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是临床常遇到的问题。对妊娠和分娩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处理不当会危及母儿生命。本文对我院120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资料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我院1957~1993年间,住院分娩共54720人,其中发现直径>6cm卵巢肿瘤120人,全部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发生率与同期分娩总数之比为1。456。年龄20~41岁,平均28,5岁。初产妇98例,经产妇22例。以妊娠早期发现者为多,共78例,占65%。主要依靠妇科检查和B超发现。孕中期发现者9例,占7.5%。妊娠晚期33例,其中3例产前检查发现,7例临产后因并发症被发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逐渐用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但肠道肿瘤的超声诊断报道较少。本文总结了我院1989年亚月~1996年6月行B超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道肿瘤66例,以探讨B超对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66例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23~86岁,平均55.4岁;病程7d~6年。41例有腹痛和(或)腹胀感,11例便血,36例腹部可们及包块,1例伴有黄疸.66例均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其中54例同时行X线检查。2仪器与方法日立EUB-40型、Aloka610、630型实时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前日晚餐后禁食,急诊例外。…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1962~1984 22年间收治之老年妇女卵巢肿瘤21例,占同时期收治卵巢肿瘤961例的2.2%。年龄最小者61岁,最大者77岁,平均年龄为63.5岁。临床表现以盆腹腔包块为主。合并症5例(占24%),并发症8例(占38%)。全部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卵巢是位于盆腔内的一个小器官,产生肿瘤后一般无自觉症状,故对老年妇女每年进行阴道及直肠检查应作为妇科肿瘤预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进一步提高卵巢肿瘤的CT诊断准确性。方法 对经临床证实的65例良恶性卵巢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性囊腺瘤CT的特征表现为薄壁、没有明显的软组织成分,或有乳头状凸出,畸胎瘤CT表现囊内有脂肪,壁结节处有钙化或碎片。囊性恶性肿瘤的特征是肿瘤壁和分离厚且不规则,肿瘤内软组织成分较多。结论 CT是诊断卵巢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正确认识各种卵巢肿瘤的CT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正> 先天性巨输尿管症是一种极为少见的输尿管功能性梗阻性疾病。目前尚未见报道。本院20多年来仅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2岁。曾患间歇性左侧腹部剧烈痛疼向左腰部放散3年余,以肾绞痛住院。既往无尿路刺激症。检查:左肾区叩痛(+),左输尿管移行区有深压痛,其它无异常。B超提示:右肾正常,左肾  相似文献   

6.
<正> 本组资料源自1987年12月对陕西某厂512例人群所作腹部B 超检查。其中男224人,女188人,年龄19~86岁,平均44.7岁.使用仪器Aloka SSD-210型线阵扫描仪,探头频率3.5MHz.病人仰卧位右前斜位平静呼吸显示门脉长轴于下腔静脉前方处测门脉主干内径.结果:门脉主干内径男性9~13mm,女性8~12mm,不同性別各年龄组门静脉主干及标准差见附表.男女性别不同其门脉内径有显著差异p<0.01,男性60岁及60岁以上与其他各年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结节68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已知病理诊断的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因甲状腺结节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中5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79.45%)。其中30例为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出血、囊性变或腺瘤样增生。恶性肿瘤7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6例(8.82%),甲状腺髓样癌1例。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多在30-50岁,均为查体发现。7例恶性肿瘤B超均为低回声实性单结节,6例扫描冷结节。其余病例分别为甲状腺腺瘤、甲状舌管囊肿、桥本氏病。结论本组甲状腺结节手术病例以良性疾病,尤其结节性甲状腺肿占多数。B超为低回声实性单发结节且扫描为冷结节者恶性可能性大。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结节病例,临床应结合多种辅助检查综合判断,以减少良性结节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42例移植肾患者的B超检查,根据移植肾术后的体积大小、肾孟积水,肾周积液等,着重讨论了各自的图象特点。认为术后进行B超动态观察,可及时发现移植肾的排异反应及手术合并症的发生,对临床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 近两年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了3例胆总管囊肿病人,报告如下: 例1,女,32岁.以复发性右上腹痛9年主诉入院.查体温37.8℃,巩膜及皮肤明显黄染,右上腹压痛,可扪及一界线不清约鸭蛋大小之囊性包块.黄疸指数60u,麝浊10u,GPT32u(赖氏法)胆红素直接阴性,间接阳性.尿胆素阳性,尿胆原阴性.B超检查提示:肝门部巨大椭圆形囊性包块,胆总管囊肿声像图.术中  相似文献   

10.
报告了我院1986年~1993年临床拟诊断为肾肿瘤,且均行过手术及病理检查的106例患者的各项影像检查诊断结果。诊断正确率:B型超声93.33%(84/90),CT 94.73%(36/38);磁共振成像93.75%(15/16);肾分泌造影82.41%(75/91);肾动脉造影71.43%(5/7);同位素肾动态显像62.50%(25/40)。初步探讨了B超在肾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B超实时对神经外科开颅手术中病变进行超声扫描,探讨其成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常规开颅后在硬膜外和硬膜下应用B超,结合术前资料,进行病灶的实时定位,帮助选择皮层切口和手术路径,并用B超判定病灶切除程度。结果42例中,全部病变定位准确,准确率达100%,34例病变全部切除,6例次全切,2例死亡。结论术中B超能实时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轮廓,有助于病变的术中定位和定性,减少手术副损伤。  相似文献   

