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四氯化碳灌胃方法制成豚鼠肝硬变模型。通过观察豚鼠胆囊结石形成.扫描电镜观察胆石细微结构,并结合豚鼠肝脏及胆囊超微结构变化及胆囊胆汁结合胆汁酸簿层色谱扫描定量测定,以探讨肝硬变状态下胆石发生机理。结果显示各组动物胆石发生率:对照组5%,慢性肝损害组37.5%,肝硬变组83.3%。胆囊胆汁中结合胆汁酸:慢性肝损害组及肝硬变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肝硬变组下降最为明显。结果表明:肝硬变状态下结合胆汁酸含量下降,胆石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采用高胆固醇及低蛋白两种致石食物诱发豚鼠形成胆结石,8周后成石率均为100%;在致石食物中加入维生素C,成石率分别降至16.7%和52.9%并通过对动物胆石的细微结构观察和成份分析,肝脏、胆囊的亚微及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胆汁结合胆汁酸量及其组成的观测,探讨饮食成份改变诱发豚鼠胆结石及维生素C防止胆石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对13例正常人、28例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组织学变化进行对照观察,同时测定胆汁中氨基己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病理性胆囊粘膜上皮细胞呈明显增生性改变,胞质内PAS、AB染色增强,上皮间有大量杯状细胞;胆汁中氨基己糖含量为正常人的2.6倍。提示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变化可导致胆汁中糖蛋白含量增高,二者在胆石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胆石成因及防治系列研究表明,本地区胆石化学成份与国内其它地区有显著差异,胆石构成以胆固醇结石为主占80.71%,胆石发病部位以胆囊结石为主占75%。胆石中正常胆汁及致石胆汁中胆汁酸分析,游离和结合胆汁酸在不同类型结石及不同结石类型胆汁中含量具有明显差异,提示不同胆石类型成因不尽相同,而且证明了黑色胆石是不同于胆色素结石的另一类结石。用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的聚乙烯醇—石蜡连续切片技术为胆石成因的研究又提供了一直接观察胆石不同截面成份的简便方法。在黑石成因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黑色胆石的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五型分类法。在胆石成因及防治的研究中发现,改变饮食成份可以诱发豚鼠胆石形成,而维生素C 具有防止胆石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胆固醇饮食对胆囊结石形成和胆囊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饮食(HCD)能否引起胆囊胆固醇结石和对胆囊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实体解剖、B超观察HCD组、正常对照组的胆囊成石情况;测定两组的胆囊运动功能;用放免法测定空腹及脂肪餐后血浆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用比色法测定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观察胆囊病理学改变。结果HCD组的胆固醇结石成石率、胆汁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CD组的脂肪餐后CCK水平、胆囊排空功能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HCD组有9例出现胆囊炎症性病理改变;正常对照组仅1例出现黏膜水肿。结论高胆固醇饮食可以造成家兔的胆囊胆固醇结石,成石的原因可能与胆囊运动功能障碍、胆固醇代谢紊乱、血浆CCK水平降低、胆囊炎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定性分类胆石的基础上,用薄层扫描色谱法进行胆石中游离和结合胆汁酸的定量分析研究。60例胆石经FT-IR 分为7种类型:胆固醇结石,胆固醇混合石、胆色素混合石、色素新型石、类色素型石、黑石磷酸盐型和黑石蛋白型。本文将从不同类型胆石游离和结合胆汁酸含量的差异,探讨胆汁酸在胆石成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直接排放的偶氮染料废水会污染水环境,因此,寻找高效率的染料废水处理方法至关重要.采用本体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为聚合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合成了一种超吸附亚甲基蓝的聚丙烯酸树脂,通过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进行形貌及结构特征表征.系统研究了聚丙烯酸树脂吸附亚甲基蓝(MB)的最大吸附量、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等特性.结果表明:其对MB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属于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在常温、中性条件下,聚丙烯酸树脂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到3 400 mg·g~(-1),与活性炭相比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我院18年来对86例外科性黄疸的误诊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黄疸伴有腹痛不仅见于胆石,同时也是壶腹周围癌的一个常见症状,左侧卧位触诊,可增加扪到胀大胆囊的机会,外科性黄疸的生化表现常是:肝功正常或轻度报害,黄疸指数多有波动,硷性磷酸酶增高,单项转氨酶增高,X线检查结果分析,超声波应用等,在减少误诊方面,强调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超声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日益推广 ,其渐成为临床上不可缺少的一项很有价值的辅助诊断工具。它具有应用广泛、操作简便、价格适宜等多种优点 ,尤其在彩色血流显示及血流动力学研究方面更具特色。本文就超声彩色血流显像在急性胆囊炎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 急性胆囊类的类型和特征急性胆囊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细菌感染、胆石梗阻、缺血和胰液返流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急性胆囊炎视炎症程度不同 ,临床病理学可分为三种类型 :1单纯性胆囊炎 ;2化脓性胆囊炎 ;3坏死性胆囊炎。其临床主要特征是右上腹持续性疼痛 ,伴阵发性加剧 ,墨菲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DTI对大鼠血脂、血脂蛋白胆固醇及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DTI 0.5mg/kg腹腔注射可升高正常大鼠的TG,降低正常大鼠和高脂饲养大鼠的HDL-c和HDL—c/LDL—c;在10μg/kg时静脉注射能促进家兔血栓形成,在5μg/kg和10μg/kg时增加高切变率下血浆粘度。说明DTI对大鼠血脂调理和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可能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 59例胆结石患者胆汁进行厌氧培养及自动检测分析。结果厌氧菌检出率为 52 .5%(31 /59) ,其中 4例专性厌氧。厌氧菌株中以脆弱类杆菌为主 (37.8% )。通过该研究认为胆结石的形成可能与厌氧菌感染存在联系 ;专性厌氧菌感染具有病史长 ,抗菌治疗效果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MATERIALSANDMETHODS1Groupingandfeeding58femaleguineapigs(weights250~500g)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reegroups.Thecontrolgroupwa...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研究资料表明,国人胆结石的构成,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在结石核心与蛔虫感染关系亦有不同。本地区尚缺这方面资料,随机选择我院胆石标本100份,取胆石核心溶解涂片染色显微镜观察,发现20%结石核心有蛔虫卵(包括1例幼虫);其中胆囊结石占20.31%(13/64),胆总管结石占19.44%(7/36)。  相似文献   

14.
用聚乙烯醇—石蜡制作不同种类的胆结石连续切片,应用在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为胆石成因研究提供了比较简便、直接观察结石不同部位成份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我院1978~1987年住院胆石病827例临床与实验系列研究结果,该病占同期胆道疾病的59.84%.胆囊结石占84.52%,胆总管结石占8.71%,胆道残余结石占3.14%。化学组份分析,胆固醇类结石占80.71%,胆石核心蛔虫卵检出率为20%。胆汁细菌培养总阳性率为45.83%,胆囊结石为29%,胆管结石为88%.胆结石中胆汁酸测定结果,胆固醇石及黑色结石不含游离胆汁酸,而胆色素石游离胆汁酸含量较高.本研究进一步证明本地区以胆固醇类结石为主,对其治疗中的新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对59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汁同时进行需氧菌、厌氧菌和L型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57例培养阳性,共检出细菌111株,其中需氧菌26株、厌氧菌37株、L型细菌48株;且以两种以上细菌的混合感染为主。总检出率94.9%。表明胆囊结石患者同时做需氧菌、厌氧菌和L型细菌的培养能显著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药敏试验表明它们各自的抗菌谱不同,3种细菌同时培养对临床准确、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