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以极地船海水冷却系统中的蝶阀及管道为研究对象,在Fluent平台上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及DPM模型,计算得到了海水—冰晶两相流在蝶阀管道中的流场特性及冲蚀磨损,并选取3个有代表性的蝶阀开度即30°、60°和90°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蝶阀的开度越大,流场越稳定。各开度下阀板前、后缘与管壁间都存在2个高速区,且阀板前后压差随开度增大而减小,阀板后存在负压区域,涡流现象随开度增大逐渐消失。此外,蝶阀开度越大,蝶阀受到冰晶颗粒的冲蚀磨损越小,最大冲蚀速率也随之减小。研究还得到了蝶阀管道受冲蚀磨损较严重的位置,为船用蝶阀在不同工况下提供科学预测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近年来,随着北极海冰面积的减少,为商船在北极的通航提供了条件。与传统通道不同,北极航道存在大量的冰区,在通航时,冰粒可能与海水一起进入极地船的海水冷却系统。在本研究中,用欧拉-欧拉多相模型和相间传热传质模型研究壳管式换热器直管和U管中海水冰晶的固液两相流和相变特性。得出在直管中冰晶颗粒主要集中在主流区,流动模式为悬浮,并且随着入口速度的增加,冰晶颗粒的融化特性加强。在U管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管角内壁附近的海水和冰晶颗粒会流向外壁,并随着速度的增加,效果更加明显。在进口速度相同的情况下,U管中有更多的冰粒融化,并且融化的冰晶颗粒量随入口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6.
基于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供气系统的工作流程,讨论发动机在工况变化时如何设置控制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温度控制效果,以满足双燃料发动机的工作需求。使用AspenHYSYS流程模拟软件对该工作流程进行动态模拟,研究系统在工况变化时的运行情况。针对供气时的工况变化,改变液化天然气的流量,同时供气温度需要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提出2种维持供气温度相对稳定的调节方案:改变热源的供热量或调节加热介质(水乙二醇)的流量,在HYSYS中分别进行动态模拟。改变热水流量时,输气温度可以控制在20℃~32℃;改变水乙二醇流量时,输气温度控制在22℃~28℃。采用2种调控方式结合的综合方案时,天然气温度能较好地稳定在22℃~28℃,并且不需要引入其他外加冷源,响应较快,故综合方案最适合应用于实际系统中。 相似文献
7.
设计一系列内置不同尺寸半球形凹坑结构的V字形板式换热器板片,利用ANSYS FLUENT软件探究各型板片的换热性能。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加入半球形凹坑结构能使换热器触点周围高速流动区域流体的流动更均匀,并明显增大较宽流道区域内流体的流动速度,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随着结构尺寸增加,半球形结构内部流体的流动更剧烈,流道内流体受到的扰动作用更强,流道内的温度场、速度场和压力场的增幅越来越大。综合考虑扰流结构对传热效果的提升作用和摩擦因子的增加发现,Ⅳ型板片(凹坑半径为3 mm)的传热效果最佳,与传统板片相比,其传热效率提高24%。 相似文献
8.
9.
10.
翅片排列方式影响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以翅片排列顺序不同的错列式和直列式翅片换热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分析手段,分析并比较不同翅片排列方式的套管换热器与光管换热器的换热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翅片换热器换热系数比光管套管换热器换热系数分别提高了87.8%与98.2%,同时压降分别增加了35.1%和37.6%.错列式翅片换热器比直列式翅片换热器换热系数提高了5.2%. 相似文献
11.
12.
应用FLUENT计算软件对汽车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EGR)换热器进行数值模拟,采用GAMBIT网格生成技术建立物理模型,在FLUENT中采用合适的计算模型、差分格式和边界条件,对计算结果进行后处理分析,为废气再循环系统换热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本文介绍了某型舰的海水滤器、冷凝器的换热管、阀门等腐蚀情况,对引起腐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腐蚀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某船主机海水冷却系统原设计的分析研究,制定改进方案,顺利完成了该系统的改装设计工作,经实施、调试,航行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19.
本论及塑料管道的性能和应用概况,以及国内外海事组织对塑料管的技术要求;提出如何通过优化选材和改性研究使塑料管道满足这些要求,从而应用到船舶上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