12.
<正> 患者,男,26岁.左上腹包块2月.于1987年8月20日住院.既往体健.查体:一般情况可.肝脏剑下3cm,轻压痛.脾脏上界在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下界甲乙线8cm.甲丙线12cm,质韧.B超检查:肝脾增大.胸部X线片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色素69g/L,红细胞2×10~4个/L,白细胞6.1×10~9个/L,中性64%.免疫功能检查无异常.骨髓呈贫血性改变.初步诊断: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肝脓肿的诱发因素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5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肝脓肿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肝移植术后肝脓肿的发生率为2.92%(5/171)。4例患者伴有胆道并发症,1例伴肝动脉血栓形成。肝脓肿多在移植术后1年内发生,多以发热寒颤、右上腹痛为临床表现,结合腹部B超或CT及微生物学检查可明确诊断。5例患者均应用敏感抗生素及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另外,2例行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1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治愈率为100%。结论肝移植术后肝脓肿的发生与胆道并发症及肝动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应用敏感抗生素、通畅引流及营养支持治疗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47例胃平滑肌肿瘤,发现消化还出血是此类肿瘤突出的临床表现。强调胃镜、X线及B超检查相结合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认为肿瘤的大小其长径5cm不是判断肿瘤良恶性的满意指标。  相似文献   

15.
<正> 子宫肌瘤合并妊娠临床发生率日益增多,其处理问题愈来愈显得重要.现对我院1970年7月至1985年7月15年间29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本组29例,其中早孕者加例,中孕者4例,晚孕者5例,占同期肌瘤患者1377例的2.1%.发病年龄25岁~47岁,平均年龄33岁. 29例主要表现为停经及子宫大于妊娠月份.有阴道出血者借助B超和HCG定量可与葡萄胎鉴别.术前误诊3例.29例中,20例早孕的处理方式为:单纯人流术、刮后子宫全切术,单纯子宫全切术.其中一  相似文献   

16.
<正> 为探讨超声检查在晚期妊娠胎盘定位中的临床价值,我们对20例晚期妊娠之孕妇进行了超声胎盘定位。总结了三种超声检查(A型示波法,B型显象法和超声多普勒法)在胎盘定位中的价值,并与追踪结果进行对照。通过实践证实B型超声显象法准确率较高,如能配合使用超声多普勒,则临床意义更大,为早期诊断前置胎盘提供了较可靠的方法。在B型声象  相似文献   

17.
脾脏错构瘤     
<正> 脾脏错构瘤极少发生,国外迄今只有几十例报道,国内尚未见到,我们近遇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43岁,工人,主诉为左上腹闷胀3个月.既往史无特殊,查体除脾肋下1cm外,无其它异常.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腹部B超示脾区实质性包块,CT示脾内占位疾.术中见脾大约16×12×8cm~3,质地色泽正常,于其上极脏面可及一7×6×6cm~3之包块,光滑,质软,与脾组织似有一界限,无腹水,即行脾切除. 病理肉眼检查:脾大15×10×6cm~3,重485克,包膜完整光滑,切面见脾外侧实质内有一7×7×5cm~3之肿块,  相似文献   

18.
目前 ,巯甲丙脯酸 (CPT)在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AGN)中的应用已较为普遍。本文在 95例小儿 AGN患者治疗中 ,对比观察了 CPT和传统应用的利血平对患者的高血压、蛋白尿和血尿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AGN患儿共 95例。诊断按照《关于小儿肾小球疾病分类和治疗的建议》和第 4版《实用儿科学》的标准确定。1.2 方法  (1)全部病例分为两组 : 组 45例 ,用 CPT治疗 ,其中男性 2 0例 ,占 44 .5 % ,女性 2 5例 ,占 5 5 .5 % ;年龄 3~ 13岁 ,平均 8.2岁。 组 5 0例 ,用传统的利血平治疗 ,其中男性2 8例 ,占 5 6 …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敏感编码技术磁共振水成像在胃肠道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于敏感编码(SENSE)技术单次激发放射状水成像技术对正常胃肠道解剖结构的显示能力,为水成像技术诊断胃肠道疾病提供正常解剖学基础,并探讨胃肠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新方法。方法健康自愿者共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0-50岁,中位年龄35岁。检查前60 min口服饮用水1 000-1 500 mL,检查前20 min再口服500 mL,扫描前10 min肌注654-2 10 mg。MR水成像(MRH)检查使用PhilipsGyroscan Intera 1.5T超导型MRI,采用SENSE技术相匹配的相控阵线圈及呼吸门控,行单次激发放射状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进行胃肠道水成像检查。结果30例均能接受此检查,检查成功率100%。30例水成像图像经盲法评价,优良图像占93%,差图像占7%。其中胃显示率65%,胃黏膜显示清楚占80%;十二指肠显示率80%,空肠显示率59%,空肠直径2-2.5 cm,回肠显示率21%,回肠直径1.5-2.5 cm,小肠黏膜清楚显示占67%;结肠显示率10%,结肠黏膜清楚显示占6%。结论基于SENSE技术单次激发放射状水成像技术对胃、十二指肠及空肠轮廓和黏膜皱襞显示较为清楚,对回肠及结肠轮廓和黏膜皱襞显示较差。单次激发放射状水成像技术结合常规腹部MR检查可以清楚、方便地显示胃肠道的解剖特点,是胃肠道影像学检查的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现将我院1956年10月至1989年12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资料完整的95例中误诊52例分析讨论如下。误诊的52例中,男性35例,女性17例,年龄30岁~71岁,其中45岁以上者41例.误诊时间2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