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的兵库工厂,在不锈钢铁道车辆的焊接中,正式引进了激光焊接。公司将目前应用于车辆侧墙构件的点焊,逐步替换为激光焊接,目的是提高焊接的精度和作业效率。今后1~2年内,要将车辆焊接中的大多数作业改为激光焊接,使作业速度比目前提高20%~30%;成本降低20%~30%。此次正式引进的激光焊接,应用于不锈钢铁道车辆生产线上,它替代了目前用于点焊的激光装置并使用机器人实施作业。  相似文献   

2.
模锻铝制构件和组件在机车车辆结构中的应用为减轻机车车辆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几年来,模锻铝制构件的成形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并开发了一些可高强度时效硬化的新合金。本文介绍了模锻铝制构件在可以达到的一些特性及其在结构上必须注意的一些最重要的成形参数,对钢和铝的其他不同的制造方法也进行了比较。以关节列车中关节部分为例,对2个模锻主组件的设计与优化过程、质量保证、检验进行了介绍,同时还对包括成品加工和安装后的关节模块在内的生产过程也作了说明。该工艺若在研发阶段就以其相关零件的结构特性和成形能力一起纳入总设计,则会带来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BIM数据存储标准是BIM技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IFC标准是唯一支持数据完整性以及数据交换性的公共标准,铁路大部分专业已完成了IFC标准扩展及部署应用,但铁路机务车辆IFC标准尚为空白,有必要开展铁路机务车辆IFC标准研究。在IFC4标准基础上,系统梳理铁路IFC标准框架及研究进展,提出铁路机务车辆IFC标准扩展原则,结合全路机务车辆设备分类趋势和专业设计习惯,开展铁路机务车辆IFC标准实体类及属性集扩展,其中实体类扩展包括空间结构单元扩展、系统扩展和构件扩展,属性集扩展包括部件属性集扩展和构件属性集扩展;完成了扩展成果在达索平台的部署及应用,并依据铁路机务车辆IFC实体分类原则建立了铁路机务车辆BIM标准化模型数据库。研究成果充实完善了中国铁路BIM标准体系,实现了铁路机车车辆BIM设计高效化、标准化以及BIM模型几何和非几何信息的标准化传递及共享,为建设管理和运维交付及拓展应用提供标准化BIM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现代车辆制造业中的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现代车辆制造中材料的意义,车体制造中的材料消耗量,进行车体新材料及构件加工和连接方面研究的目标和趋势,走行部降低重量的意义,以及设备元件和内部装修应用新材料的进展情况等。  相似文献   

