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已达23.5%,成为按国别划分的细分市场中增长最快的;2006年前10个月,自主品牌轿车的国内市场份额已升至26.4%,按国别分首次超过日系、韩系、德系、美系、法系品牌,位居第一。以奇瑞等为代表的一批自主品牌汽车用实力说话,用数字证明中国快速增长的汽车市场绝不仅仅是用来"换技术"的,只要能果断抓住机遇,自主品牌汽车大有可为。2007年,自主品牌轿车国内市场份额这一对中国汽车工业非常关键的数字值得我们继续期待。  相似文献   

2.
2006年我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品牌轿车和经济型轿车的强力拉动下,市场开拓取得了新进展,产销形势明显好转,市场明显回暖,总体形势明显好于上一年。预计2007年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都将保持对汽车的旺盛需求,但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出口秩序混乱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中国汽车产业。可以说,2007年中国车市是忧喜交加,将呈现10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超过日系、德系、美系.跃居第一。捷报频传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了一系列的欢声笑语。但冷静思考,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亟待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让每一个汽车制造厂家看到了潜力和希望。但环境形势大好,是否就意味着我们自主品牌的"大好"呢?进入2010年,自主品牌再次集体发力,不论是在车展的高调亮相,还是接二连三的新车发布,都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是的,积蓄了太久的力量,经历了太多的质疑和非议,中国的自主品牌终于可以破茧成蝶、幻化出全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刘勇 《驾驶园》2014,(6):64-69
<正>中国的自主品牌出路在哪?这是一个很多人一直在探讨却在短时间内似乎无解的问题。自主品牌命运多舛,不仅因为起步较晚而被国外品牌抢占了市场先机,而且还有不少国人也将其视为国外品牌的陪衬,国家层面上的不重视,加上对国外品牌长期的"依赖",使自主品牌一直举步维艰。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自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之后,中国的自主品牌迟早要崛起于全世界的汽车大舞台上。  相似文献   

6.
曾有人把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同中国彩电业的发展道路做比较,希望中国的汽车工业总有一天以国产品牌为主宰。业界不少人羡慕韩国、日本甚至一些欧美国家,那里的国民支持国货,政府官员也乘坐国产汽车。我们自主品牌的国产汽车就没有这些合优势,不得不与世界各大知名品牌的汽车站在市场的同一起跑线上。面对日益开放的市场,对于民族汽车工业来说靠什么去打拼,只有靠质量、价格和服务。2003年11月下旬的一个阴雨天里,我们有机会试驾了中华2.0L自动挡和2.4L手动挡两款车  相似文献   

7.
蒋励 《汽车与配件》2007,(20):34-37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二十年的合资合作,汽车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中国汽车工业当初所追求的以市场换技术,从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的愿望不但没有实现,反而导致原有自主开发能力减弱、产业发展面临“空心化”的危险。有介于此,新颁布的《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中国将着力增强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大力引导汽车产业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研发和推向市场的力度,扩大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提高自主品牌的产业竞争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汽车市场的迅速壮大,极大地促进了汽车用品后市场的发展,其中尤其以轿车轮胎发展最为迅速。但在众多的实力竞争者中,我们看到的都是清一色的外来面孔,除了传统三巨头外,韩泰、锦湖、邓禄普等品牌也都不断加大自己在中国市场的投入。难道中国的自主轮胎品牌只能接受局限于卡客市场或成为外资品牌的合资自品牌命运吗?  相似文献   

