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2年日本船用机器开发协会进行的研究工作如下: (1)自洗式油过滤器随着低质重油的采用,为了简化维护工作,研制自洗式油过滤器。该设备采用多量燃料油连续循环以自动洗除油渣,必要时也可自动反向清洗。 (2)完全无油风冷式空气压缩机为了满足船用机械所需的清净气源,特研制本压缩机。其中轴承用润滑脂密封,从而可防止油类混入气源。 (3)压缩空气脱水装置压缩空气所含的水分若进入控制系统,可能导致系统损坏。因此研  相似文献   

2.
英国某公司的PACE-S系列油/水分离器符合国际海洋组织(IMO)规则并得到运输部的认可.该设备由高、低浮式开关,高渡位报警开关及辅助自动操作浮式开关控制装置组成.采用一种普通离心泵搅拌溶液.该设备安  相似文献   

3.
以Al(NO_3)_3·9H_2O为铝源,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无模板水热法制备一种涂覆有γ-AlOOH涂层的超疏水亲油不锈钢网膜。涂覆膜由纳米薄片层层堆叠而成,不锈钢网表面的粗糙度较高,表现出超疏水亲油特性。超疏水亲油不锈钢网的最大水接触角达160°,油接触角为0°。油水分离试验结果表明:汽油、柴油、食用油和润滑油的油水混合物单次油水分离效率均在98.6%以上,其中柴油的单次油水分离效率高达99.6%。  相似文献   

4.
某型汽轮机润滑油压力开关在低油压联锁保护试验中,未按照设定自动接通和断开,导致电动辅助油泵启停异常。通过分析压力开关的工作机理,探究压力开关动作异常的原因,得到了改进管路安装的方法,压力开关动作异常问题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5.
多起船舶海损、搁浅事故的海事调查显示,事故的发生是由机舱风油切断与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释放预报警或释放联锁在航行中意外自动启动,进而导致主副机停车引起。通过分析3起此类事故案例发生过程并列举国际公约、国内法规和船级社规范等相关要求,结合海事监管经验,提出取消风油切断联锁自动的建议和替代措施,同时进一步修订《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FSS规则),以达到禁止风油切断联锁自动的强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对商用聚氨酯海绵材料进行酸液粗化(硫酸和三氧化铬溶液)之后,通过甲基三氯硅烷的水解和缩聚反应制得超疏水亲油复合聚氨酯海绵材料。复合聚氨酯海绵材料表面是均匀的聚硅氧烷层,这使得其具有超疏水亲油特性,平均水接触角高达162°±2°,油接触角为0°。油水分离试验结果表明,汽油、柴油、润滑油和食用油的油水混合物单次油水分离效率均在96%以上,其中柴油的油水混合物单次油水分离效率高达97.2%。  相似文献   

7.
NS732自动指示控制器是日本NAKAKITA SEISAKUSHO公司的产品,其中NSP732为各种压力信号输入而设计的。而船上广泛应用于温度自动控制的为NSTM732(如图1)。在5400TEU船舶的机舱中,绝大多数采用此控制器。主机高温淡水温度,滑油温度,甚至所有滑油、燃油分油机加热温度的控制都无一例外。在1900TEU船舶主机的高温水、滑油及低温水系统全部采用该型产品。NSTM732控制器完全采用气控方式,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的特点。执行机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油船的卸油效率,日本 Shinko工业有限公司研制了一种自动卸油系统(AUS)。该系统只采用货油泵即能扫清油舱内的油,即使在最后卸油时也无需扫舱泵。货油泵可自动防止空气和气体的吸入。从收入口吸入的空气和从卸油管道中产生的气体,通过货油泵吸入端的一台分离器将油与气分开,并通过一台真空泵将聚集在分离器上部  相似文献   

9.
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拉斐特市的国际油田服务/设备供应企业——杰利联合有限公司开发了一种被称为溶剂萃取法的水净化改良技术,并取得了专利。该系统中除了采用加压气浮和分离原理的设备以外,还添加了一种享有专利权的溶剂气体。这种溶剂气体可加速水的净化,能基本实现100%去除游离油,并能去除大量的溶解油、其它碳氢化合物以及如长链阻蚀剂、乳胶分解体之类的化学物。  相似文献   

10.
混输泵     
混输泵主要用于沙漠油田、浅海油田的油、水、气的混输。没有混输泵前,将气从油、水中分离来,只输送油、水;气或放空或白白烧掉。有了混输泵后,就能实现三相物料混输,节约大量能源。 内压缩螺杆混输泵已获国家专利(专利申请号是:97106225.0)。泵的进口压力0.2~1.0MPa,流量1.1~10m~3/min。 国内,老油田正在进行油、水、气混输的工艺改造,急需这类新颖的混输泵,预计每年需要200台左右,年产值在3000万元左右。 我国浅海油田和沙漠油田的开发,也急需这种混输泵,每年需求量在200~500台左右,年产值在3000~7500万元。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深潜器的结构紧凑,重量轻,所以采用浸油和压力补偿系统,将电力配电装置安置在耐压壳体的舷外。本文介绍了为6000米级深潜器研制的新型配电系统及其开关装置。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试制了短路保护用的断路器、逆变器用的隔离开关、灯光用的接通-断开开关以及保护电路用的熔断器,进行了各种试验,例如:动作试验、切断电流试验、寿命试验、在压力从零到688公斤力/厘米~2条件下电气绝缘油的绝缘电阻试验。试制试验取得了为设计和制造实用性浸油压力补偿式配电装置所必要的各种数据。  相似文献   

