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树金  易鑫  邹澜 《中南公路工程》2013,(6):194-197,223
首先对影响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行为、成本、质量、安全、环境5大风险进行了识别,建立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量化了各类风险评价指标进行,构建了AHP—GRAM评价模型,并以湖南省怀通高速公路公路工程项目中4个施工方案比选为例进行分析,论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尹向阳 《公路》2012,(7):193-197
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环境中,存在着成百上千的风险(危险和危害因素),应用LEC技术理论科学、系统、全面地识别、分析、评价潜在的风险,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将风险识别结果具体而切实地应用于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中,实现预测和预防的目的,将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至接近于零,趋近于“绝对安全”,最终使“系统”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超宽带定位技术的隧道施工人员和车辆定位问题,该研究是隧道安全施工的信息化应用基础,是实现预警目标定位数据可靠采集和量化的依据,也是公路工程隧道施工突发事件救助人员位置信息的关键,对公路工程隧道施工的人员定位监测问题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对采用基于超宽带定位技术在隧道人员安全定位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公路工程施工进度风险,考虑风险事件的交互关系提出了公路工程项目组合施工进度风险防范策略。首先,通过公路工程建设文献资料梳理和专家筛选补充,构建了公路工程项目组合施工进度风险三级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解析了公路工程项目组合施工进度风险指标间的交互关系,运用Super Decisions软件确定了各级风险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系统动力学建立了公路工程项目组合施工进度风险水平评估模型,在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后运用Vensim软件对施工进度风险水平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为降低公路工程施工进度风险,综合考虑风险破坏和交互程度改进传统“概率-损失”风险矩阵,对不同风险防范策略实施后的管控效果进行仿真模拟,进而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集。研究结果表明:风险间交互关系致使公路工程项目组合施工进度风险在整个施工阶段呈上升趋势,且施工阶段中后期风险上升趋势明显升高,有必要对风险进行控制;采取单一风险防范策略后总体施工进度风险降低[0.13%,10.12%],下降程度并不显著;采取组合风险防范策略后总体施工进度风险下降[10.45%,17.42%],显著度明显提高。该结果厘清了公路工程项目组合施工进度风险的交互关系,验证了风险防范策略的科学有效性,为解决公路工程项目组合施工进度的风险防范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庆 《时代汽车》2023,(23):190-192
本论文旨在探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及实践,并对其关键要点进行分析。在引言部分,提出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研究目的。接着,论文首先介绍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组织架构、安全管理要素以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对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要点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安全管理标准与规范、安全教育和培训,以及安全生产监管机制。接下来,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不同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选择、实施以及安全管理措施的效果评估,并对这些模式进行评价。最后,在结语中总结了论文的主要发现,并对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和实践提出了相关建议。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促进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预防工程施工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风险预控能力,根据狼那湾沟隧道的围岩等级及工程实际情况,针对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施工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实施,加强安全管理,做好风险管理,以使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7.
在考虑工程风险及保险实际理赔情况的基础上,形成了含自然灾害、项目环境等7个指标维度的风险评价体系,利用粒子群(PS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阈值及权值,建立了公路工程保险费率厘定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34个公路工程保险实际案例,通过PSO-BP神经网络拟合保险样本中风险指标因素与费率之间的关系,实现费率预测。对比分析PSO-BP神经网络与BP神经网络的仿真效果,结果表明,PSO-BP神经网络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公路工程实际风险水平,预测准确度高,收敛速度快,适用于保险费率厘定。  相似文献   

8.
岩爆是隧道施工中发生频率较高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必须通过形成岩爆安全评价量化指标体系对岩爆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对事故的机理和分类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总结,并对岩爆安全指标进行识别。利用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并加以改进的乘积标度法处理岩爆安全指标,确定多项目多层次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形成一套完整的施工岩爆安全评价量化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工程实例,得到该工程岩爆总体风险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9.
王金平  刘春芽  郑凤飞  黄涛 《公路》2023,(4):282-288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因素,给行业监管部门带来极大困难。为实现施工人员实时检测及周边环境实时查看,由于人员检测与环境分割方法易受到施工环境干扰,若分开进行,会造成资源浪费。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目标检测与语义分割融合的智慧工地施工人员安全状况判断方法,利用施工场地实时视频数据,对施工人员进行端对端实时检测与周围环境语义分割,结合分割结果,可判定施工人员是否处于安全区域。同时,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基于甘肃省某公路视频监控数据实现数据集制作,并与现有方法进行性能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10.