5.
传统测量方法满足不了高品质轨道交通车辆生产制造的要求,某公司开展了基于激光技术的先进测量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化应用,开发了车辆关键零件空间安装的三维激光投影测试技术、大跨距形位尺寸自动测量技术、复杂曲面构件三维激光扫描检测技术和基于视觉成像的车辆制造关键工序质量状态检测技术,成功应用于高速列车的生产制造中,有效提升了测量检测技术水平和工程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保证跨坐式单轨车辆车体整体结构力学特性的前提下,省略了一些非承载件,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车体的有限元模型.以车体质量最小化为目标函数,车体构件应力为约束条件,车体构件厚度为设计变量,对其进行了尺寸优化设计,从而减轻了车体的质量,取得了轻量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全俄铁路运输科学研究院车辆领域的科研工作方向,新开科研课题的依据和2020年以前对车辆类型和车辆构成进行研究的方法,步骤和思路,以及其他一些科研项目的目标及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能有效监测桥梁结构上的各种作用及结构效应,可为准确评估桥梁结构状态提供信息。以一座钢桁梁桥健康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基于健康监测的钢桥构件承载力可靠性评估方法,分析应变信号的特点,并根据一段时间内的健康监测数据对桥梁结构进行承载力可靠性分析,建立基于随机车辆荷载模型的桥梁承载力可靠性评估方法,探讨温度效应对结构承载力可靠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移动车辆振动引起的钢桥构件应变很小,移动车辆荷载产生的静力响应对构件承载力可靠指标起控制作用;随机车辆荷载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实际列车通行情况,结合有限元方法,能快速对钢桥构件承载力进行可靠性评估;考虑温度效应后构件承载力可靠指标有所减小,且温差越大,变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从实车碰撞试验、混凝土结构及构件抗侧向冲击试验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等方面系统总结国内外学者在钢筋混凝土(RC)柱抗车辆冲击问题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落锤试验技术在研究车辆冲击问题中的不足,针对柱易遭受车辆碰撞部位冲击加载的试验方法,提出采用可溃缩变刚度锤头模拟车辆碰撞。在RC柱抗车辆冲击分析中,混凝土本构模型参数在低速冲击条件下的动态校准,车辆冲击荷载的合理简化也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以铁道车辆牵引为目标,采用脉冲发生器(PG)作为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转子频率,以便控制牵引感应电机的转差频率。通过在铁道车辆牵引中采用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来取消PG,从而希望降低控制系统的成本并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虽然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在一般工业上应用很普遍,但亦有可能通过增加一些新的控制功能,以适应在铁道车辆牵引应用中问题的特殊性。在本文中,结合所作的理论研究和试验描述了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在铁道车辆牵引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中,箱涵是安装在由管片组成的环形隧道衬砌内的重要构件,因此箱涵的运输和吊装对整个工程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影响很大。传统施工中,箱涵运输时被直接放置在固定支座上,横向放置影响其他车辆通行,纵向没有支撑造成在遇到大坡度或车辆紧急制动等情况时存在安全隐患。箱涵吊装时需要盾构机箱涵吊具具备翻转或回转等辅助功能,这就造成盾构机后配套设计制造的困难和操作的复杂性,加大吊装过程的风险,降低施工效率。针对箱涵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存在问题,研制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箱涵运输支撑转动装置。通过工程应用证明,其安全可靠,施工效率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天津滨海快轨车辆制动系统的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简要阐述车辆制动系统细节设计及其对安全可靠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美国联邦铁路局研究与开发办公室研发了一种通过机车司机室的安全控制装置对铁路货车机械构件实施监控的系统。该研究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对车辆构件实施监控,保证调车人员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铁路的整体安全性。如图1所示,先进概念列车(ACT)采用了多种技术。ACT列车由一台机车和不同类型的货车组成。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将机车司机室与牵引车辆可控构件联系在一起。货车的可控构件包括手制动机、车钩提杆、三组件车钩与折角塞门等。手制动机与汽车的停车制动装置类似,当铁路车辆不运动时使其停靠在固定位置。当车辆与列车分离时必须使用手制动机;当需要移动车辆时,必须释放手制动机。车辆分开时需要使用车钩提杆,提起车钩提杆,车钩解锁,将车辆分开。将车辆连接在一起,无需使用车钩提杆。折角塞门用于控制列车空气制动装置的空气系统。当需要将一节车辆与列车连接时,折角塞门必须打开,使空气流入制动系统。此外,列车最后一节车的折角塞门必须关闭,防止空气压力从列车的后部逸出。  相似文献   

14.
疲劳寿命计算是机械设计的重要步骤,而利用标称应力和可比构件或零件的实际疲劳特性这一疲劳分析方法是疲劳寿命计算的有效方法。本文详细地阐述其计算原理和具体步骤,并将此疲劳分析方法应用于货车车辆实际的疲劳计算中,验证了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不锈钢车辆车体结构通常采用电阻点焊制造。近年来,在不锈钢车辆车体结构制造中已应用激光焊进行整个侧墙体的焊接制造。本文介绍确保激光焊质量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呈现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多样化需求,选择适应需求的轨道交通车辆新技术,需要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新技术的研究和试验。文章主要阐述了在传统轮轨系统应用的新技术,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正在推进轻量化材料应用的新干线电动车车体结构,阐述新干线电动车进一步轻量化的课题,说明为适应车体轻量化,应用镁合金的可能性。其次,介绍镁合金的材质,以及将镁合金应用于车辆结构构件的技术课题及当前的研究开发活动。  相似文献   

18.
低地板轻轨车辆的技术分析与自主研发选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戴焕云 《中国铁路》2009,(10):56-59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迅速发展,特别是轻轨交通,以运量大、环境污染小、节约能源、投资少且建设周期短等特点倍受关注。随着城市轨道车辆的不断升级换代,先进的100%低地板轻轨车辆开始进入国人视野。分析100%低地板轻轨车辆的技术应用、技术特点和研发重点,提出车辆结构选型和动力转向架选型两个关键问题;通过对国外现有车辆的分析比较,提出适合国内采用的100%低地板轻轨车辆技术模式,为国内自主研发选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被动导向电磁型中、低速磁浮列车运动学建模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EMS型磁浮列车的整车运动学问题,考虑横向电磁回复力和机构约束关系建立车辆运动学模型,导出表述列车运动学特性的非线性方程组,用MATHEMATICA软件求解这一方程组,给出列车各构件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结果表明:车辆和轨道之间是弹性约束,既非严格跟踪轨道,也非理想的电磁平衡.车辆的运动特性不能仅由几何关系或单转向架的运动特性导出,须考虑车辆构件的内部约束、电磁横向回复力的影响.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介绍第15届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会议的盛况及各国车辆系统动力学技术发展的新水平,并以较大篇幅着重介绍车辆/轨道相互作用、车辆六动控制、轮轨磨耗、弓网关系以及车辆构件疲劳评估等方面的最新研究领域,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