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尺神经肘部病变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定位诊断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尺神经肘部损害患者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法:包括尺神经运动传导、尺神经小指一腕感觉神经传导、尺神经支配肌肉的肌电图;特殊检测法: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共检测了21例经临床诊断并进一步做神经电生理检查以确诊尺神经肘部病变的患者,与同期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重点检测尺神经运动传导肘上至肘下段,以寻找其具体损害部位。结果①尺神经病变组中有19例出现尺神经在肘上至肘下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②尺神经肘上至肘下段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结果显示具体病变部位多数集中在肱骨内上髁上下2-3cm内;③尺神经在肘部病变者并非均有尺侧腕屈肌肌电图的异常。结论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在确定尺神经在肘部的具体损害部位时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而常规的尺神经感觉传导及肌电图异常能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0例腓肌萎缩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就其发病年龄、性别、遗传规律、诊断与治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本病有遗传和非遗传两种类型。可依据始于下肢远端,大腿中、下三分之一以下的肌肉萎缩;肌电图有神经源性损害改变进行诊断。比较困难的病例,可用肌电图检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12例平山病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资料,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患者均为男性,起病年龄为18.1岁,均有头、颈反复屈曲史。单侧起病9例,其中3例双侧不对称性受累。11例伴有冷麻痹,所有患者均有手指伸展时震颤和前臂斜坡样萎缩。②感觉神经传导均正常,均未见运动神经传导阻滞,运动神经传导异常主要为尺神经混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减低。③交感皮肤反应异常率60%,主要为双上肢波潜伏时延长。④针电极肌电图异常率以下颈髓支配肌肉最高。结论该病有其特定的发病年龄及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神经传导检查有助于除外尺神经及臂丛神经损害,针电极肌电图对确诊本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氟骨症患者的肌肉损害属原发性的,他们的肌电图呈多发性肌炎改变。其中少数患者的肌电图可以正常,多呈肌源性损害,也有神经根性及周围神经损伤的,极少数患者为神经肌肉混合性损害。氟宁对氟骨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疗效明显优于维生素C(P<0.01)。  相似文献   

5.
本报道运用模拟正常运动终板兴奋的电刺激模式,研究其对神经再生影响。2个月后检查肌肉的湿重,收缩特性和神经肌肉的诱发电位。结果说明本实验采用的刺激模式有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 荧光素钠为一种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色素,用其研究血脑屏障功能,或作为各型脑膜炎的诊断方法,早有介绍。在临床上,1953年藤井、板田二氐报道、用以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1961年试图应用荧光物质,将肿瘤组织(特别是浸润性肿瘤)与正常脑组织区分开来,进行了实验研究。国内亦有应用荧光素钠试验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报道。我们于1962年以来,除应用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断外,并对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时,有无血脑屏障的荧光渗透率改变,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就本试验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上的价值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腰骶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5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12例腰骶部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治疗组在显微镜操作下行肿瘤切除术,肿瘤部位均位于L1以下。其中124例行术中电生理监测(监测组),监测方法为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CSEP)、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和肌电图(EMG)联合,88例未行术中电生理监测(未监测组),两组患者均随访3~6个月;对两组患者预后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监测组的改善率及全切除率高于未监测组(P<0.05),联合应用CSEP、DSEP和EMG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5.9%,DSEP较CSEP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联合应用CSEP+DSEP+EMG对于腰骶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神经根的保护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118例糖尿病患者的肌电图(EMG)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测定比针电极肌电图的异常率高;从神经损伤电位出现的分布情况看与年龄的长幼及病史的长短不具相关性;与血糖的高低也未发现明显关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尤其双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且可发现一些亚临床病变,是早期诊断糖尿病的一种颇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近端神经低频重复电刺激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递减的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常规低频重复电刺激(RNS)方法,分别刺激近端腋神经和副神经,前瞻性研究了87例ALS患者低频RNS复合肌肉三角肌和斜方肌动作电位波幅递减特点,以及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同时将其中RNS波幅递减阳性患者与同期39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低频RNS波幅递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ALS组三角肌和斜方肌RNS波幅递减阳性率分别为43.7%和49.4%,斜方肌阳性率高于三角肌。2ALS组三角肌和斜方肌RNS波幅递减与性别、起病年龄、病程、ALSFRS-r评分和疾病进展率无关。3ALS组三角肌和斜方肌RNS波幅递减与症状波动之间明显相关,症状波动者RNS波幅递减明显。4重症肌无力组三角肌和斜方肌RNS波幅递减幅度明显高于ALS组。结论 ALS患者近端肌肉RNS波幅递减现象并不少见,不能作为排除ALS的标准。斜方肌RNS波幅递减阳性率高于三角肌。重症肌无力患者RNS波幅递减幅度明显高于ALS患者,临床上对ALS患者伴无力症状波动且RNS波幅递减阳性者,应慎重诊断。  相似文献   

