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快速Golgi法和醛复红法观察大鼠下丘脑大细胞性神经分泌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胞体大,多数为多极神经元,少数为双极神经元,其胞体和突起中含有多少不等的分泌颗粒。轴突很细,呈串珠状,只有一个,绝大多数参与下丘脑—垂体束的形成,也有少数在核团内终末。树突较粗,1~4个,分支不多,一般不走出核团。含有分泌颗粒的粗纤维多数是树突,但是也有少数是分泌轴突,参与下丘脑—垂体束的形成。还有的神经元的突起与血管内皮和第三脑室室管膜上皮接触。此外在侧脑室脉络膜下丛中还发现有大细胞性神经分泌神经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下丘脑神经细胞衰老发展的规律,采用分散细胞培养法,以新生大鼠下丘脑细胞的胞体平均直径、突起长度、数目及电镜下所见的结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把细胞培养期分为静止期、生长期、成熟期和衰老期四个阶段。其中第1周至第6周是培养细胞的主要生长阶段。这期间,细胞形态丰满,突起生长活跃,网络分枝丰富。电镜观察表明培养细胞在3周左右,各种细胞器发育渐趋成熟,并有突触样结构出现。第6周后,突起出现萎缩僵硬,常有串珠样变性,同时胞体进行性增大,线粒体肿胀变性,常有颗粒空泡及电子致密斑块出现,这时细胞进入衰老期。这种分期也同样适于培养的皮层及海马细胞的发育和衰老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应用种经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新生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β-END)神经元的形态及其体外发育规律。β-END神经元多为梭形双极,可见细胞间接触。培养1d,β-END神经元甚少,3~7d其生长迅速,细胞数量、胞体大小、染色强度和突起长度均达最高峰。培养14d,β-END神经元基本维持在7d时的水平。结果提示,下丘脑β-END神经元在体外培养的第1周内迅速发育趋于成熟,并可维持到第14天左右。  相似文献   

4.
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庆大霉素耳中毒时蜗核S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胞体截面积及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发现庆大霉素100m g·kg- 1·d- 1腹腔注射后1d,豚鼠蜗核SP样神经元胞体截面积立即发生了变化,并持续到连续注药第21 天;SP样神经元细胞数量的相对变化发生在注药3d 以后。结果提示:①庆大霉素中毒豚鼠蜗核神经元的变化和耳蜗的病变可能同时发生或蜗核早于耳蜗病变。②临床上治疗氨基甙类抗生素所致耳聋应兼治中枢病变并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5.
用AICL3灌胃,建立大鼠老年性痴呆模型。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观察了β-淀粉样蛋白(β-AP)样免疫反应(APLI)神经元在大鼠双侧背海马结构的分布、形态、大小和数量。结果显示在痴呆模型大鼠背海马结构各部均可见较多的APLI神经元。阳性反应产物主要位于神经无核周质和突起。细胞大小不等,多数APLI神经元胞体为梭形和锥形。背海马结构内APLI神经元主要分布在CA1、CA2、CA3和CA4区的锥体细胞层及齿状回多形细胞层,其中在齿状回和CA1区APLI神经元数量最多。说明海马齿状回、CA1区神经元结构的改变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同时也表明铝可引起β-AP在大鼠背海马结构神经元的沉积。  相似文献   

6.
新生大鼠下丘脑NOS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的体外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 (NO)和NO合酶 (NOS)广泛存在于大鼠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神经元 ,在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1 ] 、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和病理活动方面均起一定作用。由于这些神经元或以核团形式存在或以分散状态出现 ,加之下丘脑结构复杂 ,在体研究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已建立了下丘脑神经元分散培养技术[2 ] ,但有关NOS神经元的体外发育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 ,对不同培养时间的NOS免疫反应性 (IR)神经元的形态进行了观察 ,以探讨其体外生长、发育和功能变化的规律。1 材料与方法 1 .1 动物 选用当日出生的雄…  相似文献   

7.
给1d龄雏鸡按200mg/(kg·d)剂量肌注卡那霉素连续10d后,用肾上腺素0.5mg/(50g·d)共治疗7d,随后分别间隔0、1、2、3和4周处死,对其耳蜗基底乳头行扫描电镜和光镜观察。结果发现肾上腺素对鸡受损的毛细胞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作用为使毛细胞再生数目增多,分化增殖显著加速。但其机制尚不明了。  相似文献   

