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海拾贝     
《航海》2006,(1)
德将用潜水机器人探测南极德国极地研究人员计划今年利用潜水机器人探测迄今尚无人类涉足的南极陆架冰边缘下面的海洋世界。这架将担负探险任务的被称为“迷你潜水艇”的机器人,目前正在不来梅港进行测试准备工作。这个3米长的水下机器人据称可以在流动的冰层下行驶75千米,下潜深度达3  相似文献   

2.
Tina 《游艇业》2013,(12):88-91
有人说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尽头,有人说这里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南极,现在普通人也可以踏足这块神圣的土地。每年的11月至翌年2月,是南极的夏季,也是游人唯一可以进入南极的时间段。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内首艘自主建造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深蓝"号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的研发背景及其主要性能参数,重点阐述了"深蓝"号在满足极地区域作业要求、南极磷虾捕捞、加工、储存等功能方面具备的一些特点及设计考量,为今后南极磷虾船及极地作业船舶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万勇 《船舶工程》2018,40(S1):1-3
简要介绍了国内首艘自主建造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深蓝”号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的研发背景及其主要性能参数,重点阐述了“深蓝”号在满足极地区域作业要求、南极磷虾捕捞、加工、储存等功能方面具备的一些特点及设计考量,为今后南极磷虾船及极地作业船舶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船舶工程》2020,(2):I0007-I0007
据报道,在一次史无前例的南极冰川科学活动中,研究人员利用一个巨大的水下机器人首次造访了南极洲的白冰川底部并拍摄到海底冰川底部的图像。众所周知,南极冰川因其对海平面的影响而受人关注。该地区是思韦茨冰川可能变得更危险的关键,在未来几个月,研究小组希望让世界更清楚地了解它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胡戒 《游艇业》2010,(9):84-89
她是第一位完成世界“7+2”极限运动的中国女性,用6年时间征服了全球的制高点;前往南极探险时,她也曾怒海余生。  相似文献   

7.
南极,一个令人向往的神秘世界,一处如诗如画的梦幻仙境,一座玉洁冰清的奇妙殿堂,一块神圣静谧的白色净土……  相似文献   

8.
高蕊 《游艇业》2009,(11):46-51
迈克·霍恩,这个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探险家的南非人,血液里流淌着躁动的红细胞。探险,不停地探险,从6个月独身穿越南非到帕瓜雷河大瀑布上的纵身一跳,从徒步寻找亚马逊源头到17个月周游赤道,再到独身完成北极囤探险……如今,他最新的征途,是驾驶着Pangaea号帆船完成一次从北极到南极大冒险。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正着力发展南极磷虾捕捞产业,而南极磷虾的品质极大地依赖于渔船的捕捞作业水平高低。研究了南极磷虾泵吸技术,建立了三维吸虾泵模型并试制样机。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吸虾泵的泵吸效果非常理想。可为南极磷虾大规模连续捕捞产业的发展供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内外南极磷虾产业的发展现状,不论是保证捕捞产量还是提高船载加工产品质量,提升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舶及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是南极磷虾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南极磷虾捕捞、加工的平台,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船型的升级换代必然会影响到我国南极磷虾产业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及配备的捕捞系统、加工工艺等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分析。研究挪威南极磷虾产业发展路径不难得出,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的"极地化、专业化、大型化、绿色化"是必然趋势,而这种趋势也应是我国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船型及相关系统、工艺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游艇业》2009,(9):33-33
2009年冬天,飞驰游艇公司将携德迈爱游与您共同探索南极之美18月6日下午三点,在广州市黄埔大道中羊城创意产业园内HALL178正式举行南极探险分享会,邀请了众多探险专家为南极探险实地考察的情况,分享南极的魅力所在。这次南极之旅,全球限量20名中国游客,它将是一场充满神奇、激情的一次峰会。飞驰作为合作方,与嘉宾一同分享这次南极会议,揭开大家对南极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2.
遭遇海狼     
欧阳 《航海》2009,(4):38-39
说起南极,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憨态可掬的企鹅,却很少有人会知道,南极还有一种水陆两栖的凶猛动物,这就是被称为“南极动物之王”的海狼。1999年8月,我国一位留守南极越冬考察的科考队员,独自在南极海边突然遭遇了三只海狼,人兽之间展开了一场特殊的较量……  相似文献   

13.
一提起魔海,人们自然会想到大西洋上的百慕大“魔鬼三角区”。然而在南极也有一个小魔海,这个魔海虽然不象百慕大三角那么贪婪地吞噬舰船和飞机,但是它的魔力足以令许多探险家视为畏途,这就是威德尔海。威德尔海是南极洲的边缘海,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它位于南极半岛同科茨地之间,最南达南纬83°,北至南纬70°~67°,宽度在550公里以上。它因1823年英国探险家威德尔等人首先到达于此而得名。南极威德尔海的“魔力”,首先在于它流冰的巨大威力。由于南极气候寒冷,终年都在零度以下,到处  相似文献   

14.
Ada  grlt  樊媛媛译 《游艇业》2013,(12):80-87
故事的主角生活在南极探险被视为神话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第一个成为了首位在南极冰川间过冬的船队长官,另一位是在南极大陆建立了过冬营地的英雄。  相似文献   

15.
柳露 《航海》2001,(3):8-12
2001年北京时间2月8日清晨4时40分,在终年冰雪覆盖、人迹罕至的南极,中国大连人王刚义以51分42秒、游程1500米的成绩,往返畅游了南极长城湾,创下人类在南极游泳的世界纪录,成为令炎黄子孙引以自豪、令世人为之瞩目的“畅游南极第一人”。当晚,笔者在第一批赴南极考察队队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陆儒德教授家里,与其一同收看了电视新闻报导。此前陆教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立,我国船舶赴南极航行的机会将逐渐增多,南极航行有关问题越来越引起航海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南极地理特点、出航准备、定位与导航及航行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南极航行的船舶驾驶员及关心这方面问题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0引言1773年1月17日1100时左右,库克船长穿过南极圈,首次驾船踏上南极探险之路。1984年,中国首次派出"向阳红10"和"J121"2艘万吨船前往南极科学考察。近年来,全世界十几个国家在南极从事磷虾捕捞作业[1]。时至今日,我国已完成34次南极科考活动,在地质、冰川、气象、陨石、极光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2]。与此同时,南极旅游业迅猛发展,游客数量从1980年的780人跃升到2008  相似文献   

18.
南极是一个“科研圣地”和“万宝之地”。冰川和岛屿星罗棋布。四周陆地多岩区域严重地吸收着电磁波,加之国內与南极遥隔近二万公里,时差12小时,使通过电离层反射的短波电波又遭到了极大衰减。因此,使位于南极地区的船舶与国内的无线电通信中,信号变得微乎其微,严重地障碍了通信的正常进行。那么,我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进入南极地区以后,是怎样与北京通信的呢?  相似文献   

19.
在15年前曾经有一条台湾远洋渔船计划远征南极,使得台湾新闻界好一阵热闹,称之为“中国人首次登陆南极大陆”。结果南极大陆船没有靠得上,只是在附近海域里打捞了400吨南极虾,在返航途中船经南非运上了一只密封的木箱,装了什么船员  相似文献   

20.
南极气候变化无常,是地球上风最大,雪最大,最寒冷的地区。南极只有冬夏之分,夏季气温常在摄氏零度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可达摄氏零下九十度上下。一年中有三百天寒风呼啸,冰天雪地,银装素裹。为了对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南极考察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