陆瑜 《路基工程》2019,(6):218-222
针对隧道施工中瓦斯突出安全风险评估模糊性与随机性并存的特点,基于云模型理论,选取煤的坚固系数、煤层的厚度等8项主要影响因素构成评估指标体系,并将每项评估指标具体量化为4个风险等级,分别计算各评估指标隶属于不同风险等级的云模型数字特征值,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正向正态云发生器,计算综合确定度并确定施工安全风险等级。采用该评估模型对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在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地质勘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需对路线范围内的饱和砂土层进行地震液化判断,以防止因地震液化公路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影响结构安全和行车安全。在我国现行的规范中有多种液化判断的方法,在实际工程勘察设计中,由于公式不同,关于地基液化等级的估计有时会产生矛盾的结果。为此,有必要对公路行业砂土液化判断及地基液化等级划分进行分析讨论。文章结合公路工程实际数据,对公路勘察中常采用标准贯入锤击数进行液化判断的方法和静力触探原位测试来判断的方法进行论述,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彦  邹宗民  徐磊  王有志 《中外公路》2019,39(3):297-302
结合数据挖掘技术的信息处理方法,通过其决策树分析技术和相应算法研究出桥梁施工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与处理方式,从既有工程数据中寻找有效信息,创新出一种适用于桥梁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估模型,改善了对以往评估数据利用率低的问题,并以工程实例为依托,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得出了桥梁施工安全的风险等级,为桥梁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公路安全风险排查过程中,排查人员可以基于三种评估方法对识别出的风险隐患进行风险评估。第一种方法是定性评估方法,该方法主要借助排查人员的经验以及可以量化的判据,对风险因素进行主观评估。第二种方法是半量化评估方法,该方法借助某一风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分别作为风险评估矩阵的行和列,然后基于该矩阵,确定该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而且,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以及风险等级都是可以被量化的。第三种方法是量化评估方法,任意公路区间段的安全风险等级可以借助构建安全风险指数公式来确定。第一、二种评估方法主要是针对特征要素进行的单项风险评估,第三种方法主要是针对任意道路区间段上若干要素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且还可获得任意道路区间段的安全风险指数,从而识别出最为危险的道路区间段。  相似文献   

1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具有类型多样、发生地集中、后果严重等特征.引起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包括思想认识、资金投入、制度建设、人员素质等等.为了预防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实际工作中需采取相应的管理控制策略,完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责任制、做好安全管理控制工作、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并改善公路工程施工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公路施工行业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化管理体系不标准、全生命周期数据断链导致信息数据孤岛难以发挥信息化真正价值的现状,提出以BIM为工程数据载体,以工程WBS为公路工程信息化系统管理标准和核心,构建三维数字化公路工程信息系统,对公路工程施工过程进行信息化、精细化、可视化管理;WBS结构树挂接表格,并与BIM模型进行相互映射,形成BIM+WBS的文档控制系统,实现公路工程项目档案电子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高铁桥梁施工风险评估模型存在的主观性强、环节繁琐及需要大量样本等不足,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法)+BP神经网络的高铁桥梁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首先对高铁桥梁施工安全进行风险因素的识别,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然后采用AHP法对专家经验评估法获取的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结合BP神经网络对处理后的样本进行训练,构建评估模型;最后将该评估模型应用于某高铁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全面地评估主要风险因素对高铁桥梁施工的影响,预测得到的风险等级与专家评审结果一致,且该方法更加简洁实用,便于编制标准化的算法程序,可为高铁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电池安全风险进行准确预测,本文提出基于一种车-天气-驾驶员的多指标电池安全风险预测方法。首先提取车内外多维度信息即运用数据挖掘提取了天气状况、汽车行驶工况和驾驶风格等多指标特征,以模拟实际的电池应用场景;然后通过随机森林和SHAP组合模型的方式对特征进行筛选,从而提高了模型的泛化性和鲁棒性;最后将电池安全风险预测问题解耦为机器学习预测和时间序列预测问题,分别选择XGBoost和随机森林模型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Stacking集成模型对电池安全风险进行预测。最终模型的预测效果和数据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案对电动汽车电池安全风险能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可以为安全化、智能化的电池管理系统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改扩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礼球 《隧道建设》2018,38(Z2):25-30
为预防改扩建隧道施工发生安全事故,提高改扩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能力,以新建后祠隧道坍塌风险事件为例,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和工程实际情况,建立改扩建隧道施工安全指标体系,利用物元可拓模型确定各指标关联度、利用熵权法计算指标的权重,分别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利用风险矩阵法判别风险等级。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新建后祠隧道施工风险评估中,结果表明: 基于可拓理论和风险矩阵的评估方法对改扩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省干线公路与在建高速公路交叉处施工的行车风险管理缺少明确量化依据。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交叉施工风险特点,提出了高速公路与国省干线交叉施工点单项与总体行车风险计算方法、风险划分标准、风险辨识和决策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科学性,填补了高速公路与国省干线交叉施工点行车安全风险量化评估管理的空白,可为建设、施工等部门在相应防护方案的制定、比选、优化完善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三阶段安全风险分析与预防方法。通过对风险管理常用方法的使用时机、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的比较分析,结合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特点,分别研究了风险传递机制的组织体系、纵向系统和横向系统执行传递机制,提出了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管理方法,实现了风险目标有效管理,从而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