8.
给2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单用大剂量甲孕酮:500mg/次,前3d2次/d,以后为1次/d,持续30d为一疗程。自觉症状改善者为86%,近期客观有效率为60.8%,以骨转移效果为佳。既往用三苯氧胺以及氨格鲁米特无效者再用大剂量甲孕酮仍分别有4/7及2/3的患者有效。副作用轻微,偶见阴道出血、向心性肥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对患者在基因水平上作出诊断。方法 应用dystropin cDNA14kb探针(包括6个亚探针1-2a,2b-3,4-5a,5b-7、8、9-14)与一名18岁的临床表现温和肌营养不良患者及2例对照者(1例正常25岁男性及1例12岁DMD患者)的基因组DNA/Hind Ⅲ片段进行Southern印迹分析。结果 前者在与亚探针5b-7杂交中,发现其1.5kb,0.5kbvsu  相似文献   

10.
实验用不同浓度的生长激素(h-GH)作用于培养的下丘脑神经细胞,观察其对细胞发育和衰老的影响,发现h-GH能促进培养细胞存活、发育,增加突起长度和细胞平均面积,并促进网络的形成,较高浓度的h-GH(5~10mg/L)均导致发育期及成熟期中的培养细胞寿命明显缩短,较低浓度(1mg/L)h-GH对发育中的细胞寿命无明显作用,但能显著延长成熟期细胞的寿命。适量h-GH有延长细胞寿命的作用,而过量则促进细胞迅速出现衰老特征性变化;如大量脂褐素形成,神经元纤维增生及线粒体肿胀、变性,跑体中出现空泡,细胞器减少等细胞衰老常见的特征。这些病理性变化常为衰老神经元的特征性表现。因此h-GH等因子在细胞蛋白质代谢中的平衡失调,可能在细胞衰老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内陆地区借助专用装具模拟海上浮动目标进行射击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现役部队官兵和预备役指战员的实战技能。浮动靶标的研发成功地实现了这一预想。  相似文献   

12.
长逢沟隧道为一座左、右线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长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围岩软弱破碎,总体较差,Ⅲ级围岩仅占32.86%,Ⅳ、Ⅴ级围岩占67.14%,且穿越3个大断裂带,埋深较浅.根据新奥法施工原理及隧道施工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地、系统地采用监控量测技术指导施工,以现场监控的围岩观察、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地表下沉等数据...  相似文献   

13.
结合山区地形,按照"以人为本"和"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新理念,对典型路段的路线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比选分析,最终选择最佳路线方案。  相似文献   

14.
具体介绍了掺加硫酸钠的几种半刚性基层材料的选择和试件成型的方法,以及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方法和步骤,得出了在最佳含水量下的几种含硫酸盐的半刚性基层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回归方程。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掺加硫酸钠能显著增强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且含盐量不宜过大;在硫酸盐渍土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石灰含量、粉煤灰含量、初始干密度、冻融循环次数、含盐量等会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大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现场失稳岩质边坡的调查,简述了边坡存在的隐患,对其进行了失稳机理分析,根据工程特点设定了治理目标及治理方案,并简要阐述了施工工程布置方案,对类似的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稳定碎石在我国公路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以成型原理、试件最大干密度、试件强度为切入点,充分证明了室内采用振动压实法对提高半刚性基层的路用性能有明显的作用,最后结合试验路工程,总结了水泥稳定碎石振动压实法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
王繁高速公路太安岭隧道涌水量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太安岭隧道为例,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对隧道开挖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隧道全线属于弱富水段,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隧道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试验对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抗冻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研究了水泥剂量、旧料掺加比例、温度对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泥剂量为5%时,冷再生材料的强度和其他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破坏类型,对实体工程裂缝进行调查分析,介绍了在旧路加铺改造中采用的针对轻、中、重裂缝的处治方法与施工工艺,通过实体工程应用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以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控为例,详细介绍了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如周边位移及拱顶下沉量测数据处理方法及在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应用,并提出了相关处置意见,及处置后的效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