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员是公认的艰苦职业和风险职业,当船员在海上遭遇人身伤亡的损害时,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赔偿对于船员权益的保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对我国目前船员人身伤亡赔偿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立法,对我国船员人身伤亡赔偿机制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徐少林 《中国水运》2006,6(5):177-180
在船舶责任的特殊领域(船舶污染损害、残骸清除和海上旅客人身伤亡领域),相关国际公约和国内立法均建立起强制保险制度,以保证对受害人的充分赔偿,并赋予索赔人对保险人的直接索赔权。  相似文献   

3.
倪湧 《航海》2011,(3):24-26
海事法院审理海上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多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确定赔偿的项目和数额。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目前尚无完善的人身伤亡赔偿制度,在处理海上人身伤亡赔偿纠纷中缺乏统一严密的制度可资遵循,给海上人身伤亡赔偿纠纷的解决带来了很大难度。通过对《海商法》关于海上人身伤亡损害的相关规定的分析来确定责任主体在不同情况下所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性质。同时,根据《民法通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表明请求赔偿的权利人的范围和顺序,以及直接赔偿义务人与间接赔偿义务人的分别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以期待能够为类似纠纷的解决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5.
侯树杰 《世界海运》2011,34(12):46-48
一、渔船能否适用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二、雇佣合同项下的海上人身损害赔偿是否属于《海商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的非限制性债权?  相似文献   

6.
论海上人身伤亡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航运、港口作业、捕捞等为主体的海上各行各业,尤其是航运业一直是事故频发的行业,动辄就会出现人身伤亡的情况,而伤亡一旦发生就不可挽回,给受害人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难以弥补的精神损害,于是事后的人身损害(包括精神损害)赔偿机制就成了缓解和弥补当事人及其家属损害的唯一救济方式。但是,我国目前对于海上人身伤亡尚无一套统一而严密的法律制度可循,司法机关在处理相关纠纷时依据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的一系列司法解释,而且其中主要的还是一般性的人身损害赔偿的规定,这在实践中通常会造成司法混乱。因此,在当前各界都主张对《海商法》修改的契机下,本文对海上人身伤亡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的讨论就显得有了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责任限额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法律对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的规定并不完善,作为民法之侵权行为法和海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制度,其理论基础研究在民法学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现有法律法规对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之责任限额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运用一般的民法理论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的建议:即在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中,应逐步缩小涉外与国内的差距,使赔偿限额最终趋于一致,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规定的海上人身伤亡最高赔偿限额不应适用。  相似文献   

8.
《世界海运》2015,(4):45-49
<正>海上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是《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确定的三级案由,并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若干规定》1确定的由海事法院专门管辖的案件类型。因其属于海事侵权纠纷案件,目前海事法院审理该类案件,主要依据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规定。司法实践中,海事法院多对赔偿标准中"受诉法院所在地"的确定意见不一,本文试从审判实践和立法宗旨出发,对此做简要分析,并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海上人身伤亡赔偿的法律规定过于简单,不足以指导司法实践,尤其是关于我国《海商法》等163条和第169条第三款中的“第三人”的范围在理论和实务界争议颇多。因此,从法律解释技术和法的价值追求两方面对之进行探讨,对于构建我国完美的海上人身伤亡赔偿体系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航海》2017,(4)
正〖提要〗船员在船工作时受伤,入院治疗过程中又发生医疗损害,致最终伤残结果加重。海事法院在处理该类海上人身损害责任纠纷案件时,应注意:第一,对于向医疗机构提出医疗损害赔偿部分的诉请,属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不属于海事法院管辖范围,不应予以受理或附带进行审理;第二,虽然医疗损害纠纷非由海事法院管辖,但海事法院在处理海上人身损害责任纠纷过程中可能涉及对因海上损害和医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