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某地铁车内噪声超标问题,从车辆、轮轨、线路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系统测试分析了车辆的牵引、空调系统,车辆、轨道结构,轮轨粗糙度等因素对车内噪声的影响特性。研究表明,牵引、空调系统、不同轨道形式对运行车辆车内噪声影响较小。车内噪声的显著频带为 400~800Hz、1105Hz,与车轮非圆没有直接关系;1105Hz 与钢轨打磨后磨痕有关。车内噪声主要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一是透射噪声,车辆内移门存在漏风问题,车外噪声传入车内;二是结构传声,轮轨或轨道以上频段的振动激励经过轴箱-构架-车体传递,进而激励车内内装等结构振动产生辐射噪声;三是在以上频段,不同轨道的垂向衰减率低于标准规定下限值。此研究对地铁车辆降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查明在磁悬浮车辆的车内噪声中包含的低频噪声成分对车内环境评价的影响,进行了消声室试验和车内舒适度仿真器试验.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轨道车辆空调防风沙设计方案,经试验验证,该方案能有效降低风沙环境下轨道车辆空调机组的含沙量,提高车内环境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轨道交通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及环保性,阐述了轨道交通车辆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来源,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室内及车内空气中VOC的管控法规、规范和标准,从而对轨道交通车辆车内VOC的管控提出相应建议,为相关企业在轨道交通车辆车内空气质量的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铁车辆车内噪声直接影响旅客乘坐舒适性。掌握车内噪声特性,可以为地铁车辆车体结构声学设计及车内声学环境优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标准测试不同运行速度下铝合金地铁车辆车内噪声,获得车内噪声频谱特性。根据能够反映主观听觉作用的心理声学理论,进行车内噪声特性响度分析,比较声压和响度评价车内噪声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车内降噪的频率范围。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地铁车内噪声超标问题,从车辆、轮轨、线路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系统测试分析了车辆的牵引、空调系统,车辆、轨道结构,轮轨粗糙度等因素对车内噪声的影响特性。研究表明,牵引、空调系统、不同轨道形式对运行车辆车内噪声影响较小。车内噪声的显著频带为 400~800Hz、1105Hz,与车轮非圆没有直接关系;1105Hz 与钢轨打磨后磨痕有关。车内噪声主要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一是透射噪声,车辆内移门存在漏风问题,车外噪声传入车内;二是结构传声,轮轨或轨道以上频段的振动激励经过轴箱-构架-车体传递,进而激励车内内装等结构振动产生辐射噪声;三是在以上频段,不同轨道的垂向衰减率低于标准规定下限值。此研究对地铁车辆降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地铁车内噪声超标问题,从车辆、轮轨、线路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系统测试分析了车辆的牵引、空调系统,车辆、轨道结构,轮轨粗糙度等因素对车内噪声的影响特性。研究表明,牵引、空调系统、不同轨道形式对运行车辆车内噪声影响较小。车内噪声的显著频带为 400~800Hz、1105Hz,与车轮非圆没有直接关系;1105Hz 与钢轨打磨后磨痕有关。车内噪声主要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一是透射噪声,车辆内移门存在漏风问题,车外噪声传入车内;二是结构传声,轮轨或轨道以上频段的振动激励经过轴箱-构架-车体传递,进而激励车内内装等结构振动产生辐射噪声;三是在以上频段,不同轨道的垂向衰减率低于标准规定下限值。此研究对地铁车辆降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地铁车内噪声关系到乘坐舒适性,与轨道、隧道、车辆设备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通过测试洛阳地铁车辆在隧道内不同速度工况下车内不同位置噪声,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并研究噪声源及产生途径,从车辆角度提出车内降噪措施。研究表明,车内噪声在标准范围内但临近限值,空调口附近噪声值>车门附近噪声值>车辆中心位置噪声值,车辆加速阶段噪声值>减速阶段噪声值>匀速运行阶段噪声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地铁车辆已成为我国现代交通的重要基础设施。热释放速率是轨道交通车辆防火设计、火灾安全评估和隧道通风系统设计的重要参数,然而现有地铁列车火灾燃烧特性的研究结果并不能反映出车内主要部件对火灾热释放速率的影响。为了有效地对地铁列车结构和防火设计提供指导,基于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实际结构,根据材料燃烧试验测试得到的车内非金属可燃材料的燃烧特性参数,建立车辆火灾的数值计算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模拟采用不同燃烧特性材料时的车内火灾蔓延过程,对比分析顶板、侧墙、座椅和地板4种车内主要部件对车辆火灾热释放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地铁车厢内主要部件对热释放速率的影响程度与火灾蔓延顺序、部件空间位置有关,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顶板、侧墙、座椅、地板。  相似文献   

