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轮对采用独立回转车轮的自导向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铁路机车车辆后轮对采用独立回转车轮不对称悬挂的自导向转向架的曲线导向能力。采用一个简单的线必转向架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得到在不同踏面锥度和定位刚度下与用规刚性轮对的转向架比较导向性能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线性简化的轮对模型,研究了刚性轮对及独立旋转轮对的曲线导向机理.分析现有转向架结构设计的特点,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今后可能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国外摆式客车转向架的基本结构以及轮对导向方式和倾摆机构的特点。针对我国线路特点提出了以径向转向架作为我国摆式客车转向架的基本方案,并重点阐述了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我国摆式客车转向架的具体结构和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4.
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独立旋转车轮能够消除轮轨间的纵向蠕滑,理论上不存在蛇行运动,故在直线上可以获得较高的临界,基曲线上可使因纵向蠕滑而产生的轮轨噪音消失。与传统轮对相比,独立旋转车轮缺乏由纵向蠕滑力而产生的导向力矩,故在曲线上无自导向功能,基本上只能靠轮缘导向。曲线通过性能是车辆动力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车辆由直线进入曲线,特别是通过缓和曲线时,由于受到线路的各种激扰,轮轨间将产生复杂的作用力,对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建立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车辆的动力学计算模型,模拟实际线路,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车辆通过曲线的全过程进行动态仿真计算,得出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和传统轮对转向架曲线通过的动力学响应值。通过对两种转向架曲线通过时的轮轨横向力,脱轨稳定性及轮轨磨耗等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曲线通过时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导向转向架     
以下介绍一些导向转向架的功能及种类。 1 铁道车轮的导向功能   自行车和汽车通过弯道一般是使前轮先转向,当然,操纵后轮也行,人们称此为导向。这时,前后轮走行的轨迹不同。但铁道车辆的前后轮在同一轨道上,前后轮都需导向功能。同时,铁道车辆不像汽车那样有司机掌握方向盘,线路又必须有弯道。为使在曲线上顺利地转动,将左右车轮做成一体,用滚圆弧形酒桶的原理使与钢轨接触的轮径连续变化,从而实现自动旋转滚动导向。换言之,车轮踏面上带有斜度,通过曲线时因离心力轮对向外轨移动。外轨上车轮比内轨上车轮轮径大,以较长的圆周转动。可期望轮对处于与曲线成直角的径向位置(冲角为0),实现自导向。这就是轮对自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等效轴箱定位刚度在自导向转向架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互连轮对的模块化轴箱定位的应用潜力,旨在优化机车转向架在曲线通过和稳定性这对矛盾上的折中关系.灵敏度分析则阐明了运行条件对自导向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孙翔 《铁道学报》1995,17(2):25-32
根据对机车径向架转向架的基本要求,从导向机理,牵引与导合功能的关系,轮对耦合方式,轮对相对于构架的位置,机构活动度,关节参数的重要性,等效模型及其施工方式,结构复杂程度等方面,分析了机车径向转向架的特点,指出了与车辆径向转向架的区别,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为确保机车径向转向架的试制成功,必须加强机理研究,注重分析计算,精心设计结构,并重视各种试验。  相似文献   

8.
自导向径向转向架技术在383系列电动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在383系列电动车上采用日本首台径向转向架的结构原理,柔、刚性轴箱弹簧式径向转向架的特点,轮对定位状态以及径向转向架从开发到应用的过程及现在的使用状况。  相似文献   

9.
将传统2轴转向架与具有轴间连接轮对导向系统的转向架进行比较,表明自重轻的轴间连接轮对导向系统,能使转向架具有较好的蛇行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从而降低了轮轨间的横向力,并减小轮轨磨耗。  相似文献   