9.
2008年国内自主品牌轿车遭受挫折,主要企业均未完成年初制定的销售目标,2009年多家自主品牌轿车企业押注“多品牌战略”。不过,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多品牌战略”的风险不容忽视。目前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虽然已经成为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但是从消费心理以及成熟程度来讲,仍然属于发展中的初级市场,或者更为全面的说法是存在严重差异化的初级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每个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征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如果汽车厂商定位以低端、中端、高端作为标准,则会使目标市场和消费人群骤然缩小,品牌溢价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0.
过去数年,近20家大大小小的中国汽车企业在本土市场推出了自主品牌的汽车.占据目前接近27%的市场份额。甚至在某些细分市场中占据了绝对优势。一时间。很少有业内人士会怀疑未来将会有中国汽车企业继日本和韩国之后。成为全球汽车制造商。但是,如果具体到哪家中国企业、会在何时能够完成“蜕变”。答案通常是:不知道。原因是。一方面目前多数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利用低价、排壹相对较小的车型进军市场。而主流中高档轿车鲜有公认的成功者;另一方面。由于从自主品牌厂商发展模式中展现出来的诸如研发能力不足、品牌认可度低等问题。使得洞察未来变得异常艰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行业资讯     
《汽车维修》2007,(2):46-47
2007年车市十大看点2006年,我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品牌轿车和经济型轿车的强力拉动下,总体形势明显好于上年。预计2007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都将保持对汽车的旺盛需求,但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出口秩序混乱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中国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12.
《世界汽车》2004,(8):30-34
随着奔驰、宝马等豪华汽车品牌先后落户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也终于按捺不住自己觊觎中国高档豪华汽车市场的野心,将自己豪华汽车品牌凯迪拉克带到中国,其中凯迪拉克CTS、SRX还将在中国生产,这也是凯迪拉克品牌第一次在美国本土外量产。  相似文献   

13.
程红 《驾驶园》2014,(2):43-43
<正>在轿车大量进入家庭的时代,政府用车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目前公务车约占中国汽车市场份额的10%,军队用车所占比例就更小。在中国的自主品牌中,安凯宝斯通通过过硬的产品品质和优异的市场表现,率先抢占了自主品牌的"代言"宝座,进入军队采购目录。而随着更多的公务采购向自主品牌倾斜,也让自主品牌获得了更多展现实力的机会。早在产品问世之初,安凯宝斯通就非常看重服务国家重大活动和军队,将其视为企业的主要商机。  相似文献   

14.
石建 《汽车与配件》2014,(40):82-85
<正>在中国汽车市场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速,合资品牌维持超高增速的同时,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连续11个月下滑,自主品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有来自消费升级的市场压力,有来自对手价格下探的竞争压力,自主品牌必须坚定技术创新、把握市场红利、做好产品营销、联手抱团取暖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5.
久陵 《轿车情报》2010,(8):18-19
中国汽车市场在“入世”1年之后的2002年开始起飞。与此同时,本土自主品牌汽车的制造开始享受国民待遇。以吉利豪情、美日为先导的各种品牌轿车相继入市,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6.
徐莉坤 《经济导报》2007,(33):34-35
从2005—2006年的增长趋势上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增长率为43.9%,在整体市场上,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升至26%多,尤其是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A级车和B级车。2007年1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专题会议高票通过,授予备受业内关注的江淮汽车轿车的生产经营权,消息一传开,立即引发出人们对中国轿车自主产业信心的演绎与推理。  相似文献   

17.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怀着乐观的心态来看待我们自己的自主品牌汽车,但是往往越是乐观眼前的现实却越是残酷,甚至和朋友们聊起与车有关的话题,说的几乎清一色都是外国的某某性能猛兽、某个厂商的全球化车型、抑或是某些外资品牌媒体试驾的大场面。其实相对来说自主品牌并不是那么差强人意,清醒和冷静地看待它们,也是一种默默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汽车领域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汽车市场开始进入高速成长期,其中代表着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自主品牌汽车开始崭露头角,并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飞速发展,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不可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力时代已经到来,面对大品牌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汽车市场,目前尚处于弱势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我们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随着汽车产业对自主品牌力重视程度的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开始设计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高品质汽车。目前,国产汽车主要有三类:一是完全引进国外技术且使…  相似文献   

19.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5,(36):24-29
2005年,国内小排量微型轿车行业异军突起,取得了骄人的市场业绩。其中,主流微型轿车品牌的杰出市场表现功不可没。前11个月,天津一汽夏利一举夺得国内单一品牌轿车销售量的冠军,奇瑞QQ获得国内两厢轿车销售量第一的殊荣,吉利系列微型轿车代表中国自主轿车品牌第一次亮相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车展,在国际五大汽车展览会上扬威。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汽车杂志》2009,(9):10-10
在合资品牌汽车和进口品牌汽车横行中国乘用国市场七八年之后,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一个可以代表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生产的新兴力量的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