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铁四院50年枢纽站场设计的成就和特点,通过实践培养出了许多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优秀设计人才和技术生产管理者。论述了枢纽站场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国建华 《铁道学报》2000,22(1):17-21
着重于铁路分类建设与分类经营的必要性研究。首先分析了分类建设和分类经营对我国铁路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然后从铁路运输业的三维基本属性出发,指出铁路的分类建设和经营是由其内在客观要求决定的;最后分析了铁路分类建设和经营与铁路开放市场和准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林建泉  刘惠德 《铁道学报》1995,17(A01):101-104
介绍一种用于铁路枢纽站场隔离开关集中监控系统,采用短波无线信道代替传统监控系统的音频实回路信道,可降低投资,便于现场调试和维护,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同中国铁路的不解之缘源远流长。他带领中国铁路工人投身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光辉篇章。新中国成立后,他高度重视铁路建设和发展,把人民铁路摆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位置;他亲自规划铁路发展蓝图,指挥铁路建设会战,给予中国铁路和全路职工以最有力的支持和最深切的关怀:他把专列当成自己流动的“办公室”和“家”,曾经72次乘专列外出视察,体察民情,倾听民意,列车走遍神州各地,他乘专列工作、生活了引48天,召开政治局会议,制定党的方针政策。运筹社会主义建设的宏图,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政变阴谋……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毛泽东,一个伟大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新中国铁路建设的丰碑上! 本刊将陆续刊登毛泽东与中国铁路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收集在《毛泽东与中国铁路》大型历史珍藏册中。本纪念册是首都铁路公共关系协会历时三年,完成策划、编辑、设计的,通过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审,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日正式出版发行(如有需要,可与本刊读者服务部联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铁路大面积使用ZPW-2000系列信号设备。全国各大铁路枢纽也逐步进行相应的闭环电码化改造。由于枢纽站场情况复杂,常会出现包含较多轨道区段的接车或发车进路。  相似文献   

6.
甄春相 《铁路航测》1996,(3):25-27,31
解决当前铁路勘测设计中的“地质不清、遗漏局部方案、概算不准”三大质量问题,加快勘测设计速度,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遥感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概略回顾了铁路遥感工作的发展历程;以铁专院开展的遥感项目为实例,总结了“八五”期间铁路遥感工作的主要进展;对遥感工作和铁路建设现实,提出了一些建议及“九五”期间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介绍加拿大铁路为适应市场经济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所采取的措施,包括调整并不断完善政府宏观管理体制和铁路行业管理体制;分离支线,兼并干线,逐步优化主要铁路公司直管的运输网络;保持大铁路公司经营活力,不断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和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建立适应铁路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8.
2013年8月9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即国发(2013)33号文件。这是年内国务院几次研究铁路发展改革会议和文件精神的集成。领会意见的侧重和亮点,  相似文献   

9.
汤隆波 《电气化铁道》2009,(2):31-32,35
就西安铁路枢纽新丰编组站上行出发场过渡开通的接触网施工方案进行阐述,通过与传统过渡施工方案的对比,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选择简单、经济的过渡施工方案,对其他类似枢纽站场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现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智能化是铁路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基础上,阐述了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智能化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关键技术,讨论了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智能化的研究内容和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1.
结合2003年91-11月参加的中国铁路高级管理及技术人员赴德考察培训,总结中国铁路与德国铁路在铁路建设资金、路网的发展情况和运输压力、经营方式、设计思想、安全监管理念、养护维修方式、设计理念、管理体制等8个方面的部分区别.  相似文献   

12.
动态集锦     
《铁道知识》2005,(5):44-45
西南、西北己确定了铁路发展大计;三条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合宁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温福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合武铁路(湖北段)建设启动;北京地铁建设进入高潮;TMIS综合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13.
信息精萃     
我国铁路网区域布局将发生大变化;我国铁路运输效率世界最高;2007年我国铁路建设投资2560亿元;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将不断加大物流工作力度;投资200亿元建设15个重点项目湖北省铁路建设提速;铁路通车促进西藏内贸快速发展;欧亚新通道——巴新铁路2007年将开工建设;世行贷款2亿美元支持贵昆铁路改造;  相似文献   

