着温度升高, 粘接剂的失效应力和杨氏模量逐渐减小, 而失效应变逐渐增大, 说明温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粘接剂的力学性能; 粘接接头失效形式为内聚和纤维撕裂的混合失效, 拉应力作用下接头更容易发生纤维撕裂, 并且随温度升高, 纤维撕裂面积减小, 因此, 为了防止纤维撕裂, 需要避免粘接接头受拉应力作用; 粘接接头在不同温度下的二次应力失效准则曲线拟合精度均在0.957以上, 并绘制了失效准则响应曲面, 直观反映了粘接接头失效强度在车辆服役温度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通过拼接梁接头的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接头的受力性能,提出了拼接接头的计算方法并相符,对预制拼接梁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钢、混凝土有效结合并共同受力的可靠性特别重要,作为钢-混凝土混合拱桥的关键构造,接头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施工安全与使用性能。通过有限元仿真比较分析了3种钢-混凝土接头设计方案的应力分布,研究了应力在钢箱-混合接头-混凝土箱区段的传递规律。结果表明:在钢-混凝土接头中增加加劲肋数量及加大混凝土箱末端横截面积、承压板面积,可以逐级、有效地把钢箱高应力状态向混凝土箱低应力状态传递、分散,从而降低钢-混凝土接头局部区域的应力集中程度。  相似文献   

9.
钢、混凝土有效结合并共同受力的可靠性特别重要,作为钢-混凝土混合拱桥的关键构造,接头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施工安全与使用性能。通过有限元仿真比较分析了3种钢-混凝土接头设计方案的应力分布,研究了应力在钢箱-混合接头-混凝土箱区段的传递规律。结果表明:在钢-混凝土接头中增加加劲肋数量及加大混凝土箱末端横截面积、承压板面积,可以逐级、有效地把钢箱高应力状态向混凝土箱低应力状态传递、分散,从而降低钢-混凝土接头局部区域的应力集中程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Kriging模型的焊接构架抗疲劳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Kriging近似模型技术,提出考虑焊接接头疲劳损伤约束的转向架焊接构架优化设计方法.根据国际焊接学会(IIW)的焊接接头与部件疲劳设计评估标准,基于Miner累积损伤理论,预测焊接接头的疲劳累积损伤;以板厚为设计变量,结构质量最小为目标,在尺寸约束的基础上,增加UIC515-4标准中超常载荷的最大应力、运营载荷的Goodman疲劳安全系数、疲劳试验过程焊接接头累积损伤为约束,创建焊接构架的抗疲劳优化模型;利用均匀设计法对10个设计变量进行120次试验创建Kriging近似模型,在近似模型上应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进行优化,在给定损伤要求下,构架质量减轻11.6%,此方法对复杂焊接结构的抗疲劳优化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Adopting a steel-anchor beam and steel corbel composite structure in the anchor zone on pylon is one of the key techniques for the design of Jintang bridge, a cable-stayed bridge in Zhoushan, China.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a stud connector model for the joint section was put forwar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obtain the relation between load and slip of specimen, the failure pattern of stud connector, the yield bearing capacity and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a single stud, etc.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structural behavior of the specimen wa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features of the internal force distribution in the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and the strain distribution of stud connector under different loads were emphatically studi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 connector is applicable for the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for pylon of Jintang bridge. The stud has a good ductility performance and a obvious yield process before its destruction. The stud connector basically works in a state of elasticity under a load less than the yield load.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板最优截面几何尺寸,建立了四边简支条件下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优化参数模型和优化数学模型,通过对已建工程的优化设计分析,在给定条件下使造价减少24.7%,表明该方法优化效果显著,并且效率高,可广泛应用于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板截面优化设计工程.通过对不同跨度的组合空腹板进行优化设计,获得在给定条件下的最优截面尺寸和最优网格尺寸.并探讨了长跨比的影响.给出组合窄腹板优化设计的几何尺寸窖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连续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桥面板易开裂的难题,提出了新型钢-混组合梁桥负弯矩区UHPC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接缝方案。通过建立Midas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应用UHPC接缝的连续组合梁桥负弯矩区的抗弯性能,自编Matlab程序分析连续组合梁桥的裂后截面刚度折减与内力重分布,并从抗裂性能角度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梁桥负弯矩区UHPC接缝具有良好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提高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弯箱梁抗火性能的策略,选取某三跨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弯箱梁为研究对象,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其在火灾下的三维非线性两阶段分析模型;基于已有热-结构耦合分析方法,模型考虑了钢箱梁内空腔辐射传热过程和其上翼缘与混凝土板的接触边界条件;将模型得到的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采用建立的模型在不同纵向受火位置、火灾强度和荷载水平作用下对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弯箱梁跨中挠度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了其极限承载能力和刚度衰变规律;以火灾下跨中挠度为评估指标,提出了针对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弯箱梁的抗火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称火和结构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弯箱梁外边缘挠度大于内边缘挠度,且荷载越大,火灾越严重,这一效应越显著;在油罐车等过火面积较大的火灾作用下,刚度较极限承载能力衰退更快,与常温下的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弯箱梁极限承载能力和刚度相比,边跨受火16 min时极限承载能力和刚度分别降低至29%和14%,中跨受火28 min时极限承载能力和刚度分别降低至31%和22%;在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弯箱梁抗火设计中,应首先提高外侧钢箱梁在火灾下的刚度,增多和加宽外侧钢箱梁底板纵向加劲肋可使边跨受火20 min后内外侧钢箱梁跨中挠度差分别减小23%和30%,中跨受火32 min后内外侧钢箱梁跨中挠度差分别减小22%和27%。   相似文献   

15.
钢—混凝土组合梁具有施工速度快、节省支架和模板等优点,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介绍了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系统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竖向抗剪性能和纵向抗剪性能的研究与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针对自锚式缆索承重桥梁结构体系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混结合方式.以某跨海大桥为工程依托,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板实单元相结合的空间有限元模型,考虑了钢构件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特征,通过分析不同构造下接触面的应力水平,研究自锚式缆索承重桥梁中钢梁与混凝土梁结合部的传力机理和应力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7.
提出用简化计算方法、截面全过程分析和结构有限元分析等三种方法对双面组合连续梁极限抗弯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以某一试验梁为例,对三种不同方法计算得到的承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对双面组合梁的设计和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35+50+35变截面钢混叠合梁的受力进行分析研究,对今后钢混叠合梁的设计及施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