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今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背景,结合我国"十二五"建设绿色交通体系的要求,本研究对绿色公路的内涵及特点进行界定,分别从绿色公路"碳补偿"绿化带与"碳中性"服务区设计、公路水环境敏感区绿色施工体系和绿色公路路域生态恢复全程动态跟踪技术与效果评价三方面,确定了绿色公路建设的关键技术,并分析了公路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和公路服务设施低碳节能技术与应用,建立了低碳理念下绿色公路建设的关键技术与应用体系,为绿色公路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2月22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2021年2月2日成文)。《指导意见》在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及2025、2035年主要目标后,提出了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流通/消费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以及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几大方面的措施和要求。其中,多处直接提到汽车行业及其高度关联行业。  相似文献   

3.
《人民公交》2023,(11):35-35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为全面践行党的二十大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号召,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城市交通绿色信用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机制,强化绿色发展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绿色信用信息披露制度,推进绿色低碳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行业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4.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针对国际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作为我国金融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绿色金融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文章根据我国现有绿色金融体系的实际情况,从政策配套、产品推进、制度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双碳”目标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渝蓉高速公路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公路主题性试点项目通过交通运输部考核验收,标志着渝蓉高速公路作为我国第一条完整意义上的全程广泛应用绿色低碳节能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建成的高速公路各项低碳节能指标全部达标合格。渝蓉高速低碳示范工程作为重庆市唯一的低碳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参与了交通运输部第一批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公路主题性项目试点。在市交委的指导和支持下,渝蓉高速公司提出了"成渝新干线,低碳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5,(4)
为有效评价江苏省绿色循环低碳干线公路建设水平,对适用于江苏省干线公路的绿色循环低碳公路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研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评分和层次分析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提出了评价方法及绿色循环低碳干线公路等级划分标准,利用本文评价体系对已开展的工程进行了试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江苏省绿色循环低碳干线公路的评价提供了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李文君 《交通科技》2013,(Z1):137-139
低碳绿色公路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节能、环保型公路,为推进低碳绿色公路建设,镇江公路部门积极探索低碳生态理念在公路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主动实践低碳公路、绿色交通。文中结合镇江公路低碳生态建设实际,对目前低碳生态建设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公路低碳生态建设的价值与重要意义,并对实施公路低碳生态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交通运输部绿色公路的提出,是公路建设理念在新时期的拓展,是绿色循环低碳公路在新时期的继承,是节能、低碳、环保技术在新时期的沿用,也是完成2020年基本建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广西乐业至百色高速公路为例,论述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高速公路建设时,在环保景观绿化方面贯彻落实绿色公路理念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低碳、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关注的热点,低碳绿色公路将成为未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向,从全寿命周期构建公路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大势所趋.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对全寿命周期低碳公路关键技术展开研究,构建了公路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运营等阶段低碳绿色公路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简要介绍国内外对绿色公路及绿色公路综合评价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以构建绿色公路综合评价体系、"绿色度"、"碳足迹"与"碳中和"的计算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公路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国务院日前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强调我国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那么,汽车界的绿色低碳行动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对未来汽车产业影响几何?  相似文献   

12.
肖献法 《商用汽车》2021,(11):16-22
2021年10月26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号,简称《碳达峰方案》,下简称《方案》)。《方案》包括: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国际合作、政策保障、组织实施等6部分,明确了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目标任务。其中"重点任务"提出了"碳达峰10大行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  相似文献   

13.
2021年以来,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简称"中心")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集聚创新资源精准对接创新高地,助力高新区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新突破,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新格局,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交出一份绿色发展的新答卷.  相似文献   

14.
<正>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中国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出台支持政策,氢能有望获得加速发展,在未来几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各地方政府累计发布70余项涉氢政策,构建了涵盖科技创新、应用示范、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各个环节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为完成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文章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行业、省市的碳减排政策,结合内蒙古自治区交通领域碳减排政策基础,将内蒙古自治区交通领域现有碳减排政策和未来政策设计划分为低碳交通装备、运输结构优化、高效运输组织、引导绿色出行、低碳基础设施、发展智能交通六大类别,分别对现有碳减排政策进行总结并分析相应的政策需求。研究表明: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气候条件偏冷,铁路运输结构调整空间逐步减小,推广新能源运输装备潜力巨大,公共交通发展还存在一部分空间,后续相关政策应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特定地区,优化铁路运输结构,加强运输装备低碳化转型,加强运输组织,构建公共交通系统;此外,内蒙古自治区低碳基础设施不完善,智能交通发展速度较慢,应及时出台低碳基础设施与智能交通发展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跨江(海)通道工程绿色发展水平,在系统分析我国绿色公路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托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开展海上交通集群工程绿色公路技术探索,构建了交通集群工程智能建造、海工构筑物工程耐久、公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岛隧工程低碳建造等4类特色技术体系,并对各类分项技术进行了创新分析,为未来其他跨江过海通道绿色公路建设提供可复制、可参考的经验,为完善行业绿色公路体系提供重要支撑,促进公路建设全生命周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低碳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应加快碳中和长远布局。碳认证是碳中和发展的关键,将影响影响双碳目标达成结论等多个层级的碳中和建设环节,因此,汽车行业要需要快速建立和完善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碳认证制度。本文基于认证管理要求和创新认证的理念,从政府、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兼顾系统性、全面性和定制化特性,构建了“汽车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认证体系”,将为政府、行业、企业、技术等多方面的碳排放信息传递提供有效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绿色公路和国土空间控制规划是新时代发展理念和政策形势的产物,代表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和要求.以黄山至东至典型的山区高速公路为例,解析了绿色公路内涵、国土空间控制规划任务及两者的相互关系,并从利用廊道资源、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等方面,论述了绿色公路理念在国土空间控制规划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绿色公路理念的指导作用,为后续类似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交通领域碳排放对气候变化有较大影响,受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以及新能源利用率和“公转铁”使用率低等因素影响,交通领域碳排放仍将持续增加。为实现“双碳”目标,本文针对交通领域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深入研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从规划引领、政策引导、结构调整、科技赋能、理念更新等方面提出推动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关举措,为交通领域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建设中能源消耗巨大,加强对公路施工期节能减排管理意义重大。文中从能耗监控技术、节能减排效益核算和能耗监控应用三方面对近期关于高速公路路面施工期能耗减排监控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建立绿色公路路面建设期环保评价体系和绿色低碳施工技术体系,推动公路建设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