10.
地铁车辆部件作为重要噪声传递路径,其隔声性能对车内噪声有重要影响。文章以我国某型地铁车辆部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车内噪声预测分析模型,研究了车辆部件的隔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改变车门、车窗和风挡的隔声量,对车内噪声的抑制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智慧空调技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化运营的重要技术手段,主要根据车辆运行环境数据来调整空调运行模式,进而改善车内舒适度,对空调机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关键零部件故障预警,实现空调机组的智能化健康管理,提升空调运营维护效率。智慧空调系统由车辆空调、车载网络及PHM(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地面支持系统结合搭建而成,通过传感器来监控车辆空调使用环境数据,并自适应性调节空调运行状态以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在故障预测及健康管理方面,智慧空调技术通过搭建诊断模型,采集并传输空调机组运行状态数据,实现对空调机组多发性故障的及时预警,对关键零部件使用寿命进行老化预测并采取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进而保障空调机组的安全运行。在车辆的维修维护中,智慧空调技术结合不同的诊断及预警模型数据,合理制定空调机组修程,将空调机组故障修与定时修为主的传统维修模式发展为基于安全监控和健康管理的智能化“状态修”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城轨车辆整车隔声性能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方法对城轨车辆整车隔声设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车内噪声水平不仅受到车辆隔声性能影响,还与车辆运行环境相关,在整车隔声设计中应当遵循“等效透射”原理.  相似文献   

13.
对北京地铁4号线大兴线地铁车辆车内噪声进行了全程实时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轮轨噪声是影响地铁车辆车内噪声的主要因素,地铁运行速度、转弯路段对车内噪声等效声级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铁道车辆的高速化发展,对车内环境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铁道车辆噪声源众多,且传播路线错综复杂,必须考虑客室及内装修因振动逐步改变的特殊情形。因此,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提出了通过将新开发的采用压电材料降低噪声的板体安装在内装修板材上以降低内装修板体透射噪声的方案,希望以此抑制来自外端墙面的透射噪声,降低新干线车辆连廊部噪声。  相似文献   

15.
列车内部的声环境是旅客乘车舒适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铁路车辆内部噪声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车辆内部的典型噪声级和测量量,给出了影响车内噪声的主要噪声源,介绍了车内噪声的传播途径及相关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计算高速列车车内压力的热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光鹏  雷波 《铁道学报》2006,28(1):35-38
运用热力学基础知识,建立了一种计算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车内压力变化的热力学模型,它采用当量漏气面积表示车辆气密性,具有物理意义明确的特点。在相同的计算条件下,将其与现有能够计算车内压力的2种模型——经验模型和流动模型进行了车内压力计算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热力学模型用于高速列车车内压力计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CRH3型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的成功开行,拉开了我国高速铁路运营的序幕。旅客对列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车内环境界面的振动、噪声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此,有效地采取措施减振降噪、提高乘客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是当前高速列车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介绍CRH3型劝车组内装系统自主研发的橡胶减振器内部结构及技术指标,它填补了我国动车组内饰件橡胶减振器研究的空白,并为我国碳钢车辆、地铁车辆等相关轨道车辆应用的减振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出口突尼斯内燃动车组噪声控制要求、噪声源频谱特性,制定了车辆断面结构的隔声设计方案,为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对车辆所用材料及组合结构进行了隔声试验和振动试验,同时通过预测车内噪声及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车内声场进行仿真计算,进一步证明了车辆隔声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控制车辆内部噪声。  相似文献   

19.
梁世宽 《铁道车辆》1999,37(A00):39-42
介绍了长春客车厂出口伊朗双层空调硬座车的主要技术参数,车内主要设备和车辆主要零部件等。  相似文献   

20.
地铁车内噪声的成因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铁车辆运行时车内噪声的成因及传播途径,并针对噪声源、隔声、减振、吸声等多方面提出了控制地铁车内噪声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