10.
在观察刺激大鼠腓肠肌神经和膀胱神经分别所诱发背角神经元放电形式的基础上,对肌肉-内脏会聚神经元(Musculo-ViscusConvergentNeuron,MVCN)进行了归类分析。发现在165个被腓肠肌神经传入激活的神经元中,有25个亦能被膀胱神经传入激活,按对肌肉、内脏传入A和C类纤维的反应,可将MVCN分为Aαβ-C·C(n=21)Aδ-C·C(n=1)C·C(n=2)Aαβδ-C·Aδ-C(n=1)四型。提示,上述多种会聚形式可能是肌肉、内脏初级传入在脊髓水平对感觉传入(特别是痛觉)进行调制的基础,在痛与牵涉痛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可能是躯体、内脏相关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十年来,对环-磷酸腺苷(以下简称cAMP)的作用很重视。因为,它是存在于机体各种组织内的一种重要生理物质。在细胞内起着调节生理功能和物质代谢的作用。许多激素是通过它来行使生理功能的,所以对它有“第二信使”之称。在临床上,它与许多疾病有关。因此,测定其含量变化不仅对于调控机制能提供线索,而且对病机探讨、临床诊断与治疗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病患者一般多表现为痉挛性不全偏瘫,肌电图检查可发现瘫痪侧脊髓神经反射(H反射)活跃。本组30例脑血管病患者(多数为脑血拴形成,少数为脑溢血),应用DiSA14A20型肌电仪,观察双侧胫神经电刺激后直接诱发肌电位M反应及脊髓神经H反射。检查结果做文字及摄影记录。对M反应及H反射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幅度以及他们和刺激强度之间关系的  相似文献   

13.
超声显像在输尿管疾病中的应用乔义超,蔡庄伟,杜立峰,封英群(西安第二临床医学院急诊医学教研室710004)报告我院1985年以来,由超声诊断并经手术与尿路X线造影证实的84例输尿管疾病,旨在探讨超声显像对本病的诊断价值。临床资料与方法84例中,男47...  相似文献   

14.
滋养细胞疾病和妊娠绒毛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正常绒毛组织中的端粒酶表达状况 ,探索端粒酶活化在滋养细胞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以聚合酶链反应为基础的端粒酶测定方法 (TRAP) ,对不同临床类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及不同发育阶段正常妊娠绒毛组织共 61例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绒毛膜癌及侵蚀性葡萄胎 36.4% (4/1 1 )端粒酶阳性 ,葡萄胎 2 6.3% (5/1 9)阳性 ;早孕 60 d以内绒毛全部 (1 0 /1 0 )阳性 ,此期以后的胎盘组织 (2 1 /2 1 )阴性。结论 端粒酶在妊娠早期以后表达受到抑制 ,其活化在滋养细胞肿瘤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其测定对此类疾病的诊断、预后和疗效评定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一种儿童时期少见而极易误诊的疾病—神经母细胞瘤。包括临床主要症状、首发症状、化验、X光检查及尸解报告。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对误诊原因作了分析,监对鉴别诊断要点作了讨论,提出可疑病例均应进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6.
<正> 瞳孔有调节射入视网膜光量的作用,并有助于在视网膜上成像。瞳孔的大小受虹膜肌肉的调整,即受瞳孔扩大肌和瞳孔括约肌的控制。此两种肌肉均由来源于神经外胚层的平滑肌纤维组成,而虹膜的其他肌肉纤维却来源于中胚层。虹膜的颜色取决于色素细胞内所堆积的色  相似文献   

17.
作者总结了20例肺吸虫病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及其脑电图变化,神经系统受损者占同期肺吸虫病的30.3%。同时具有肺部、及皮下或肌肉的结节,临床表现有头痛、偏瘫、失语、癫痫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多颅神经损害,截瘫等。脑损害者脑电图异常率高达95.45%,病变范围及异常程度不一,以脑实质受损者重,脑膜受损者较轻。局限性肉芽肿形成的脑电图显示局灶性异常,动态观察脑电图变化可推测其病变的转归,对判断病情及有无脑损害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肝脏疾病是常见的一种疾患,临床常见者有肝硬化。肝寄生虫,各种肝及癌肿等,治疗的先决条件乃为正确的诊断临床上原因不明的肝脾肿大,仅凭病史,体征及肝功的检查是不能确诊的,自肝脏活体组织检查在临床应用后.对肝脏疾患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但此项的检查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国  相似文献   

19.
报告了75例小儿肢体肌肉海绵状血管瘤静脉造影的X线表现,其浅静脉造影的X线表现分为4型;①浅表型:有数条粗细不均和边缘不规整的静脉与主干静脉相连。②深部型,肿瘤输入之深静脉扩张,有深浅静脉交通支。③混合型:深静脉粗大、迂曲,浅静脉轻度扩张。④局限型:瘤体局限于一处,深静脉主干可扩张。并简要讨论了造影方法的选择、静脉造影的临床价值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临床诊断和医学检验报告,评价了结核蛋白芯片在肺结核及肺外结核中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应用蛋白芯片对107例肺结核患者及134例肺外结核患者进行结核菌蛋白16ku、38ku和脂阿拉伯甘露糖(LAM)的相应抗体的检测。结果①结核蛋白芯片对结核病的诊断有辅助诊断的价值。②联合三项蛋白芯片抗体指标(16ku蛋白、38ku蛋白、LAM)进行辅助诊断肺结核的价值大于辅助诊断肺外结核的价值,其中肺结核组结核蛋白芯片阳性率为66.4%,肺外结核组阳性率35.8%。③在结核病中三项蛋白芯片抗体指标灵敏性依次为LAM、38ku蛋白、16ku蛋白。④联合蛋白芯片指标灵敏性高于单一蛋白芯片指标。⑤16ku+LAM与16ku+38ku+LAM有近似相同的诊断价值。结论结核蛋白芯片对于检测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