12.
某轮,柴油发电机组三台,冷却海水由二台发电柴油机(副机)冷却海水泵(并联,每台排量110m3/hr)供给,从海底阀(Sea chest valve)经过滤器吸入海水,依次经过滑油冷却器、空气冷却器和淡水冷却器后,排出船外。每台副机的冷却海水进口处,设有一个由该机润滑油压力控制的进口阀,以保证该机运转时有冷却海水供应,而停机时停冷却海水。1事故发生某日港内卸货,No.2发电柴油机(1200ps,720r/min,Yanmar T240L-ET):(1)冷却淡水温度95~100℃(正常75~85℃),高温警报;(2)数分钟后,润滑油低压警报;(3)自动停机装置未动作,机器继续运转。2紧急处理(1)供电紧…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船舶的运营成本,提高轮机系统的综合性能,从废油中提炼可再利用的燃油,大幅降低处理油渣的费用和人工成本使得油渣处理系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分析了该系统的经济性,介绍了主流分离设备和船上的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4.
郭军  张军  唐驰  龚道童  郑之初 《中国造船》2005,46(Z1):322-327
本文介绍了油气水分离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分析了复合式油气水分离器的核心部件螺旋管和T型管对分离器性能的影响和作用,以及螺旋管侧壁开孔的大小、数量和位置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出适当增加h/d的值,如h/d≈20,直管直径为DN40,高度900,在大粘度下分离效果更好.联合实验表明,对一定配比的油水混合液(含水率60~80%)经T型管、螺旋管分离后,油中含水可小于1%.  相似文献   

15.
燃燃联合(COGAG)国内尚无两台同步自动离合器并车运行的使用经验。本文针对2台同步自动离合器在试验台上进行并车试验研究,通过电机控制来模拟燃气轮机特性,成功实现了功率从一台同步自动离合器到另一台同步自动离合器的转移,直到2台电机输出载荷均衡为止,从而达到了2台同步自动离合器并车运行的目的。并车运行过程中,离合器接合/脱开动作顺畅,工作平稳可靠。此项研究填补了国内离合器并车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在全球范围内,蔚蓝的海洋正遭遇史无前例的生态危机.各个国家、地区、船级社和海事组织对船舶含油污水的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目前,多数船舶采用油水分离装置来处理舱底水,使其达到国际海事组织MEPC.107(49)规定的要求.探讨了通过舱底水澄清舱结构和管路布置的优化设计,利用油轻于水的物理特性对含油舱底水进行预处理,减轻油水分离装置的工作负荷,减少能耗,优化处理效率,降低排放水中的含油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超滤技术处理含油废水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研究基于亲水透析膜的高乳化油污水分离特性,[方法]利用1000号矿油型汽缸油(GB/T 447-1994)及乳化剂等制备高乳化油污水,搭建小型高乳化油污水分离试验装置,利用流量计、油份检测仪等仪器设备测量不同孔径透析膜组件处理不同温度、不同浓度高乳化油污水原液的效能,并按MEPC.107(49)决议研究膜组件的抗污性能,以及膜组件频繁自清洗后处理效能的衰减特性。[结果]试验发现0.1~0.45μm孔径透析膜随着孔径的增加,其处理能力随之增加;且3种膜具有相似的温度—流量特性,即随着温度的增加处理能力先增后减,其中0.45μm的透析膜在处理55~60℃原液时效能最佳。[结论]研究中形成的各类特性数据对于高乳化油污分离装置的设计、使用操作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苏江都环保设备厂与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合作,在试制成功TH型油污水分离装置的基础上,又推出DM系列油污水分离装置,最近首获国家船舶检验局认可证书和中国专利产品证书。该装置由分离筒、泵、电控箱等组成,其油、水分离过程在分离圆筒内进行,依靠油和水的比重促使粗大油滴首先上浮和水分离,然后利用独创的网状油滴聚合元件,对细小油滴进行聚合分离,使细小油滴聚成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目前船舶废油和舱底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简单叙述了一种新研制的蒸发式舱底水浓缩系统,含杂质-油渣和水的燃油均化器以及锅炉重油/废油全自动燃烧器。  相似文献   

20.
机舱含油污水,多年依靠常规的两级油水分离器使排出水含油低于15 ppm。近年来,船舶燃、润油广泛使用多种添加剂,机舱含油污水中含有更多性能相对稳定的化学乳化油,因而靠常规的二级油水分离器分离难度增大,分离效果变差。国际海事组织意识到超标排放的可能性、普遍性和严重性,第49次环保会通过了MEPC.107(49)决议《船舶机器处所舱底水防污染设备指南和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