14.
袁方 《铁道知识》2012,(3):40-41
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把中凼经济推向腾毡发展的年代;改革开放的火红岁月,使中国铁路结出了累累硕果:青藏铁路克服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等困难创下了世界高原铁路之最;4亿吨午运量的大秦铁路改写了承载铁路运输的历史;高速铁路的发展成就了中国铁路前进的新篇章……钟章队教授,作为国内片化研究GSM-R铁路无线通信的专家,任近十几年中,与团队历经艰难,参与到一场场工程实践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关,见证和参与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铁路采购与物流》2007,2(12):I0001-I0001
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于12月15-16日在济南召开了物流科学与技术暨信息工程与电子商务学组学术研讨会。赵传学主任委员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对物资管理委员会学术活动提出了6项要求:一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二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三要适应建设和谐铁路发展的形势;四要适应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五要适应铁路物资供应体制的变化;六要适应铁路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GSM-R系统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钟章队 《中国铁路》2007,(11):24-27
在青藏高原铁路、大秦重载铁路建设和胶济线提速改造工程中,铁道部针对GSM-R系统的关键技术开展一系列攻关和创新,取得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经验。在调度通信、机车同步操作控制数据传输、列车控制系统数据传输、CTC数据传输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中国铁路特色的GSM-R应用体系。结合我国铁路运输特点,制定我国GSM-R技术规范和标准,完成互联互通测试,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链。我国还将在CTCS-3、CTCS-4、ETCS-2、ITCS系统应用、机车同步操控、铁路移动信息化、移动终端、GSM-R运营维护、大型铁路枢纽站和编组站等方面开展大量的技术攻关和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17.
汕头站是粤东地区重要客运枢纽站,车场之间关系复杂。为实现粤东城际铁路科学引入汕头站,合理确定各车场之间功能布局,以粤东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一线两环加射线”格局为依托,首先对汕头站概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汕头站客运量及跨线列车开行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汕汕铁路和汕普城际建设规划方案,对粤东城际引入汕头站方案进行详细研究,分别研究了城际-普速合场方案(方案Ⅰ)、中穿设置城际场方案(方案Ⅱ)以及西侧设置城际场方案(方案Ⅲ),从车场布置、工程实施条件、方案投资、施工过渡方案、运营管理等因素出发进行分析比选,研究结果表明,西侧设城际场不仅施工过渡方案简单,对运营影响小,工程易实施,工程投资适中,并且可实现粤东城际独立运营,故予以推荐。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分析唐山地区既有铁路现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贯彻“外货内客”的思维和总图多层次化的理念,对新线建设时机进行分析论证,对规划年度地区客货运系统进行多方案比选,研究提出唐山地区铁路规划布局和分期实施方案,以指导铁路建设,更好地满足唐山市建设发展的需要。研究结论:唐山地区格局为三纵六横布置;地区客运站按照两站格局,一主一辅,主要客站为唐山站,辅助客站为唐山北站;修建货车外绕线,实现“外货内客”形式;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能力开行8对市郊客车。近期建设津秦客运专线、蒙东煤炭下水通道、京秦城际铁路唐山北站至唐山站段,远期建设京秦城际铁路全线、滨海新区至曹妃甸城际铁路。  相似文献   

19.
《世界轨道交通》2008,(4):F0003-F0003
在中国,凡是有铁路的地方,通常能见到永济电机的产品。 今天,为满足中国铁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我们致力于做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工作。目前,已掌握并拥有了法国阿尔斯通;日本日立、东芝;美国GE与EMD;德国西门子等世界公司一流的电传动装置设计和制造技术,并通过创新发展,构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电机、变流器及电传动系统集成的三项技术平台,成为中国铁路技术引进电传动产业化基地。  相似文献   

20.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铁路建设跨越式发展描绘了建设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更为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线路设施的技术改造、技术提升、技术创新提供了历史机遇和现实挑战,而呼之欲出的无碴轨道又是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的首选新型技术,中外铁路专家称无碴轨道的优越性已被世界许多建设高速铁路的国家和地区认可。可以肯定地说,无碴轨道技术的推广应用,对铁路发展无疑是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它必将催生铁路事业的大发展、大跨越;在当今新的发展时期,研究和发展无碴轨道技术,对于推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客运专线,快速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意义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