10.
转8A型转向架提速改进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不利速度区、转对定位、摇枕侧摩擦副、转向架与车体,新旧车辆、车辆与线路等几方面分析了障碍转8A型转向架提速的原因,并提出了包括无导框轮对定位结构、新型橡胶承载鞍、两级刚度弹簧、新型斜楔、常接触弹性旁承等措施的不同组合的改造方案。文章最后还提出了试验研究的工作步骤。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基本目的是为普遍用于美国铁路的自导向转向架(即EMD的径向转向架和GE的可导向转向架)增加曲线粘着的效果提供一种定性分析,机车转向架的曲线高粘着性能实质上表现于两个方面,首先,允许车轴相对于转向架构架可充分偏转,由此,轮对相对于轨道保持小的冲角,其次,在车轴和力向架构架间提供足够大的纵向刚度,以适应高粘着。一种当量刚度分析用于证明本论文考虑的两种可导向转向架在为高粘着性能提供小冲角和大纵向刚度两方面远优于传统的三轴直向转要,本文的定性分析符合美国铁路自导向转向架粘着性能的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12.
Monse.  D 《国外铁道车辆》2000,37(5):1-7
9 一系悬挂转向架 一系悬挂转向架也叫做轴箱弹簧转向架,通常是作为提供给特种运用服务的优质转向架。在这种型式转向架上,其主弹簧和阻尼是装在轮轴系统与转向架构架之间的,因而垂向和横向弹簧挠度和阻尼与最小的簧下重量一起就直接作用于转向架轮对运动。随之带来优良的垂向和横向运行品质,以及高速蛇行稳定性和良好的曲线通过性能。 提供的这种基本结构是在运用于欧洲的转向架系列结构基础上设计的,在最新专门设计中,还结合了摆吊式横动和迫导向功能。图18为一种迫导向径向转向架。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摆式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摆式列车曲线通过时径向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摆式列车以高于常规列车30%的速度通过曲线时,采用迫导向径向转向架能有效降低轮轨磨耗和改善动力学性能,主动控制径向转向架能达到与迫导向径向转向架相近的效果,两者的曲线通过性能均比无导向和自导向径向转向架好,且具有较高的非线性临界速度。可控径向转向架能方便地调整径向增益,且在作动器卸荷后具有与自导向径向转向架一样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讨论传统轮对的轮舅接触力:分析了轮轨间的磨损与导向;比较了传统轮对和独立车轮转向架的导向原理。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现代有轨电车转向架动力性能和承载能力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轮对动力转向架的初步设计方案.介绍了该转向架的混合轮对配置、导向装置和单电机双轴驱动传动系统,以及该转向架的初步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6.
交叉杆式自导向转向架动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交叉杆式自导向转向架在日本通勤车上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自导向转向架一系悬挂水平定位刚度降为普通转向架对应刚度一半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同样水平的车辆运行稳定性.通过小半径曲线时,其轮对冲角和轮轨横向力均比普通转向架小得多.当轮轨摩擦系数增大时,其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重载货车转向架的述评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开文  傅茂海 《铁道学报》1994,(A06):112-118
从轮轨动力作用的角度,对三大件式、整体构架式,自导向式和迫导向式4种典型货车转向架的性能作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适应我国线路的低动力作用重载货车转向架的发展模式,并借助于理论计算对其动力学性能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的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得知,一旦耦合刚度合理匹配,该转向架就会在二系悬挂系统和柔性耦合元件的协调作用下自动把前后轮对调整到径向位置,这说明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有望彻底解决独立轮对的导向难题。然后通过数值仿真全面分析了耦合刚度对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找出了其影响规律,获得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耦合刚度的最佳匹配关系,为今后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的方案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本文还提出了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能产生类蛇行运动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9.
徐道玄 《铁道车辆》1995,33(3):19-22,58
理想状态下的各轴,各轮均重的转向架,由于自身的结构误差及线路扭曲,铅垂载荷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转移。本文介绍多轴构架式转向架铅垂载荷转移及轮重减载率的计算分析方法,并通过计算实例说明,结构误差的分布状态对载荷转及其大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从而指出控制载荷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欧洲和美、日等国独立轮转向架的研究和发展情况。理论和试验研究表明,独立轮转向架无论是蛇行运动稳定性还是曲线通过性能,比传统转向架都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噪声低,轮轨磨耗少。阐述了只要解决好直线上的车轮横向复原和曲线上的车轮导向等问题,独立轮转向架技术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